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用養氣補血湯,幾天就治癒,解讀兩個臨床案例

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用養氣補血湯,幾天就治癒,解讀兩個臨床案例

導讀:口腔健康研習社原創美文第67期

在昨天口腔健康研習社原創美文第66期文章中,分享了13個常見的治療口瘡小驗方,在這補充點小建議,那就是那13個小驗方對於輕型或偶發口瘡也許有用,但根據口瘡的自限性特點,輕型和偶發口瘡其實不管它自己也能自愈。但這些小驗方,對多年的頑固的糜爛已久的老潰友,恐怕作用並不大。所以如果屬於嚴重的糜爛型口瘡,還是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治療。

今天在口腔健康研習社原創美文第67期文章中,我將分享一個按虛火論治的口瘡經清熱瀉火湯總治不好後,改用補氣養血湯治好的中醫治療思路和臨床醫案分析。

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用養氣補血湯,幾天就治癒,解讀兩個臨床案例

上火所致口瘡,用清熱瀉火方久治不愈,原因何在?

照例在文章的開始科普一點當期文章有關的疾病治療常識。

口瘡,在西醫稱作複發性口腔潰瘍或複發性阿佛他潰瘍。

傳統中醫認為口瘡的發病原因是火熱所致,或為心火上炎,或為肝膽實熱,或為脾經蘊熱,或為虛火上炎等。

在中醫的實際臨床診治中,也會遇到很多特殊的類型,如果應用清熱瀉火、解毒生肌的方藥,或按虛火論治,口瘡的症狀一直得不到緩解,甚至還促使病程纏綿,久久不愈的。

這個時候,就應該思考從整體觀念出發,注意病人的體質情況,是否存在這氣血虛弱所致虛火假證,或者肝腎兩虛導致口瘡表徵,此時單純的清熱瀉火法就很難治療好口瘡,而應該採取昇陽法,或者補氣養血的方法。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個採用涼藥沒治好的口瘡,轉而採用補氣養血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療效案例。

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用養氣補血湯,幾天就治癒,解讀兩個臨床案例

案例一:熱毒未盡,由氣血兩虛,改養氣補血和清熱瀉火後三年未復發

先說一個年齡比較大的案例,因為凡是頑固的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年紀越大越嚴重。

這是個64歲男子,初診時,見舌尖、舌兩邊反覆生瘡,兩頰內、唇內多處潰瘍已半年餘。

而且,這個情況時輕時重,此起彼伏。嚴重時不敢進食飲水,否則疼痛難忍。

以前的治療方法是:發作時口服維生素B2、牛黃解毒片、三黃片、板藍根沖劑及清熱解毒湯藥。但是近2個月來,這麼治療下來,口瘡還是持續不斷,久治不愈。

這不,改向中醫求辦法了。

中醫當時診斷見:這個男子,舌尖邊、兩頰粘膜、口唇內側多處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潰瘍病灶。

舌面有裂紋。

不敢吃熱、酸、辣食物,僅能進少量奶粉度日。

看病人面色蒼白,口唇及爪甲色淡,脈沉細。

經血常規,顯示病人輕度貧血。

最後,中醫生辨證為:口瘡的熱毒未盡,又致氣血兩虛。

治療方法:以補氣養血,佐以清熱瀉火方。

組方:熟地15g,當歸10g,牛膝10g,何首烏12g,知母6g,麥冬10g,黨參20g,黃芪20g,白朮12g,茯苓10g,升麻10g,柴胡10g,甘草15g,黃連10g,肉桂5g,先服用5天5劑,一天一劑,水煎服。

5天后複診,口舌生瘡明顯好轉,潰瘍見斂,能正常飲食,但舌仍有裂紋。

治療調整:繼服前方,加生石膏20g。

水煎內服服7劑,口瘡痊癒。以後隨訪3年,一直未發至今。

從這個案例中,可見中醫的療效確實很好。

案例解讀:

這個男子反覆口舌生瘡,最開始用維生素及清熱解毒瀉火有效,但後3個月發作時用藥無效。

這就導致邪毒留戀,日久耗傷正氣,正不勝邪。

況且病人面色蒼白,口唇色淡,瘡面淡紅,脈沉細,一派氣血兩虛之象,足以證明這個診斷準確。

所以給這病人予以大劑量補氣養血,稍用瀉火的方劑。方中加肉桂,又有引火歸原之意。

在二診時,看方有效,原方基礎又加用生石膏20g,繼服而愈。

由此表明,治療過程中恰當地處理扶正與祛邪之間的關係,是中醫方法療效好壞的關鍵。

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用養氣補血湯,幾天就治癒,解讀兩個臨床案例

案例二:心脾積熱用涼藥致氣血兩虛,當用養血清熱法

這是個中年男子,口舌生瘡反覆發作已經三年多了,每次復發,沒有月餘肯定不見好。經常服用清熱瀉火的涼藥——牛黃消炎片、龍膽瀉肝片、黃連上清丸,口含華素片、西瓜霜等。

在疫情期間,2月份突然發生鼻衄,在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肝硬化”。

然而,此後口舌生瘡又作,舊的潰瘍痊癒,新的一批又起。所服藥物無數,口瘡卻始終未能痊癒。

不得已,轉向中醫求治。

初診時見,面色萎黃,口唇、舌質色淡,舌面乾淨無苔。口唇內、兩頰、舌邊及舌下,可見散在、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面。其間有數個鮮紅色小水泡。食慾不振,全身乏力,食後腹脹,大便每日2次,便溏,兩脈沉弱。

中醫診斷為:心脾積熱,脾氣不足,氣血兩虛。

治療方法:補氣健脾+養血清熱方。

組方:太子參30g,白朮15g,熟地10g,阿膠10g(烊化),茯苓10g,山藥10g,肉桂2g,甘草10g,陳皮10g,黃連5g,半夏10g,黃柏3g,砂仁5g,6劑,水煎,內服。

6天后複診見,精神很,納可便調,口瘡收斂大半。治療方法,原方又服10劑,藥盡口瘡痊癒。隨訪至今未發。

案例解讀:

這個中年男性患者,平時就心脾積熱,口舌反覆生瘡。再出現鼻衄之後,口舌生瘡纏綿難愈,又現乏力、納呆、便溏、脘痞、脈沉弱等脾失健運,氣血不足之徵,致使口瘡久不愈,這事實上並非火有餘,實際上是因正氣不足,氣血虛弱,無力託邪外出導致的。

所以,在治療時,不避鮮紅色小水泡之實熱,以健脾助運之香砂六君子湯為原方,變以加小量黃連、黃柏而奏效,且用小量肉桂以佐之。

從而達到通身統調之效,還能避免復發。

內容參考2001年8月第4期《天津中醫》谷守星文章《補氣養血法治療久病口瘡》,侵刪。

觀人文,聊口腔健康,尿痠痛風,深度解讀,更多人文健康原創美文,請關注

@中醫科院藥學博士,深度學習高尿酸血癥/痛風、口腔粘膜障礙性疾病修復與護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