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一座被冠以水城之名的城市,當是威尼斯了。

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精華,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奔跑的城市,上帝將眼淚留在了這裡,讓它更加柔情和閃耀,如漂浮在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個藍色的夢。

對於每一個到過威尼斯的遊人來說,每條河道都不盡相同,那彎彎的河道的確會讓一個異鄉人看上去都差不多,無法分清方向,容易被蜿蜒的河道所迷惑,也容易迷路。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繪畫、雕刻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而威尼斯的風情就在於“水”,倘若僅是走馬觀花的一遊的話,也的確不能有太深的感受。

幸好,有阿城的《威尼斯日記》。城叔寫威尼斯,讓很多看過的人都說這才是真正的遊記。城叔的文字,很是佩服,他不是隻聊威尼斯,而是在威尼斯里去聊東方的、西方的,聊過去的、現代的,聊古老的和當下時興的文化、飲食、詩詞歌賦,聊哲學,聊莊子老子,等等等等。“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不能總是孔孟老莊、亞里士多德,高老高去,要交流世俗生活的質感。我希望在日記裡充滿這樣的東西”。

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

“威尼斯是一個小島,以旅遊來說,一個星期剛好,印象飽滿細緻。如果待過半個月,就會開始無聊,以致厭惡。我待了三個月,最後應該是痛恨。要想不痛恨,只有走到威尼斯的世俗生活裡去”。而我不能有如城叔那樣的日子,一天時間的逗留,只能看個大概。

乘著貢多拉小船,沿著阡陌交錯的河道,兩岸的古蹟、教堂、古老的建築都在眼前劃過。城叔形容,“威尼斯像‘賦’,鋪陳雕琢,滿滿蕩蕩的一篇文章。華麗亦可以是一種壓迫”。

聖馬可廣場就像極了城叔說的“賦”,富麗堂皇。廣場上飛的鴿子很多,有成千上萬只,遊客們都喜歡在這裡餵食,鴿子與遊人很親密,鴿子飛起又落下,撲撲啦啦的振翅聲讓這裡生出了靈動的美。

陽光照耀下,聖馬可大教堂更顯得金碧輝煌。城叔形容聖馬可大教堂“像個首飾盒子”,他在附近的咖啡館一坐,也會連想到我們歷朝歷代的皇宮如何如何,把古今東西方的文明與文化都拿到這兒做了比較,當然各有千秋。

“在路邊坐下時,教堂的鐘聲響了”。

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乘貢多拉小船悠哉悠哉地沿著河道行駛,船上的人看著岸上的人微笑,岸上的人也望著船上的人微笑。“乘1號船沿大運河走了兩次,兩岸華麗的樓房像表情過多的女人”。

“威尼斯的水手也是在小巷河中的船上唱歌,唱完了,船裡的遊客和站在橋上的遊客一起拍手,掌聲像歌聲,在小河裡傳得很遠”。

“意大利歌劇中我還喜歡羅西尼的,他的東西像小孩子的生命,奢侈而明亮。又有世俗的吵鬧快樂,好像過節,華麗,其實樸素飽滿”。

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貢多拉

威尼斯最多的就是這種遊船,小船貢多拉,船身狹長,兩頭翹起,適合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

大街小巷裡,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乘著“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悠揚的音樂聲中,穿行在古老的水城中,應是最讓人陶醉的時刻。

“白天,遊客潮水般湧進來,威尼斯似乎無動於衷,盡人們東張西望。夜晚,人潮退出,獨自走在小巷裡,你才能感到一種竊竊私語,角落裡的嘆息。貓像影子般地滑過去,或者靜止不動,運河邊的船互相撞擊,好像古人在吵架”。

海面上露出許多的粗木樁,貢多拉小船在此歇息,有時會隨海水輕輕搖晃,很美。

一個旅人在威尼斯

威尼斯正如城叔說的待一個星期剛好,短了不夠逛,長了又會無聊。但如能像城叔,一位作家那樣,待上三個月,看盡日出日落,在幽幽的海水和時不時飄過的歌劇聲的陪伴下,安靜地住在一個寓所裡,寫出這樣流暢又內容豐富的遊記,也是不白待了。

這地方太適合寫作了,有動有靜,有靈感。

“假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的時候不要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會無意之中又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

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阿城的《威尼斯日記》,豐富了在威尼斯度過的所有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