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文|黃三斤

《雨中曲》這部影在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時期橫空出世。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將歌舞元素完美地編排在影片之中,雖然沒有在奧斯卡角逐中脫穎而出,卻絲毫不影響它在觀者心中崇高的地位,如夢如幻的歌舞風格,加之空間造型的塑造,使影片自成一派,成為歌舞片的開山鼻祖。

《雨中曲》作為好萊塢歌舞片的楷模也帶有非常濃郁的寫實性特徵,加之其完美無缺的劇情設計和歌舞編排,觀者在觀看影片時彷彿是在享受一場跌宕起伏的交響曲,亦或是沉靜在視覺盛宴上無法自拔。影片還呈現出非常便準的電影工業化體系,流暢的場面調度,套層式的劇作結構和幽默風趣的影片風格在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使影片充滿無限藝術性。

整部誕生在無聲影片到有聲影片的過渡時期的影片,雖然劇情簡單但卻充滿歡樂與浪漫因素,特別是影片中的音樂歌曲更是在那個時期廣為流傳。《雨中曲》就像是當時社會的一面反光鏡,導演將故事背景就安排在這一特殊的過渡時期,並以黑色幽默的影像風格對美國好萊塢的制度詬病進行諷刺批評與無聲的抗議。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這部具有歌舞片、音樂片和喜劇片的特點的影片, 讓觀眾在輕鬆的氛圍之下卻能瞭解到好萊塢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的時代背景,清楚地看到電影史上第一次革命下的電影群體,充分地瞭解到有聲電影誕生前後的狀況。

因此,今天我將從紀實性元素的添加,音樂對劇作空間的構建,音樂在影片中獨有的作用,音樂在套層式的結構運用四個角度層層深入,來解讀這部歌舞片風趣故事下的藝術價值。

01、影片具有強烈的紀實元素,呈現出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的獨特點

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在攝製上的差異在《雨中曲》中展現的尤其淋漓盡致。導演的攝影機就像是電影史上的標尺,將視點對準當時那個正在發生改變的時代,以及其強烈的紀實性元素將片場的一切真實還原在熒幕之上。讓觀者在僅僅120分鐘,便能準確客觀地瞭解到有聲電影技術的革新對電影發展有著極強大的衝擊力,其中最大的差異性便呈現在現場攝製方面。

影片中,觀者跟隨鏡頭進入了一家名為辛普森製片公司的拍攝現場,導演運用一個長達50s的長鏡頭,真是地像觀者展現了一部無聲電影的攝製作流程,在同一個攝影棚裡甚至被允許多部影片或多個劇組同時進行拍攝。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在我看來,導演利用長鏡頭的紀實性特點,真實的向觀者呈現了無聲電影時期和有聲電影時期的現場攝製過程。使觀者直觀地感知到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在攝製上存在的強烈的差異性。在無聲電影時期,現場攝製受到的限制幾乎沒有,只要確保畫面的獨立性完整性,現場有多大的噪音都無所謂,因此在無聲電影時期,片場的拍攝效率遠遠高於有聲電影時期且遠低於有聲電影的攝製成本。

而當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畫面一開始便給觀者呈現了顯眼的標語正是這一元素的加入,使電影攝製流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劇組再也不能同在一個攝影棚裡拍攝,現場再也不能發出響亮的噪音,甚至開始為了錄製聲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犧牲畫面的完整性。

除此之外,在《雨中曲》中導演還把觀者放置在影像空間之中。讓觀影者身臨其境,感知有聲電影初期的錄音技術在拍攝現場的運用,對電影史的研究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雨中曲》中,導演將鏡頭對準了一段歌舞戲的拍攝現場,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聲電影時期的傳聲器、木製的話筒車圍在演員周圍,熱水瓶大小的話筒粗粗的電線與攝影小屋內的攝影機相連。

在我看來,這一個鏡頭便真實地復刻出有聲電影初期的電影錄音手段,展現出當時錄音技術強烈的笨重感。為了擁有理想錄音,導演犧牲畫面,更改道具與演員調度。

攝影機也會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導致所有攝製人員都聚集在封閉式的攝影小屋內。也讓我們明顯的感知到有聲電影初期的最大劣勢:聲畫不同步。這樣現象的出現造成了對有聲電影最嚴重的破壞。這也是《雨中曲》最大的亮點,導演用幽默風趣的鏡頭語言使觀者無形之中卻全面地瞭解了有聲電影時期的錄音技術,使得這部影片極具參考研究的意義。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02、導演添加音樂元素,使得電影的敘事空間得到完美的構築

