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中央之國的形成 [第70回]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第70回 東三郡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曹操在將武都郡的氐人北遷之時,劉備這邊並沒有什麼動作。倒不是加冕漢中王誤了正事,這件水到渠成的事耽誤不了多少時日。現下劉備的目光是在東線,不要忘了要是以兩漢的行政區劃來說,劉備現在控制的並不是完整的漢中郡。完整的漢中郡整體對應秦嶺與大巴山脈分水嶺之間的區域,地理上可稱之為“秦巴谷地”。漢中盆地雖然是其中平原面積最大的部分,但中東部卻也不是無人區。在張魯歸降之後,曹操將這部分秦巴谷地分置為了: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合稱“東三郡”(曹丕代漢後,將西城、房陵更名為魏興、新城)。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這個新分割還是挺合理的。西城郡的核心對應現在的陝西省安康市,及其西側的漢陰縣,貫穿其中的是漢水左岸支流月河。以行政區來命名的話,可稱之為“安康盆地”,以河流來命名的話,可稱之為“月河谷地”。月河的體量很小,沖積出來的谷地面積也非常有限。不過漢中盆地以東的秦巴谷地條件就是這樣,不能要求太多。這當中漢稱“西城”的安康市,位於月河與漢水相接之地,兩千多年來一直是這部分秦巴谷地的地緣政治中心,西城郡即是以之為郡治並命名的。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西城是東三郡中,唯一一個郡治處在漢水之濱的行政區。漢水並沒有像在漢中盆地那樣橫穿安康盆地,而是在大巴山中繞了個圈,又斜插到秦嶺那邊去,然後從秦嶺與武當山之間流出山地,注入南襄盆地西側。西城之東的“上庸郡”,郡治為對應現在湖北省竹山縣的“上庸”。上庸城如果想連通漢水河谷的話,就得沿漢水右岸支流堵河,北行約120公里。而堵河河谷兩側都是武當山山地,無論古今都沒有建制過縣一級的行政區。

上庸郡的核心低地,位於大巴山與武當山之間。除竹山縣以外,同屬湖北的竹溪縣亦位於這條低地帶中。三國時代,這條低地帶中還有建始、武陵兩縣。如果你把這條狹長的低地帶,與月河谷地連接起來,會發現二者雖然沒有被同一條河流串連起來,卻同處一條山間低地帶中。鑑於整個低地帶都處在大巴山北麓,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巴山北道”。再往東走,你會發現房陵郡的郡治“房陵”(湖北省房縣),同樣處在這巴山北道之上。只不過並連漢水的河流,變成了漢水右岸支流南河。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張魯部分曾經說過,東三郡在當時為地方豪強所控制。其中控制上庸和西城的是申耽、申儀兩兄弟,聚眾數千家百姓。申氏兄弟原本示好張魯,曹操進駐漢中之後,申氏兄弟順勢降曹,申耽被任命為上庸太守,申儀被任命為西城太守。雖然兵力不多,但申氏兄弟要是據險硬扛的話,打起來還是要費點事的。鑑於這種情況,劉備還是選擇了沿漢水而下的水路進攻方案,領軍的正是沒能在定軍山等到曹彰的劉封。

西城就位於漢水之濱,順漢江而下可以直接攻取。劉封的軍隊一到,申儀就很快納城投降了,仍被任命為西城太守。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選擇。被封在這片大山裡,曹操就算想派人來救,路途遙遠一時也趕不到。申儀真正能指望的是他的哥哥申耽,問題是他的哥哥情況同樣不妙,此時申耽所據守的上庸郡,正被孟達所率領的蜀軍所入侵。

