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星期五言:過去的幾年裡,每當“世界讀書日”臨近,我都忙得精疲力盡。因為從事相關工作,所有的新書都要趕著付印,所有的圖書活動都要策劃,所有已經下印廠的書都要緊張地盯著生怕出半點差錯……在那些昏天暗地的加班日子中,我總是忘記4月23日這一天的意義。這一天是紀念誰的?這一天我們是不是要靜下心來梳理一下自己的靈魂成長史?

當我忙完了書展,忽然想十多年前外國文學老師講解《堂吉訶德》的那個下午。她說,4月23日這一天是神奇的一天,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在這一天去世,納博科夫在這一天誕生。古典文學家和現代文學家都在這一天會聚……

兩年前,想到了上述外國文學老師的話,便起筆寫下了我的個人閱讀史。雖然是舊文,略作改動後發佈,可它依然是我的人生珍藏版。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堂吉訶德》:一位追求理想的騎士

第一本書:童年和《聖經》的奇幻世界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紀3:19)

母親是基督徒,卻不識字。我剛剛識得幾個字的時候,就要擔負起給媽媽讀《聖經》的職責,每天寫完作業都要把《馬太福音》、《路加福音》、《使徒行傳》、《以弗所書》等等重要的章節給媽媽讀一下,只有給她讀了,她才能在貧困、絕望的日子裡安穩的睡下。她抱著對“永生”的希望,在現在的世界裡接受神的各種磨練。有時候她會跪下來哭著說:“這種磨練何時是頭啊,我的天父”,但是她依然堅持著溫柔的活著,養育我們長大,讓我們讀大學,讀研究生……她不知道為何讀書,但是她知道愚昧的人,會得到上帝的懲罰。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我讀《聖經》是一種職責,也是對母親的愛。從小學到大學,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把厚厚的聖經給我,她要聽我讀,她需要能量在社會底層活下去。她知道,若要在天堂永生,必須在這個世界裡做一個善良的人,溫柔的人,飢渴慕義的人。

第二本書:《少年維特之煩惱》與年輕的執著

綠蒂啊,只要能為你死,為你獻身,我就是幸福的!我願勇敢地死,高高興興地死,只要我的死能給你的生活重新帶來寧靜,帶來快樂。——《少年維特之煩惱》

那年14歲,在重點高中,住宿學校,每月回家一天,就如坐牢一樣。不讓看課外書,經典名著也不讓看,如果看了,就會被拉出去寫檢討。所以這本書我懷著怎樣的鬥智鬥勇在課堂上、課下以及被窩裡讀完的,可想而知!

但是這本書讓我感動,甚至哭了。少年維特拿起槍自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一個人要為自己的愛純粹。我愛上你,就要愛的徹底,在自己的世界轟轟烈烈,哪怕粉身碎骨,哪怕萬劫不復。人,就應該為愛而活著。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雖然才14歲,並不瞭解什麼是愛情,更不知道歌德是偉大的作家,因為那時候文學教育幾乎為零。可是文學的力量就在此,從此我知道了愛要純粹,愛要義無反顧,愛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有時候活著只是庸俗,死去的人也可能是偉大的。

第三本書:《小王子》一輩子都能讀的童話

“當我愛上了一朵玫瑰花,當我仰望星空的時候,漫天都是玫瑰花”“你要對你馴養的東西負責”……

——《小王子》

那年15歲,依然在苦悶的高中生活裡度日如年。不知道班裡誰買了一本《小王子》,從此這本書在全班開始傳閱,傳到一個人只有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或者一個晚上的時間,接著就要傳給另一個人。當時在宿舍樓的衛生間裡看完的,從來沒有看到這樣一本永遠覺得意猶未盡的童話。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每個早晨的晨讀我會把這些摘抄下來的經典句子,朗讀一遍。每次朗讀就好像看到那個因為愛而憂傷的小王子,站在沙漠裡和狐狸對話。

