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时隔46年后,电影《八佰》再一次把当年死守四行仓库的将士在荧幕上复活了。凭借着现代化的电影制作艺术,《八佰》打动了无数观影的群众,也让这部电影成为全民讨论的一个热点。在谢晋元率领孤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同时,一群外国人正坐着飞艇观察中日之间的这场战斗,而他们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走向。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46年前台湾地区拍摄的《八百壮士》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1937年8月13日,日军集结大量优势兵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大量军队奔赴上海,与日寇决战。但由于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以及军事思想等方面差距过大,几十万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奋勇作战,但依旧没办法守住上海。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奋战,蒋介石决定将军队主力撤离上海。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淞沪会战地图


蒋介石当然知道自己手里的军队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在调兵遣将与日本人作战的同时,派出国内最顶级的外交人员与列强周旋,希望列强能够出面调停中日之间的冲突。而上海正是列强最能够直接接触到中日冲突的地点。

当时的上海并不完全在中国手里。因为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协议,列强占有上海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在这些适用的上海土地上,列强施行自己的制度,俨然一个国中之国。经过多年的经营,列强在上海的租界里有着大量的商业利益。1937年,日本还不想和西方列强彻底闹翻,因此在进攻上海之时刻意避开了租界。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于是上海出现了极其神奇的一幕。一面是如同地狱一般的战场,另一面是租界里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将主力撤出淞沪战场后,国民政府不希望上海就这么给日本人。蒋介石希望派驻一支小规模的军队驻守上海,让上海租界里的外国人看到中国军队与日寇厮杀的场景,好博得西方列强的同情,出面调停。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谢晋元


而这个任务经过层层下达,最终落到了谢晋元及其指挥的四百多人的军人手里。因此他们成了上海城内仅存的中国军队。为了让西方人更好地看到战争,这支孤军将战场选在了距离租界仅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所以整个四行仓库保卫战,一开始就是一场打给西方列强看的战争戏。


看似维护正义的“九国公约”

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的192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保证自己在东亚的利益不受侵犯,与中日两国签订了《九国公约》。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列强必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这一条内容成为蒋介石指责日本的依据。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场景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一个月,国民政府的代表就在国联第十八届大会上指出日本违反国联盟约,要求国联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并对其采取制裁措施。但把持国联的英法两国害怕会因此刺激日本,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

但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并不放弃,依旧在国联大会上据理力争。最终国联于10月采纳了远东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宣布日本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违反了《九国公约》和《巴黎非战公约》的精神。由于美国非国联成员国,因此国联最终决议召开九国公约会议,讨论解决中日争端的事情。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布鲁塞尔

日本在得知国联的决议后,当即表示反对,并拒绝参加之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九国公约会议。之后九国公约会议通过了批驳日本的宣言。从形势上看,国际局势似乎正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背信弃义的列强

在会议召开前,国民政府的代表就向各国表达了希望列强能够对日本采取经济制裁,并援助中国。但这些要求并没有得到西方列强的肯定回复,这为会议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当时的国民政府首席代表顾维钧就在密电中提出:“依照目前形势,会议无成功希望”。虽然希望渺茫,但顾维钧等人还是决定拼尽一切,为中国争取权益。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11月3日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一开始就体现了西方列强赤裸裸的强盗思维。英美两国代表强迫顾维钧发表声明,当与会代表讨论斡旋和解决方案之时,中方代表应该退出。

当讨论到是否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之时,英国代表直接表示反对。法国则紧跟英国的决策,同样反对制裁日本。而美国在考虑再三后同样表示反对制裁日本。

在制裁这一方案被否决后,会议委员会就开始讨论援助中国抗战的问题,毕竟国联已经认定日本的军事行动违反了相关条约。既然无法制裁,那么会议组就中国代表提出的建议,讨论援助中国的计划。

但英国因为害怕得罪日本,在会议上明确表示反对援助中国。美国则以“中立法案”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武器。法国甚至还与日本达成了协议,禁止经法属中南半岛向中国运输武器。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西方军事观察员乘坐的空艇


最终布鲁塞尔会议于11月24日通过了一个所谓敦促中日双方停战的宣言,并以给各国进一步交换意见提供充足的时间为由,宣布大会无限期休会。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八佰》中最后撤退的88师

从结果来看,这次会议并没有对日本侵华的举动起到任何作用。中国希望列强出面牵制日本的想法彻底落空。既然中国已经无法通过布鲁塞尔会议达成逼迫日本停战的目的,蒋介石认为谢晋元率领的四行仓库守军继续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与租界方面达成协议,让谢晋元率领部下退入租界。


只有自己强大,才能站得住脚

西方列强明明知道日本的行为违反了相关协议,仍然不出面主持公道。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国力太弱,而日本的国力太强,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大。为了弱小的中国,去得罪强大的日本,在资本家掌权的列强眼中,是一个绝对赔本的买卖。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今天的四行仓库


而且日本也向列强再三承诺,不会损害列强的在华利益。这下西方列强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出卖中国了。在列强的眼中,“公理与正义”不过是口号,真正到要出来主持正义的时候,都会精打细算这个正义的成本,而不是正义本身。

所以在国际舞台上,所谓的”盟友“,所谓的”正义的主持者“,有时候是靠不住的。

在电影《八佰》中,谢晋元对手下的官兵说过这么一句话:“四百来人扛不住(日本人),得靠四万人”。只有靠自己的国民努力,将国家建设强大了,才能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国际舞台上站住脚。

决定“八佰”壮士命运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一场会议

参考文献:

胡浩宇:《布鲁塞尔会议始末与中国外交》

徐蓝:《布鲁塞尔会议与中日战争》

王建朗:《失败的外交记录——抗战初期日本外交综论》

赵晓红、王倩:《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博弈———以1937 年九国公约会议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