孟達不是在荊州協防關羽嗎?的確如此。準確說劉封在東三郡的行動,並不是劉備“漢中之戰”的餘波,更應該被定位為關羽“襄樊之戰”的序曲。對於劉備來說,立足漢中、收取東三郡,卻暫時不去圖謀武都,甚至不著急奪回陰平,就是因為他手上還有三分之一個荊州。以對益州的價值來說,東三郡就是一塊“食之無肉”的雞肋,其價值遠不如能幫助蜀地打通北伐通道的武都和陰平。然而把東三郡及其覆蓋的漢水及巴山北道,視為荊益兩州的戰略連線線,再看東三郡就會發現它“棄之不捨”的價值了。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略規劃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意思是說等等機會,劉備自己北出益州攻取隴右、關中;再以上將領軍進軍南陽、洛陽。劉備拿了漢中,關羽坐鎮南郡,這一計劃就有了實現的基礎。不過沒有東三郡在手的話,這就是兩片獨立戰場。有東三郡在手,蜀漢則能夠從東三郡、南郡兩個方向,對曹魏的襄陽郡完成半包圍。關羽若能乘曹魏新敗於漢中之機拿下襄陽,同時擁有長江和秦巴谷地兩條戰略通道的蜀漢,就讓自己在荊、益兩州的領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之所以說劉封在東三郡的軍事行動,是襄樊之戰的序曲,是因為劉備拿下漢中之後,荊州方面就開始順勢北伐了。荊州北伐分為兩部分,一是關羽北伐襄樊;二是孟達以房陵郡為攻擊目標,北伐東三郡。現在的問題是,劉封由漢中東進可以順漢水而下,關羽從江陵北伐,可以由漢江通道北上,那麼孟達是怎麼進抵房陵的。

孟達自從被劉璋派去支援劉備後,最開始是囤駐於江陵。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曾經在南郡西部,以夷陵為治分置出了“臨江郡”,包含:夷陵、夷道、秭歸、巫縣、佷山等縣,對應現在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長陽縣、秭歸縣,以及重慶市的巫縣。以此來說,周瑜打南郡之戰時,算是先取了臨江再取南郡。

從這些城邑的位置可以看出,臨江郡對應的是三峽及江漢平原的入口,設置是為了增強荊州之於益州的防禦力。分割建制新的郡,在當時是普遍現象,即可精耕自己的領地,又可安置前來歸屬的人才。因此劉備在借得南郡之後,沿襲了這一做法,只是將臨江郡改名為“宜都郡”。首任宜都太守為張飛,諸葛亮率荊州留守諸將入蜀後,孟達成為了新的宜都太守。

宜都郡的中心城邑是夷陵,據守的關口則是三峽東口的“南津關”,與劉備後來身死的白帝城,也就是魚復關,一東一西分處三峽兩端。其中南津關因為處於西陵峽口,在三國史料中還有一個名稱“峽口”。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為了扼守這個要衝,劉封曾在峽口北岸高地上,建了一座被後世稱為“劉封城”的城堡。劉備入蜀時,劉封被留在了荊州,後來是跟諸葛亮、張飛、趙雲一起走的。劉備在借得南郡之後,讓張飛轉任南郡太守,而孟達是在諸葛亮、劉封走之後上任的宜都太守。這意味著,劉封應該是在張飛與孟達之間做過宜都太守。不管孟達劉封在宜都是共事關係,還是先後任職宜都,可以肯定的是兩人同在荊州這段時間,並沒有培養出深厚的革命友誼。

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孟達到底要怎麼才能襲取房陵。位置上看,宜都郡倒是與房陵郡南北相接。不地這一看地形卻會人讓頭大。兩郡正處在大巴山脈與武陵山地相匯之地。除了充作郡治的夷陵、房陵一帶勉強算是山間低地以外,絕大部分屬地都為海拔上千米的連片山地所覆蓋。三峽兩側的山地被單獨稱為巫山,其中宜都北部地接三峽的這部分山地就是“巫山”的一部分,走勢上算是武陵山區在長江之北的延伸;房陵南部對接宜都的這片山地,則屬於大巴山的一部分,這片山地還有一個同樣為今人熟知的名稱——神農架。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世人知道神農架,多是因為野人的傳說。雖然野人之說基本已經被證偽,但一片山地能夠被傳有野人存在,必定是人煙稀少之處。現在的神農架不光是一個地理名稱,還是一個地級行政區,全名為“神農架林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林區”為名的行政區。很多人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湖北時才知道有這麼個行政區的。當時神農架林區毫不讓人意外的,成為了湖北發病人數最少,最安全的地區。

如果不想翻越神農架,進入房陵的最優選擇是利用漢水水系。由漢水船行至右岸支流南河,然後溯南河而上直抵房陵,雖然有點繞路,但勝在走的是水路。只是以當時的地緣政治格局,無論是劉封還是孟達都用不了。因為南河的入口已經在南襄盆地之中了,現在已是曹操從南陽分置出來的“南鄉郡”的領地。這件事要是讓劉封來做的話,他需要順漢水而下,從武當山北麓先進入南鄉。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在即將行出山地,進入南襄盆地時,早在先秦時期,當年的楚國就依漢水建過一座名為“鄖關”的關口(湖北省鄖縣)。以此為命名,我們可稱這條沿漢水而下的通道為“鄖關道”,又因其整體位於武當山北麓,亦可稱這條水道為“武當北道”,與橫貫東三郡的陸地通道“巴山北道”相呼應。由於西城是東三郡中唯一處在漢水之濱的郡治,鄖關以西的這段漢水河谷,被整體劃入了西城範圍內。