那時候的我在暗戀,那時候這本書的故事未能讀得太懂,但是從這本書裡給了我無盡的詩意的和童真的靈魂意象。

第四本書:《紅樓夢》裡的古典美學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哪一個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三四遍《紅樓夢》呢!高二到高三暑假不斷去讀這本書,當時為了省錢還買了盜版書,書上一股子油墨味,讀完整個手都是黑的。可是依然愛不釋手。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紅樓夢》讓我看到古典裡的中國,體味到在大雪之中溫酒賞梅的浪漫,知道吃著鹿肉吟詩作對的詩情,知道那種含蓄,溫情脈脈的愛情是如何的。知道人生的悲劇不過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並且當時潛移默化認同了寶玉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其實我真的好奇,這些價值觀沒有老師告訴我,沒有家長告訴我,我看完這本書,本能得從心底認同了。從此,在人生困境的時候,就仰天長嘆,拿起一杯酒,高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第五本書:《悲劇的誕生》與抑鬱症

所有真正的悲劇都以一種形而上學的慰藉來釋放我們,即是說:儘管現象千變萬化,但在事物的根本處,生命卻是牢不可破、強大而快樂的。——《悲劇的誕生》

什麼時候接觸了尼采?我也不知道,我定義為偶然。

大學是中文系,可那時候教學大綱中並沒有讓我們學習西方哲學。在圖書館選書時,我竟然每次都會選中尼采的書。當然我根本讀不懂尼采,可是我卻偏執的相信“痛苦的人才是真實的人”那些安逸的,貪圖享樂的人,都是粗鄙的。

對,我當時患了嚴重的抑鬱症。讀尼采是唯一的哲學論據讓我覺得痛苦才是人的本真。沒有哪一個文學老師告訴我尼采的哲學是什麼,簡簡單單的“強力意志”“超人學說”“上帝死了”這些關鍵詞的字眼根本無法幫我理解尼采,可是我還是愛上了他。把他的各種簡短的詩句都寫在筆記本上,每天當做寶藏一樣揹著去上文學課。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尼采的書帶給我了什麼?我想是讓我在最抑鬱的時候,找到了一個不可一世的蔑視人類的理由,從而讓我再也沒有抑鬱了。

第六本書:卡夫卡的《城堡》,過了十年才發現“城堡”的入口

您一不是城堡的人,二不是村裡的人,您什麼也不是。但可惜的是您又的確是一個人,您是一個外鄉人,一個多餘的人,一個在這裡處處礙事的人,一個不斷給人找麻煩的人。——《城堡》

在開始學習西方文學的時候,我開始閱讀卡弗克,可能是標新立異,也可能是太過於苦悶需要現代主義的小說懲罰自己。《城堡》我一直都看不懂,可是一旦看了卻丟不下,就像是有一種魔力。我難以遏制那種找不到通向城堡的路的迷茫,就像是城堡就在眼前,你怎麼都進不去。附近的人如此荒誕,誰能讓我靠近那個城堡?

那時候每天醉酒,就問大家,為何我找不到通向城堡的路?我覺得好絕望,我覺得就像是在白霧茫茫的田野裡,只有我一個人。我為什麼總覺得孤獨?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第七本書:進入《窄門》就要經得住誘惑

我們並不是為了幸福而生的。 除了幸福,靈魂還能追求什麼呢? ——《窄門》

紀德很多人並不知道他,但是一旦讀了他的小說,就再也忘不了他。是的,他的語言有魔力,他的故事精彩而震撼人心。從《窄門》到《田園交響曲》再到《偽幣制造者》,讀紀德就像是找到了一個好朋友一樣。

遇見紀德,是在圖書館閒逛的時候,偶然走進一個書架,在書架的最後一排,看到一本書叫做“窄門”,然後想到在《聖經》裡,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紀德的《窄門》裡的故事是愛情故事,可是卻讓人得到了提升和淨化。《田園交響曲》也是收錄在這本書裡,講的一個牧師對一個女孩的隱忍的愛。

