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

首先咱们需要明确一件事情,朝鲜战争是金一发动的。

01

1947年冷战爆发,美国和苏联带着各自的小弟们搞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德国被分为东西,越南被切割成南北,朝鲜和南韩也成了两大意识形态对抗的最前沿。当时的金一和李承晚都有一颗统一江湖的心,两边都想着吃掉对方。

在美苏两位大佬看来,一个分裂的朝鲜才是好朝鲜,这样既保持了东北亚力量的均衡,也可以让这两个小弟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美国在南北朝鲜问题上非常的克制,他们一度认为李承晚要更冲动一些,很可能会首先发动对北朝鲜的战争,为了避免李承晚冒险,美国拒绝提供给南韩防御性武器。

而苏联和美国的想法一致,为了让金一断了统一朝鲜的念想,撤军的时候把飞机坦克全拉走了,只留给朝鲜一些轻武器。

1949年的12月,美国国务院的一封电报打到台湾,明确告知驻台湾的美国观察员,美国不会帮助台湾,明确要放弃台湾和老蒋政权,这个密令随后被媒体披露。英国人当即和香港的中介联系,想问问解放军攻打台湾的时候需不需要英国的二手军舰、鱼雷,战斗机也可以便宜点打包卖给中国,还说过几天和新中国交个朋友啥的。

此时台湾的老蒋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一度准备逃亡菲律宾。而当时的毛主席正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生闷气,因为在斯大林的生日宴上,毛主席提出要重新谈谈中苏同盟条约,结果被斯大林非常礼貌的给顶了回来。

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


而美国的这一举动让斯大林觉得新中国又和美国勾搭上了,于是亲自找到毛主席,主动要求重新签订中苏同盟协定,除了外蒙古(大家可以看下地图,外蒙古直接和苏联的腹地接壤,斯大林打死也不会让出外蒙古的),把旅顺、大连、中长路全都还给了中国。

了解俄国的小伙伴都知道,俄国人为了获得不冻港,在东北亚和日本打了两场日俄战争,现在中国的不冻港又丢了,斯大林开始把目光看向朝鲜半岛,觉得釜山港其实也不错,于是一个电报打给了金一同志,让金一赶紧到苏联,聊聊统一朝鲜的事,就这样朝鲜战争被提上了日程。

1950年6月25日,金一突然就发动了朝鲜战争。

而此时的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中华民族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北伐、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近百年的战火纷飞,国家在废墟上建立。解放军在东南要防着老蒋反攻大陆,在西南又开展了剿匪工作,当时的西藏还没有解放...

由于战争发动的非常突然,李承晚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当时韩国部署在三八线上军队还不到1万人,军事补给只能坚持6天。而北朝鲜出动了7个装甲师和一个坦克旅,200架战斗机和千门火炮。韩国军队瞬间被击溃。

面对突如其来的入侵,李承晚当天就打电话向美国大哥求救,而美国也是慌的一批,暴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杜鲁门主义”,把美国对外不使用武力的承诺扔进了垃圾桶,接着又在联合国一顿骚操作,决定组团参战。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决议案的第二天,美国太平洋部队出兵朝鲜,同时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以阻止我党解放台湾。

而老蒋也因此不用跑到菲律宾度过余生了。

02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的形势一片大好,联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很快就被逼到了墙角。斯大林对战事的判断也非常乐观,他估计北朝鲜的军队很快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甚至还专门发了篇稿子向金一同志祝贺。

到了8月中旬,北朝鲜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非常轻松的就解放了南韩大片土地,并且把联军队赶到了面积仅为1万平公里的一块狭长地带,双方陷入阵地战,而北朝鲜的优势非常明显,几乎就要把联军赶到海里去喂鱼,美国人甚至都想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

仁川登陆示意图


就在此时,麦克阿瑟的奇谋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他调集重兵在仁川登陆,迅速切断了朝鲜军队的补给线和联系,朝鲜人民军的主力被联军分割包围,补给很快就用完了,被打散的朝鲜士兵开始乱哄哄的向北跑。

朝鲜军队的主力被打残后,联军推过三八线是迟早的事,面对火力强大的美军,守是肯定守不住的,金一同志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苏联和中国,并且同时向苏联和中国发出了求救信。

斯大林对于朝鲜战争的态度非常的暧昧,从某种意义上讲,金一之所以敢于发动战争,多少是受到了苏联的鼓动,但苏联人却并不想和美国人玩命。

美国人撸起袖子亲自上场这件事,让斯大林的内心非常煎熬。

二战结束后,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斯大林也坚持和美国撕逼,表现出一副绝不退让的气势,但是在朝鲜问题上,斯大林有点虚了,首先苏联并不想卷入朝鲜战争,认为如果参战,极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同时苏联也不想丢掉朝鲜,一个统一后的资本主义朝鲜对于苏联来说更加不利。战争初期,为了不让美国误会自己,斯大林还主动撤回了苏联在朝鲜的顾问团,免得美国跳出来谴责自己插手朝鲜战争。