作為秦巴谷地的另一條交通線,鄖關之西建制有原隸屬漢中郡,後歸於西城郡的鍚縣(湖北省白河縣);鄖關以東建制有位於現在丹江口市均縣鎮的武當縣,後來也是武當山名稱的來源。後來更名為均縣、均州的武當縣,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南襄盆地的面對漢水方向的門戶,如果不是丹江口水庫蓄水,城市搬遷並更名“丹江口”的話,現在這地地區的中心城市應該還是在這個點位上,或以圴州為名,或者打武當山的牌叫“武當市”。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劉封雖然暫時無法利用鄖關和武當之東的南河河口,進入房陵,但能夠堵河河口卻是位於鄖關之西。這意味著劉封可以在取了西城之後,再船行至上庸。如果還想依此路徑拿房陵的話,那就要進入南襄盆地的平原區,接受曹魏的阻擊了。南陽在東漢是人口最多的郡,從鄖關到南河河口這160公里的漢水之側,就建制有包括武當在內的五個縣。真要打的話,那就不是取房陵而是取南鄉了。

基於同樣的原因,孟達也不可能由漢水下游溯水而上接入南河。那樣做的話,還需要先拿下曹魏的襄陽郡。真能做到這點,那出兵的目標就是取南陽和南鄉了。把這兩地一取,被封堵在山中的房陵自會望風而降。既然沒辦法利用水道北取房陵,孟達所能做的就只能是率軍直接北上,強行翻越巫山和神農架了。

當年巴人曾在此開闢出的道路能夠幫助他做到這點。早在武王伐紂之前,東三郡所處的這段秦巴谷地,就以對應現在湖北城竹山縣的上庸城為中心,建立過古庸國,而巫山及三峽一帶則是巴國的地盤。這兩個古國都參與了武王伐紂戰爭,不過二國之間亦是相爭不斷,由此打通有穿越山地的通道。後來庸國在公元前7世紀為楚國所滅,宗室族人被遷到武陵山區腹地,重建為新的附庸於楚國的庸國,其新都被稱之為“大庸”,進入二十世紀後,當地官員覺得這個名字實在太庸俗,不利於城市宣傳,遂更名為“張家界”,成為全國最熱點的旅遊城市之一。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由宜都北上的蜀軍可以由秭歸出發,藉助縱穿巫山的長江支流香溪河北上。在香溪河的上游,吳國在三國末期分割秭歸北境建制有興山縣(湖北省興山縣),以加強這條巴道的防務。翻越分水嶺,則可接入南河的南源“粉水”,雖然房陵城是在南河北源“築水”上游,但再在兩者打通連接線已是不難。為了不讓吳國再複製孟達北伐之路,曹魏在香溪河與南河分水嶺處建制了綏陽縣,又在綏陽與房陵城之間建制昌魏縣。這些城邑的位置,能夠幫助大家搞清孟達是怎麼進入房陵的。考慮到整條道路的中心節點為“興山縣”,而這個王昭君的故鄉現代依然以此為名建制有縣級行政區,我們可將之稱為“興山道”。

會師上庸城,詳解劉封與孟達的進軍路線

房陵郡地接荊州,尤其與襄陽相鄰,因此曹操在拿下房陵之後,任命襄陽大族出身蒯祺擔任太守。在迎立劉表和歸順曹操的問題上,以蒯越為代表的蒯氏家族都很識時務的搶在了前面。將家族勢力擴張到房陵,是他們獲得的報酬之一。不過對於蒯祺來說,房陵太守卻成為了他生命的終點。興城道上的三個縣都是後來才建制的,屬於亡羊補牢之舉,蒯祺沒有想到孟達能穿越人跡罕至的神農架,兵臨房陵城下。措不及防的他很快就兵敗身死,而孟達則在取了房陵之後,沿巴山北道西進繼續取上庸城。

劉備在收到孟達攻取房陵的消息時,已經拿下了漢中。東三郡地形複雜,新晉漢中王擔心孟達孤軍深入難以全取東三郡,方命令劉封順漢水而下前去支援。在順利拿下西城之後,劉封與孟達合兵於上庸城下。申耽見兩側的房陵、西城都已被蜀軍拿下,自己的弟弟申儀也降了劉封,便不再做抵抗開城投降。

