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多買房,小城市多生娃

大城市多買房,小城市多生娃


本文原創作者:柯談

來源:柯談地產觀


10月29日十九屆五次全會順利閉幕,公報中隻字未提房地產,而是提到“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結果個別大號就標題黨的大肆宣傳“房地產涼涼”,以次來博取點擊率。這種專業水準和道德素質,應該儘早告別自媒體。


這次全會公報中提及到的兩點正好是最近大家密切關注和熱議的,一個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另一個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就這兩點,我想深入的和大家探討下:


1

房價


鑑於中美摩擦和疫情影響,前段時間高層開創性的提出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很多半瓶子醋就開始鼓吹,國家要打壓樓市了,樓市的好日子結束了。我覺得這幫人不是真蠢就是真傻。


毫無疑問,房地產行業同樣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是民生最大的需求,是老百姓這輩子最大的消費。


沒有了房地產,哪來的國內大循環,哪來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雙循環和樓市根本不是對立的,雙循環是完全包含房地產的。


重點發展實體經濟,並不代表就是放棄房地產,更不代表房地產要涼涼。沒有房地產,哪來的門窗行業,沒有房地產,哪來的水泥行業,沒有房地產,哪來的家裝傢俱行業。沒有房地產,一半的農民工都得下崗回家喝西北風。


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10月30日介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發佈會上就明確說到:“要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啥叫“健康”?活蹦亂跳才是健康!


國家重視房價的程度其實遠超你想象。年初疫情一來,高層當機立斷,立刻給各大房企紓困,生怕他們資金鍊斷裂倒閉。如果真的想要降房價,疫情這麼好的機遇,直接逼迫開發商半價賣房不好嗎?國家會讓房地產涼涼,你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是扯淡!


很多外行會拿“房住不炒”當擋箭牌。你可以回想一下,從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至今,這整整4年裡,你所在的城市,房價漲了多少? 除了北上深在這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大漲之外,其它所有城市,都是從2016年才開始陸續翻倍的。
10月27日,螞蟻集團計劃兩地上市,每位員工均攤826萬元的新聞刷屏。先不論這826萬元能不能變現,拿到手還剩多少。事件的直接結果就是螞蟻總部拍地的杭州之江板塊二手房價立刻跳漲百萬。因為,杭州百姓不傻,他們早已看過了過去幾年因為阿里巴巴的存在,未來科技城的房價是如何一飛沖天的。


其實,螞蟻集團上市的事件,還有今年年中東莞松山湖因為華為的坐鎮房價直衝6萬,我們早應該看透,現在社會上的資金流向已經演變成了:科技賺錢→金融分錢→房產存錢。


無論何種途徑賺來的錢,最終歸宿永遠都是房產。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發明出承載財富的更好容器。


房產是現階段最穩妥最安全的財富容器!沒有之一。
10月29日,貝殼研究院在《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中,公佈了30座城市剛需上車門檻基準線,前三名分別是:北京350萬、深圳345萬、上海295萬。


我承認這個300萬總價在北上深只能買到市區老破小和遠郊次新房,但是作為上車一線來說,這個門檻並非難以企及。


大學畢業在北上深工作的普通白領家庭,夫妻月入合計2.5-3萬應該是普通水平。也就是說一年攢錢20萬應該不是問題。那麼5年攢夠100萬三成首付,買到300萬的上車樓盤還是能夠做到的。此外,假如夫妻雙方父母可以資助一些,工作5年之內買房還是很有希望的。當然了,假如你月入只有四五千,那就不是房價的問題了,而是你自身的問題。


其實,我們所說的房價貴,只是我們太奢求一步到位了,一畢業就要住市中心三房兩廳,寶馬奔馳代步,衣著光鮮、出入體面。這些也只有在縣城可以輕鬆達到,在一二線城市絕非易事。如果奢侈的生活,太容易達到,我們這個社會也不會進步,不會再有發展的動力。


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大話可講,你相信這個國家,就會安心買這個國家的固定資產,你看好這個城市的未來,就自然會心甘情願的把自己最重要的資產放在這個城市。


房子的本質,其實就是這個社會主動給我們套上的一副枷鎖。


大家都是打工人,就算你天資聰慧,早已看透了這個社會,又如何呢?還不是沒得選擇。


沒有誰欺負誰,沒有誰欺騙誰,所有人都是在被逼無奈的玩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玩的是傻子,但是不玩就得死!


2

生娃


從這次公報來看,應對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梁建章、任澤平等學者已經多次呼籲,應該儘早徹底放開計劃生育,至少應該先放開三胎。


說實話,從只生一個好到鼓勵生三胎,這個觀念的180度急轉彎,目前很多年輕人還是短期內無法接受的。


“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已經根深蒂固的刻在了我們當代國人的腦子裡,已經變成了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
80後90後的這幫獨生子女們,作為計劃生育的產物,計劃生育的擁護者,讓他們自己去打破心中的信仰,談何容易!