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的局势发生了大逆转,朝鲜人民军很快就被联军击溃,这时候的苏联就非常的尴尬了,如果不为小弟出头,很可能会被群嘲;而为了朝鲜和美国撕破脸又非常不划算。

在斯大林看来,解决朝鲜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国出兵。

当斯大林收到金一同志的求救电报时,他立即让苏联驻中国大使转告毛泽东和周恩来,建议中国出兵援助朝鲜。显然,苏联这个大哥是想让中国替自己出头,而自己则躲在后面静观事态的发展。

从这一点上来看,美国显然要比苏联地道的多。

03

前些年有些公知们说,中国不该打朝鲜战争,从而错失了解放台湾的机会。显然说这些话的人没有历史常识,也暴露了可怜的智商。

1000年前,隋炀帝三次举全国之力攻打高句丽,最后打到了亡国,所有人骂他不该攻打高句丽,可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接着打,一直到打到李治当皇帝,才把高句丽给打趴下;后来小宋立国,因为没有燕云十六州,频繁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欺负,最惨的时候,两个皇帝被抓去放羊,皇帝的老婆们和老娘也被抓去做了军妓;到了明末,后金占领了朝鲜,并且最终夺取了中原;200年后,清朝在甲午战争中也丢掉了朝鲜,日本通过朝鲜进入东北,后来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朝鲜对于新中国的稳定非常重要。

如果美国占领朝鲜全境,马上就会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而当时中国所有的重工业都在东北。自己的家底在敌人的炮火覆盖范围内将会是怎样的体验?如果美国人时不时的在边境搞些小动作,新中国还怎么安心的搞生产?

所以中国绝不能允许朝鲜被美国占领。

毛主席的斗争策略从来都是主动出击,跑到别人的家里打,一战打疼对方,从而制止对方更大的冒险行为。所以一开始,毛主席就做好了战争准备,这和斯大林的态度截然相反。

面对美国出兵朝鲜的局势,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治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要求军队做好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后把第13兵团的第38、第39、第40和第42军,以及四个炮兵师共计25万人摆在了中朝边境上,随时准备抗击美国侵略者。

1950年的10月1日,新中国刚满一岁,毛主席收到了金一同志发来的求救信,信里言辞恳切,在吹了一通牛逼后,表示自己快扛不住了,希望中国能够直接出兵援助朝鲜。

毛主席当晚就紧急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党内大佬基本上全都来了,会议一直开到天亮,最后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出兵和不出兵。

最终,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为了谨慎起见,毛主席还是给美国人画了条红线,那就是绝不能越过三八线,一旦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中国必然要打过去。

斯大林和毛主席也达成了这个共识,周总理通过印度向美国传递了这个信息,只不过当时的美国人根本没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刚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农民武装,敢于挑战一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美国人显然不了我党的作风,中国共产党说过话向来都是算数的,说要打你,那就一定会打你。

1950年的9月30日,联合国军的南韩部队越过了三八线,10月7日,美国在联合国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第二天,大批美军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下达了进攻平壤的命令。

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

麦克阿瑟


中国的警告被美国人无视,毛主席的底线被美军突破,中国不打不行了。

而美国的另一举动也激怒了我党领导人。美国第七舰队在参加朝鲜战争的途中, 经过台湾的时候,派出了29架飞机驻扎在台湾和大陆的海峡之间,以此来警告大陆,不要对台湾轻举妄动。

美国这种粗暴的干涉中国统一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毛主席,同时也让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最好的时机。没能解放台湾,是毛主席一生最大的遗憾,以至于台湾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让党内大佬们一致决定,即使苏联不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准备在异国他乡与装备精良的美帝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参战,很多人留在了那片寒冷的雪原。那场战争之残酷,牺牲之巨大,让我们今天也觉得不寒而栗。

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我们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

志愿军


试问,有哪个国家会愿意为别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当敌人开着坦克跑到你家门口耀武扬威的时候,你能装作看不见吗?难道等到对方闯进你家大门,你再和他玩命?那样只会把自己家里打的稀巴烂。

朝鲜战争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坚强意志和恐怖战力,以至于嘴上说志愿军的夜战能力一般,随后便开始刻苦专研夜战战术;而志愿军也曾表示美军的火力也就那么回事,但后来我军就迷上了火力压制以及饱和攻击。

双方在战场上重新认识了彼此。

经此一战,中国确立了大国地位,从此洗刷了百年耻辱,没有人再敢小看中国的力量。正是这场战争,我们拿到了苏联156个援助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两国之间转移全套工业体系的案例。

在后来的珍宝岛事件中,中苏完全撕破了脸,苏联也只是打打嘴炮,不敢和中国展开全面战争;而美国在后来的越战中表现的异常小心,始终不敢突破中国划定的北纬17度线。

抗美援朝让我们错失解放台湾的机会,但却是不能逃避的立国之战。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那场战争所带来的红利。

此文完,如果感兴趣,也请顺手点个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