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吹哨者


“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想要上前线” 然而7日凌晨李文亮医生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新冠肺炎迄今的死亡病例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是逝者当中非常年轻的之一,这尤其令人唏嘘,令人悲恸。

致敬 吹哨者


首先个人觉得,他是一位前瞻者。
去年12月,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但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反而被训诫,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的医德。
其实他也是一位逆行者
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他意识到有传染的风险。但在被训诫后,李文亮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参与到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的救助。李文亮最终不幸感染了,从1月10日发病开始,他从医生变成了病人。 李文亮的多名同事也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了这场与病魔殊死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李文亮未能幸免于夺命之祸,说明了这场战斗的艰巨和复杂。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英勇、朴实,尤其让人心痛。
这不仅让我反思:而事态的发展(已建立的秩序)总是在不得已时才会产生改变,这几乎是一个规律。一名顺势者过的会比一名前瞻者要舒适,既然顺了势头,做法自然“名正言顺”了。历史在这顺势中出现了多少跳梁小丑。而前瞻者中实在多少俊杰,每每都能引发人类的深思。“其作为医生,不负责,不做好本职工作,在网络散布谣言者,让我们冤枉了一个好医生。治疗期间,在被问及康复后的打算时,他直言想上一线,因为疫情还在扩散,他不想当逃兵!是的,他不是逃兵,他是战死沙场的勇士。这样一个乐观、开朗、满怀医者仁心的好人,不该以这种方式离场。


当你有“打假”的权力时,你一定要让理智大于习惯。
针对最近热议的抗病毒“特效药”,钟南山表示,临床试验可以加快绿色通道,但必须走程序。“很多实验室找到一个苗头,就希望马上完全进入临床,这个要小心,伦理审查一定要通过。临床医生还是要按临床的规矩来做。”对一种临床研究才刚开始,作用尚有待验证的药物,极于投入使用难道不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吗?人们已经让习惯大于了理智,就像刚开始有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形冠状病毒的消息传出,一夜之间线上线下所有双黄连皆销售一空,甚至制作双黄连的材料都被抢购。直到最后官方解读抑制不等于预防,这场无脑的跟风抢购才算停止。

致敬 吹哨者


武汉医生李文亮最终离开了我们,人们从来没有为一个医生的离去这么难过。希望这印痕,也能印在人们的心中。请记住,在2020年的春天,有这样一位医生,先是为我们奉献了勇气,又为我们献出了生命,而我们,至少要做到不忘记。也让我们队不管自己是否委屈,家里是否有困难,接到任务,他们只有埋头苦干的所有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