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從呱呱墜地,到青春勃發,從行將老去,再至歸於沉寂,這是人生旅程的自然規律。

自古以來,不論是地位顯赫的王侯將相,還是命運卑微的販夫走卒,任誰也逃不脫這個亙古不變的定數。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因此,芸芸眾生必然要面對親人的生離死別,承受這陰陽兩隔的無限悲痛。

於是,祭奠先人,寄託哀思的喪葬習俗自此洐生,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這句俗語,即是民間關於上墳祭祀的一些規矩,其中蘊含著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暗示。

俗話說,逝者已去,入土為安。親人安葬後,上墳祭祀的相關活動也隨之而來。

古時候,孝道至隆,熱孝在身的後人,需要在墳邊搭一簡易草廬,清心寡慾,守孝三年,以表悲慟哀悼之情。

當然,現在早已摒棄了這種過於冗長的喪葬習俗。不過,上墳祭祀儀式仍延續至今,成為民間廣為認同的一種公序良俗。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那麼,為什麼“一月不上兩次墳”呢?大家知道,死者安葬後便開始“做七”了。

何為“做七”?即從死者去世那天開始計算,每逢七天一祭,其中頭七、三七和七七,也被稱作為“大七”,直到四十九天才算結束。

然後,便是百期、週年和三週年的祭日。以及清明節,農曆的七月十五、十月一、春節等公認的祭日,後人都需要親自祭祀掃墓的。

由此可見,這裡所說的“一月不上兩次墳”,是不適合新墳的。一個月內就有四個七天,怎麼算也是無法避開這個禁忌的。

所以,我認為應該是指過了“七七”的祭祀活動。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人去安息,生者應節哀順便,不易過於頻繁地去打擾逝者。畢竟已經陰陽相隔,唯有好好的生活,才是對故去親人最好的緬懷和悼念。

生活中,有的後世子孫在遇到難事時,就會跑到先人的墳墓前哭靈,訴說自己的悲苦與無奈,期望能得到佑護和福報。

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也是對先人的不敬之舉。若是逝者地下有知,豈不難得安息,唯有徒增煩惱,何益之有?

再者,上墳掃墓祭祖是家庭成員共同的頭等大事,應該一起商議祭祀事項,進行周密妥當的安排,後輩子孫按照儀式要求,依次祭祀方顯莊重肅穆。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若是兄弟姐妹自顧自上墳燒紙,會有一種不和諧的感覺,讓外人看到也會生出閒話,認為家庭內部不和,相處不融洽。

對故去先人來說,也是有失孝道的表現。

還有就是墳地陰氣太重,頻繁地上墳,會讓人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畢竟人死不可復生,再怎麼悲痛也無濟於事。

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至於說“一年不上兩年墳”是啥意思?這還真的不好說。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從字面上理解,意思是說,新墳的祭祀活動最好在當年舉行完畢,不宜跨年度延續下去,認為這樣會對家庭的運勢有影響。

四季輪迴,一元復始。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自然有家人平安,身體健康的美好期待。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們還是希望延年益壽的,尤其是古人對死亡更是諱莫如深。

若是當年的喪事活動未盡,轉過年來繼續操持下去的話,認為會有一種不吉利的寓意。

當然,我對此表示有異議。若是逝者年尾去世,相關的一系列祭祀儀式,再怎麼簡而化之,也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是適合所有的喪事。

何況,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絕非人的意志能夠左右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這句俗語,雖有借鑑和參考的意義,但也有商榷之處。

所以,一切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最為妥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