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朱䴉的人(遇見)--08廣告副刊--人民日報--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立秋剛過,天空通透得像水洗過一樣。一群亮白的朱䴉抖落暑熱的煩悶,翔集在陝南漢陰縣解放村月河灘上。有攝影達人抓拍到了這十餘隻野生朱䴉。河灣碧水清清,青毯般的草灘上,朱䴉愜意地上下翻飛,捕食捉蟲,好一幅和諧歡暢的美好生態圖景。

朱䴉出現在漢陰縣城邊,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讓遠在成都的薛勤學興奮不已。他想回老家安康,追尋漢陰縣城邊這群神奇的鳥兒。

第二天凌晨,薛勤學即驅車奔赴漢陰。當第一眼看到朱䴉時,老薛竟愣了好半天,甚至沒有習慣性地支起三腳架,熟練地安裝上長焦鏡頭。他只是說了一句,呵呵,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朱䴉這傢伙越來越喜歡湊熱鬧!

只見這群朱䴉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黑色的長嘴、細長的雙腳,它們時而在天空滑翔,時而在草灘低頭覓食,時而在一起竊竊私語。緩過神兒來的老薛,從汽車後備箱裡取出三腳架,將相機固定,裝上長焦鏡頭,擰緊旋鈕,轉動雲臺,這些美麗的鳥兒立時映入鏡頭中。多麼熟悉的身影呀,真是越看越令人喜愛,越欣賞越讓人著迷。

老薛學攝影有些年頭了,剛開始拍風光、拍人像,幾年下來幾乎把各類題材拍了個遍,相機、鏡頭買了不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拍鳥的人,用別人的設備嘗試拍了一下,感覺鳥兒靈動,拍起來有趣,自此一發不可收拾,迅速加入到拍鳥的行列。

北枕秦嶺、南靠巴山的安康,漢水橫貫東西穿城而過。這裡水質清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區。在城裡上班的薛勤學利用閒暇時間,在城堤、江邊、漢江大橋、黃洋河畔即可拍到鳥兒。特別是入冬後,候鳥南飛,數萬只秋沙鴨、赤麻鴨、斑頭雁、漁鷗、鸕鷀以及骨頂雞成群結隊,或佇立江邊灘塗,或在江中戲水,漢江簡直成了“鳥的天堂”。

拍鳥時,老薛經常會遇到在河堤上散步的人。有人問:“早上6點就看見你們蹲在江邊,晚上你們還在那兒,天這麼熱,你們在幹什麼呢?”他回答說:“拍鳥!”“你們真吃得了苦,拍鳥能賺錢吧?”“不賺錢,就是愛好!”“真佩服你們!拍到珍稀鳥兒,激動吧?”“那是,比撿到金元寶還高興!”

老薛與朱䴉結緣,是在2007年。那時,與最早發現“秦嶺一號朱䴉群體”的漢中洋縣一梁之隔的安康寧陝縣寨溝村,也已啟動朱䴉人工培育並進行野化放飛實驗。那年早春,薛勤學忙不迭地趕往目的地。他遇到了縣野生動物管理站高級工程師、拍鳥達人田寧朝,並與這位同齡人細聊起朱䴉。朱䴉因其臉頰、喙尖、雙腿、翅膀內側呈紅色而得名。繁殖期時它們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清晨薄霧中的長安河畔,寨溝基地,沱溼溼的水田地,水田四周水草豐茂,林木如蓋。三五成群的朱䴉翩翩而至。兩位拍鳥達人拍攝到朱䴉喂雛飲食、起飛落地等精彩畫面,興奮不已。它們鼓翼飛翔,涉水在淺淺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和昆蟲,棲息築巢在高大的樺櫟樹冠。

幾年前,薛勤學在漢江支流月河的蠟燭山腳下,又發現了成群的朱䴉棲息。連續三天拂曉前,他開車趕往澗池月河青草灘。只見三五成群的朱䴉先是一群黑點,漸漸顏色變白,從鳳凰山一個俯衝翩躚飛來,整個天空都被映紅了。來到這裡的朱䴉,與白鷺、蒼鷺、牛背鷺和河邊吃草的水牛一道,和諧共處。直到傍晚時分,成群結隊的朱䴉才向南山的鳳凰山飛去。

三年前的一天,像往常一樣,薛勤學蹲守在江邊拍攝白鷺。突然,他的眼前一亮,在東壩黃洋河與漢江交匯的入口灘塗處,沙渚上赫然現身一對朱䴉。老薛當即一口氣拍了三個多小時,直到朱䴉戀戀不捨地飛走。第二天早上6點半,他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又來到這裡,沒想到在同樣的地點,又一次見到兩隻朱䴉悠然地低頭覓食。接連五天,薛勤學都在這裡拍攝到了這對鳥兒。

說起來,像老薛這樣的拍鳥達人追求什麼呢?仔細想來,他們追著朱䴉拍攝,不僅僅是興趣使然,更多的是想將這種神奇的鳥兒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人們,最終喚起人們對這些大自然精靈的關注和保護,期待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4日 08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