紀德的書告訴我,即便是愛而不得的時候,崇高的靈魂依然得到人世間的敬重。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第八本書:閱讀的快感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遇到昆德拉的時候,一下子一發不可收拾,將所有他的小說全部讀完了。這是讀他的第一本書,記憶深刻,當時我在想小說可以這麼寫。一個結構的寫作方式,他的語言那麼有趣,他的才華橫溢,他大膽露骨的性描寫(第一次看這樣的描寫)

昆德拉讓我知道了政治與媚俗,知道了“布拉格之春”下的荒誕,知道了歷史的欺騙性,知道了人在政治環境下的各種異化……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第九本書:通過《魯迅全集》瞭解近代的歷史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無聲的中國》

因為讀研後偶爾在龐大的圖書館裡看到了魯迅的《兩地書》,從此對他愛的無法自拔。這個人太有趣了,這個人一點也不像我在書本里學到的那樣,於是我把整個《魯迅全集》讀了,包括魯迅日記。讀完之後,還寫了將近10萬字的碩士畢業論文。

對魯迅先生的閱讀其實就是對民國曆史的側面閱讀。從此我愛上了民國,知道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瞭解中國最早的要救國的思潮,知道中國如何從穿長衫到穿西服,我們怎麼突然丟掉了五千年的習慣?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因為愛上了民國,我又寫了60萬字的民國小說。我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偶然的,但是可能在生命中這是必然。

第十本書:年輕的時候讀福柯,認為人類文明就是“規訓與懲罰”

監獄與工廠、學校、兵營和醫院彼此相像,對此值得大驚小怪嗎?——《規訓與懲罰》

遇見福柯,是必然。因為我們學是這個專業,要學習意識形態與文化的內容,包括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研究。讀了麥克羅漢、讀了本雅明……可是讀到福柯,一下子被敲醒了。人類歷史,原來就是規訓與懲罰的歷史。人類對精神病人的態度,就是政治對人民的態度。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看我2011年的標籤,哈哈,年輕氣盛

他竟然可以從人類歷史上對麻風病人對精神病患的大量歷史考據裡,找到了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秘密。閱讀的時候,不亞於第一次看到波普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原來我們都在規訓中!於是,十幾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無論是在吃飯中,還是在圖書館亦或者在校園漫步,我們永遠繞不開福柯。不知不覺已經寫了10本書,可是還有很多,例如馬爾克斯的系列圖書,尤其是《百年孤獨》,已經看了五六遍了。如博爾赫斯的迷宮一樣的小說,都給我帶來了世界觀上震撼。

我的個人閱讀史:這10本書拯救了我的世界觀

還記得那時候讀完《父輩書》時候的感覺,當時寫下的記錄:

昨天坐公車回家,車上幾乎沒人,望著窗外發呆。忽然想到讀到一本偉大小說的感受是什麼呢,就是你度過了一年、兩年甚至五年之後,在回想起來的時候,依然感慨萬千,就像是靈魂得到了洗禮。總是想到兔老把她翻譯的《父輩書》郵寄給我後,那種讀完後的感受。書中的波瀾壯闊,甚至奇妙的構思都讓我驚歎,簡直是仰望至極,就如在教堂仰望上帝一般。《父輩書》寫的是匈牙利三百年的歷史,一個家族的十二代長子,當第十一代的兒子回到故國尋根的時候,有一種對這個國家莫名的悲愴感。這就是偉大的作品吧,沒有去過匈牙利,卻已經熟悉了它的靈魂三百年!

讀書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至少可以讓我們生活的安然而清醒。這個清醒,是認識到人類社會的荒誕之後的“遊刃有餘”,就如莊子一般,這是大徹大悟,他知道人類終歸要變成宇宙中的一粒沙子……

本文屬於原創舊文,禁止轉載。禁止轉載。

關注【星期五文藝】,閱讀、觀影、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