但是,勞動力紅利的結束、老齡化的到來以及人口負增長的陷阱,確實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枯燥的數據,也不用我再羅列了。


我的建議非常明確,就是徹底放開生育,想生幾個生幾個。指望國家出臺獎房子獎鈔票的鼓勵政策可能沒那麼容易,但是至少讓想生的家庭多生幾個,可以以此來彌補少生和不生的家庭。


有孩子的家庭,一定深有體會,就是一個孩子從無病無災的出生,然後順順利利的成長,到成為可造之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且概率很低的事。


從在孃胎裡開始,父母就會擔心會不會畸形,有沒有殘缺。生下來之後,說話晚了,擔心是啞巴,走路晚了,擔心發育不健全,長的矮了,擔心是侏儒,學習差了,擔心是智障。


從幼兒園就得接送,一路護送到高考結束,過馬路都不敢讓他自己過。有個小病小災的,一家人焦慮的團團轉,生怕過不了這個鬼門關。


身為家長,我也時常會感嘆,從一顆受精卵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原來要經歷太多的風險和磨難。


更別提學業有成了。在上海,清華、北大、交大、復旦這四所高校的名額,基本上都被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這四所頂級高中包攬。只要考上這四所高中,就是交大保底,而上不了這四所高中的,這輩子就基本無緣名校了。


在上海,中考才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遠遠比高考要難的多!而一路披荊斬棘入讀名校,不僅要孩子天資聰慧,更需要家長白花花的銀子鋪路。


上海這麼多年來,初中畢業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只有50%,也就是說,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讀高中,另一半就要讀技校、職校、中專了,畢業了出來就是流水線工人,地鐵站服務員、商場服務員這種工作。


所以,你生一個身心健康、活潑開朗的孩子的,如果再要求他能考上清北復交等名校,這個可能性基本和中500萬彩票的概率一樣!


其實從根源上講,多生娃的本質,就是為了分散風險!


我身邊就有兩個悲痛的案例,一個是獨子因為廉政問題被判入獄16年,父母退休後無人照看;另一個是中年喪子,老兩口既不能再生育,又喪失了生活的意義。


其實,現實中,很多有錢人和明星都是傾向於多生的,比如黃磊生了3個,陳小春生了2個,謝娜、張雨綺則是直接做個雙胞胎,一次性解決。


我周圍很多朋友都時常袒露心聲說,要不是因為經濟壓力大,真希望多生幾個,因為只撫養一個孩子的風險還是太大。


而現在的社會現實是什麼樣呢?要麼是想生生不起,要麼就是索性不婚不育。


我2015年賣房子的下家就是一個1975年的單身女白領,高學歷高收入,計劃單身一輩子,自稱“單身公害”,給很多人希望但又讓很多人絕望。而現在我的房客,也是一個搞網上在線教育的大齡單身女青年,1976年生人,每週好幾次讀書分享會,朋友圈都是各種摟摟抱抱的聚會,活的瀟灑自在,她總說活在當下,不奢求未來。而和她關係很好的的隔壁鄰居,是一對90後精緻帥氣的男同,三個人情同姐妹,經常串門吃飯。有次我去收租,他們三個還邀請我一起喝酒,被我婉拒。我們單位年輕人不算多,但是很多還是單身狗,而且以女生為主,88年90年的幾個女孩連個男朋友都沒有,反而很多男孩同事倒是結婚很早。


其實,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大齡單身獨居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狀態。在小城市,他們也許不被接受,但是在大城市,他們並不孤獨,並且成群結隊。而且,這種狀態,居然有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


老齡化直線上升,出生率斷崖下跌,僅存的年輕人要麼不婚,要麼不育,敢婚敢育的還生不起。如此下去,哪裡去找社會主義接班人!


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現在正在進行。過不了多久結果就會揭曉。人口危機,也許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重!


梁建章和任澤平一再呼籲,儘快放開計劃生育,別再讓人為延誤的政策再繼續延誤下去。


我也贊同這個觀點。讓那些有錢的人,有名的人,有社會地位的人趕緊多生幾胎,這樣也能更快的提高整體人口素質!


3

選擇


出生率下降,老齡化上升,對於大城市來說,不是問題。因為大城市可以人才引進,可以落戶補貼,可以落戶送房。不用花錢培養直接拿來主義。但對於中小城市而言,生了孩子也留不住,留住的也不優秀。


小城市年輕的韭菜,註定是等待大城市來收割的。而小城市唯一要做的就是,維護好這片肥沃的莊稼地。


其實,答案已經很明瞭啦,要麼養兒防老,要麼靠房養老。


作為普通百姓的你,要麼在大城市多買房,因為有房才能養娃;要麼在小城市多生娃,說不定雞窩能飛出鳳凰!除此之外,想要翻身,你已別無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