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點總結006

來源本人知乎專欄:直系學長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點總結006


知識點總結

一、我國的教育目的

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簡答)

1.強調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二、全面發展教育

德育—靈魂和統帥、方向和基礎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質教育

智育—核心、前提和支持

基本知識和技能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才能 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體育—物質基礎

增強學生體質、發展體力 養成良好的身心衛生保健 習慣

美育—動力

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

勞動技術教育—綜合四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之一

三、教育制度的概述

1.廣義教育制度(國民教育制度):一個國家各級各類教育的機構及其組織運行的規則

2.狹義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 (2)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3)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4)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 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口訣:任性休學)

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

(一)前制度化教育

學校教育制度尚未形成

(二)制度化教育(正規教育)

標誌: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中國(清末):“廢科舉、興學堂”

(三)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應該侷限於學校的圍牆之內”

建立學制的依據(簡答)

1.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經濟)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政治) 3.人口狀況(人口)4.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 5.本國學制傳統和外國學制的影響(本國曆史+外國經驗)

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簡答)

(一)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二)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四)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五)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六)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七)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四、現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歐美現代學制的類型

(一)雙軌制

1.代表國家:英國、法國、西德 2.結構: 學術性一軌:大學-中學 生產性一軌:小學-職業中學 3.特點:相互平行,不相通,不銜接

(二)單軌制 1.代表國家:美國 2.特點:有利於教育的普及

(三)分支型學制(中間型學制、Y 型學制)

1.代表國家:蘇聯 2.特點:上通下達、左右互連 我國現在的學制:分支型

我國現代學制沿革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點總結006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1.從層次上來看:學前—初等—中等—高等

2.從類別上來看:基礎教育(幼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技術教育、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3.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學制:多種形式並存(五四制、六三制、九年一 貫制)

義務教育

(一)義務教育的概念

以法律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 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基礎教育。

(二)義務教育的特徵

強制性(最本質特徵),普遍性/公共性,免費性

(三)義務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義務教育制度的開端:資本主義時期,德國

1.1985 年首次提出實施“義務教育”; 2.1986 年實施《義務教育法》,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3.2006 年頒佈新的《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 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體制。口訣:85提,86立,06新

考點總結

單選題

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素質教育理論 B.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C.創新教育理論 D.生活教育理論

答案與解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作為其理論基礎的。故選B。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C.普通教育與職業數育相結合 D.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臺

答案與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故選A。

2015 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明確規定,我國教育的性質和方向是() A.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社會生活服務 B.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C.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D.教育必級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人的發展服務

答案與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故本題選 B。

學校德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徑是( )。 A.思想政治和其它學科 B.課外和校外活動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答案與解析: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佔時間最多,所以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而德育的教學包括思想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故選A。

BCD項:都是德育的途徑,但不是最基本的途徑。不符題意,故不選。

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體育課 B.課外體育鍛煉 C.體育競賽 D.運動隊訓練

答案與解析:體育是授予學生健身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機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增強他們的體質的教育。體育的組織形式有: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運動競賽等。其中,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體育課,故選A。

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對封建教育制度所進行的廢科舉、興學堂改革始於()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國初期

答案與解析:1905年清政府下令“廢科舉,興學堂”,標誌著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的興起。1905年為清朝末期。故選C。

世界各國的學制存在著差異,但在入學年齡,中小學分段等方面卻又較高的一致性。這說明學制的建立主要依據()。 A.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發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 D.民族和文化傳統

答案與解析:世界各國的青少年在成長的每一階段都遵循其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表觀出相似的階段和年齡特徵,這就要求各國確立學制時必須適應這種特徵,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各國在制定學制上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故選C。

通常把一個國家各級分類學校的總體稱為( )。 A.國民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體制D.學校教育

答案與解析: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和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故選B。

在現代學制的發展過程中,西歐19世紀形成了雙軌的學制,這裡的“雙軌”() A銜接且對應 B銜接但不對應 C不銜接也不對應 D不銜接但對應

答案與解析:19世紀形成的“雙軌”學制,這裡的“雙軌”是指既不銜接也不對應,故選C。

在我國近現代改革中,明確規定將學堂改為學校, 實行男女平等允許初等小學男女同校的學制是()。 A.王寅學制 B.癸卯 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答案與解析: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對舊學制進行修訂,頒佈了壬子癸丑學制。該學制明顯反映了資產階級在學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除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的內容,將學堂改為學校。故選C。