  • 音樂元素在影片中的使用對情節空間的構築

影片《雨中曲》是一部典型的歌舞影片,這部影片的敘事結構也是以歌舞作為敘事的重點。影片中的配樂從一開始就有著與電影不同的風格呈現,這樣隨機化的音樂節奏作為線索貫穿了整部影片,使劇情雖然簡單直白,卻又存在著許多浪漫元素。

當影片進行到四分之三時,導演將攝影機對準了雨中歡快歌唱的男主角,男主人公所唱的音樂也是極具節奏感的大調曲調,這首明朗的音樂跟隨著男主的步伐縈繞在雨中,直到保安的出現,剛才的一切才戛然而止。

在我看來,這段音樂的運用在故事構建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影片中這樣極具節奏感的歌曲作品經過主人公的演唱卻產生了獨特度韻味,使得歌曲完全融為敘事構建中重要的元素。

音樂通過主人公之口,親切地將觀者的個人情感融入到影片的情節空間之中,使觀者在觀影同時心情也會隨著影片的情節變化而變化。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 音樂元素在影片中的使用對空間造型的構築

在《雨中曲》中,音樂不僅在敘事情感上具有強烈的隨機性,同時在空間造型的構建上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

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使得觀者在觀影同時也可以感知到不同的空間結構。比如,在影片剛開始,男主人公回憶與朋友在少年時期進行踢踏舞表演時,此時音樂尤其的青澀和歡快。

如此的音樂可以很好地將觀者的注意力帶到人物的少年時期這一空間,以歌曲的方式將主人公的過往直白的訴說在觀者面前。並且瞬間在觀者腦海中構建出主人公少年時期所處的空間造型,有效地起到構築空間造型的作用。

03、獨特的交叉式蒙太奇手法,呈現導演筆下的黑色幽默

在《雨中曲》中,音樂的運用不僅體現在對敘事結構和空間結構的構築上,也可以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點。導演憑藉自己對音樂的獨到見解,藉助主人公之口用音樂成功地渲染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歌曲就像旁白般細膩地訴說著人物的心聲。

影片《雨中曲》一開始,以一部電影的首映會拉開序幕的。在首映會上主人公回憶著自己的成名史。這時導演採用了碎片化的歌舞片段進行回憶的拼湊。

在時長約七分鐘的片段回憶中,導演選擇採用疊化的技術手段來處理這場碎片化的歌舞劇,在此過程,導演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在回憶片段中穿插了觀眾嘲笑的畫面。此時此刻導演故意將背景音樂換成“尊嚴至上”的音樂,使影片展現了極具感染力的黑色幽默。

而之後當女主與男主第二次見面時,賣力地完成著自己的演出,絲毫不理會男主的搭訕時,出現的音樂也生動地塑造出她熱愛表演的性格特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藉助極具感染力的音樂完成了詮釋,使音樂賦予了全新的視聽意義。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影片中的音樂也有烘托氣氛把控劇情節奏的作用。在《雨中曲》中,男主在雨中酣暢淋漓地表演,複雜歡快的歌舞傳遞了主人公的喜悅之情。在我看來,此時的男主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愛情裡跳舞歌唱,彷彿外界的雨多大都衝不走男主的喜悅,進而烘托出一種浪漫的氣氛。

《雨中曲》音樂元素對套層式的結構打造了獨特的趣味性,影片結束,許多觀影者都不會感到老電影的無聊。

我認為這取決於導演在影片劇作中使用的小技巧——套層式故事結構,即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有《決鬥騎士》這部影片誕生的過程,還看到了男女主人公相知相愛的愛情故事,多變的影片元素也充分地輔助了套層結構中故事,讓觀影者以輕快的視角感知到導演黑色幽默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男女愛情的浪漫。

豆瓣9.0《雨中曲》:解讀經典歌舞劇背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影像

總而言之,《雨中曲》和以往的歌舞片相比存在著極強大的差異,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極具感染力的歌舞部分,更體現在影片巧妙的“設計”之中。不僅使觀者深深地感知到愛情的浪漫,也在無形之間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針對性地將鏡頭對準電影工作群體,進行無聲的抗議中,也成為一部極具電影史研究價值的教科書式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