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吹哨者


“疫情還在擴散,我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想要上前線” 然而7日凌晨李文亮醫生不幸被新冠肺炎奪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們非常難過。新冠肺炎迄今的死亡病例大多發生在中老年身上,年僅34歲的李文亮醫生是逝者當中非常年輕的之一,這尤其令人唏噓,令人悲慟。

致敬 吹哨者


首先個人覺得,他是一位前瞻者。
去年12月,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很有限,李文亮能夠把這個消息傳出去,率先在專業人員的範圍內拉響警報,這是他高度專業性表現的一部分。但他當時發出的警報沒有立即受到重視,反而被訓誡,在人們後來的追述中,發現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展現了令人尊敬的醫德。
其實他也是一位逆行者
基於自己的專業判斷,他意識到有傳染的風險。但在被訓誡後,李文亮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參與到對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的救助。李文亮最終不幸感染了,從1月10日發病開始,他從醫生變成了病人。 李文亮的多名同事也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所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成為了這場與病魔殊死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李文亮未能倖免於奪命之禍,說明了這場戰鬥的艱鉅和複雜。醫生在傳染病爆發的時候就是戰士,醫院就是戰場,李文亮的因公殉職英勇、樸實,尤其讓人心痛。
這不僅讓我反思:而事態的發展(已建立的秩序)總是在不得已時才會產生改變,這幾乎是一個規律。一名順勢者過的會比一名前瞻者要舒適,既然順了勢頭,做法自然“名正言順”了。歷史在這順勢中出現了多少跳樑小醜。而前瞻者中實在多少俊傑,每每都能引發人類的深思。“其作為醫生,不負責,不做好本職工作,在網絡散佈謠言者,讓我們冤枉了一個好醫生。治療期間,在被問及康復後的打算時,他直言想上一線,因為疫情還在擴散,他不想當逃兵!是的,他不是逃兵,他是戰死沙場的勇士。這樣一個樂觀、開朗、滿懷醫者仁心的好人,不該以這種方式離場。


當你有“打假”的權力時,你一定要讓理智大於習慣。
針對最近熱議的抗病毒“特效藥”,鍾南山表示,臨床試驗可以加快綠色通道,但必須走程序。“很多實驗室找到一個苗頭,就希望馬上完全進入臨床,這個要小心,倫理審查一定要通過。臨床醫生還是要按臨床的規矩來做。”對一種臨床研究才剛開始,作用尚有待驗證的藥物,極於投入使用難道不是對人民的不負責嗎?人們已經讓習慣大於了理智,就像剛開始有雙黃連可以抑制新形冠狀病毒的消息傳出,一夜之間線上線下所有雙黃連皆銷售一空,甚至製作雙黃連的材料都被搶購。直到最後官方解讀抑制不等於預防,這場無腦的跟風搶購才算停止。

致敬 吹哨者


武漢醫生李文亮最終離開了我們,人們從來沒有為一個醫生的離去這麼難過。希望這印痕,也能印在人們的心中。請記住,在2020年的春天,有這樣一位醫生,先是為我們奉獻了勇氣,又為我們獻出了生命,而我們,至少要做到不忘記。也讓我們隊不管自己是否委屈,家裡是否有困難,接到任務,他們只有埋頭苦幹的所有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生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