從劉備的角度來說,安排一支軍隊從水路前去共取東三郡,本來是一個很合理的安排。要是單純靠孟達由東向西沿陸路推進,進度肯定是沒那麼快的,而且時日稍長,荊州方向要是有援軍到的話,孟達的處境就危險了。結果也證明,這一做法的確幫蜀漢順利的拿到了東三郡。

然而兩路大軍共伐東三郡的做法,卻在客觀上造成了“二士爭功”的局面。在取東三郡之後,申氏兄弟雖然還被留用為太守,但劉備顯然是不可能完全把這兩郡交給降將的。在歸降之後,申耽的妻小及整個申氏宗族被送往成都為質。劉封及孟達則留駐於東三郡,其中劉封以“副軍中郎將”之職總督西城、上庸兩郡,孟達則駐於房陵。

劉封、孟達交惡這件事,承擔主要責任的是劉封。史書記載劉封甚至搶了孟達軍隊的“鼓吹”,鼓吹指的是金鼓和號角,是古代軍隊最重要的指揮工具,將之奪走更多是一種侮辱。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本身又武力過人,性格張揚。當日入蜀之戰時,史書對劉封的評價是“所在戰克”,只要他參與的戰事都能獲勝。正因為如此,劉備在定軍山前,才如獻寶一般讓劉封下山去挑釁曹操,氣得這個老冤家急調他的黃鬚兒前來陣前決鬥。想讓世人看看是你劉玄德的假兒子厲害,還是我曹孟德的真兒子厲害。

雖然劉封在戰場上很得意,劉備也非常喜歡他,但收他做義子之後不久,甘夫人就生了劉禪。疏不間親,劉封顯然是沒有可能做繼承人了。並且就算沒劉禪,劉備入蜀之後也還又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劉永和劉理。說起來劉備雖然夫人不少,但到47歲時才得了劉禪這一子(之前有沒有存疑)。在荊州那幾年,以及入主成都之後,是劉備一生中日子最舒心的時光。這心情好壞跟生兒子這事關聯大不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下。最起碼劉備的確是在日子好過之後,才算是生到了兒子。

劉備晉位漢中王時,依制加封劉禪為王太子。儘管對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但真的事到臨頭,劉封的失落之情相信大家還是能感受到。對於劉封的不忿,諸葛亮是最能體察的。後來也是諸葛亮堅持要殺了劉封,以免在劉禪即位之後禍起蕭牆。考慮到這些背景,劉封對孟達的欺壓,乃至不救援關羽的舉動,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東三郡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地緣政治板塊。以劉封的想法來說,應該完整交給他來管理。孟達為劉璋舊臣,自知無法與劉封相爭只能隱忍。

事實上,北取房陵及東三郡的計劃,本身是孟達主動提出並執行的一次獨立軍事行動。畢竟孟達也是有大志之人,希望能夠為新主開疆擴土。關羽這個人非常高傲,寄於他之下,孟達受的氣並不比劉封給他的少。如果能夠幫劉備拿下東三郡,這個位置不僅能連接荊州和益州,甚至還有機會透過子午道和峪穀道直取關中。如此以來,孟達就算不在蜀漢內部成為一鎮諸侯,也是頭一等的功勞。

現在劉備出於好意,在漢中戰事結束後派劉封來相助,劉封回到蜀地看到劉禪也是生氣,同樣想在東三郡立山頭,倒是讓孟達有志難伸,有苦說不出。同時在曹魏的建制中,東三郡已經被劃歸荊州。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資歷的角度,關羽都認為不管劉封還是孟達,都應該受他節制,配合他的北伐行動。而這對於皇子屬性的劉封來說,顯然又是不願意接受的。至於孟達,等於還沒擺脫關羽,又來了個劉封想騎在自己頭上,真是未出龍潭又入虎穴。

儘管不管關羽、孟達還是劉封,本心都是想在劉備面前表現,想為蜀漢建功立業,但彼此間的這種不和,勢必會影響即將發生的襄樊之戰,由此也為三人的慘淡收場埋下了伏筆。話說回來,時日長一些,劉備和諸葛亮肯定還是能理順東三郡與荊州的治理架構。只是一如大家都已經知道的那樣,留給蜀漢的調整時間已經不多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