英國政府1870年頒佈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專為資產階級子女服務的學校系統,另一方面為勞動人民的子女設立國民小學、執業學校。這種學制屬於( )。 A.雙軌學制 B.單軌學制 C.中間型學制 D.分支型學制

答案與解析:歐洲是典型的雙軌學制。它們是兩個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雙軌制剝奪了在國民教育學校上學的勞動人民子女升入中學和大學的權利。故選A。

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導下,我國從清末開始試圖建立現代學制。在頒佈的諸多學制中,第一次正式實施的是()。 A. 壬寅學制 B. 癸卯學制 C. 壬子癸學制 D. 壬戌學制

答案與解析:清末時期,中國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指導下,頒佈並實施的第一個學制是“癸卯學制”,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以日本為藍本,學習年限長,總共二十五六年。符合題意。故選B。

1904年,清政府頒佈了由張之洞、張百熙、榮慶等人制定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 ),這個學制體現的是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維,吸收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舉制度的殘餘。該學制的最大特但是修業年限長,從小學唐至大學堂需要21年,志通儒院需要26年,這是我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學制。

A.六三三學制B.五四學制C.壬寅學制D.癸卯學制

答案與解析: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訂學堂章程,於1904年1月公佈,即《奏定學堂章程》,是年為舊曆癸卯年故稱癸卯學制。故選D。

在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變革中,義務教育制度產生於()。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答案與解析:義務教育的開端是1619年的德意志魏瑪邦頒佈學校法令,規定適齡兒童都要參加教育。這是屬於資本主義社會期間。故選D。

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採用的是()。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貫制 D.多種形式並存

答案與解析: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是多種形式並存的,有實行“六三”制的,有實行“五四”制的,還有實行“九年一貫制”的,故選D。

我國2006年修訂後頒佈的《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由()。

A.地市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B. 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C. 鄉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D. 鎮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答案與解析: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總則中的第七條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故選B。

1958年我國曾提出過“兩個必須”的教育方針。“兩個必須”是指(  )。 A.教育必須為當前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教育必須為階級鬥爭服務,必須與社會活動相結合 C.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D.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必須與工農相結合

答案與解析: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指示》中指出“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教育方針來源於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故選C。

辨析題

全面發展就是指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平均發展。

此觀點錯誤。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構成。它們相互依存、 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是全面發展不 代表是平均發展,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促進個性發展,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因此這句話是錯誤的。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不屬於基礎教育。

此觀點錯誤。普通高中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也就是為學生終身發展 奠定基礎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屬 於基礎教育。因此,題幹觀點錯誤。

簡答題

簡述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

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使他們具有感受美(審美活動的起點)、理解美和鑑賞美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他們體驗美和創造美(創造美是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使他們在生活中體現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

簡述美育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意義。

美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美育能夠促進體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一個國家學制建立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

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

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

要吸取原有學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材料分析題

{2017下} 某市教育局最近出臺一項改革措施,審查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益,對效益高的學校實頃斜政策,加大投資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學生學業成績、升學率等為主要指標的評價體系,然後依據這一指標體系,由教育行政部門、教育評估專家和學校三方組成評估小組,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逐一進行評估,評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學校,高效益學校評出後,由政府出面對這些學校加大投資力度,以確保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據市教育局有關人士稱,這項措施的出臺將改變以往那種重點學校“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局面,因為評估的結果很有可能表明不一定等於效益高的學校,一般學校也並不一定等於效益低的學校。

問題:試運用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理念和政策,評論該市教育局的這項改革措施。

第一,義務育指的是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國家、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予以保障的國民基礎教育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出臺的任何政策和措施必須以保障義務教育的發展為前提,促進義務教育效率的體提高為目的。

第二,促進公平是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該市政府在出臺政策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均衡發展。

第三,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草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質量保障體系。該市政策的出臺應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標準。我國義務育法明確規定,不得設立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均衡分配義務教育資源。

該市出臺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需要和學生髮展需要,合理分配教義務教育是國家基礎教育,關乎國民素質的提升。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促進義務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