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複雜的歷史簡簡單單的說,關注八哥描丹青,分享更多歷史故事!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文明推動了發展,也讓世界更殘酷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標誌著人類進入了機械化實現的里程,從此開啟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資本主義的一端為階層積累著大量的資本和資源,另一端繫著殖民地貧民對生活的喘息。西方列強用很短的時間開始大面積的“圈地運動”,像強盜一樣滿足了自己的國富民強。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快樂

亞洲最先看到並深刻學習的就是日本,雖然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並不是很徹底,但是以舉國之力自上而下,由封建社會文明的君主制改為君主立憲制,實行組閣集中政權;在經濟發展上全面執行殖產興業,借鑑西方技術推進工業浪潮;還著重改革了教育體制;是日本很成功地成為亞洲第一個完成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日本勉強邁入到世界列強的陣營,開始了對周邊朝鮮和清朝的虎視眈眈。而他選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臺灣。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AV也是這個時候創新的麼?

這時候的清政府雖然封建思想陳舊固執,聽政的慈禧太后也看到了世界列強文明的成果,開始大力支持洋務運動變革。雖然朝廷內主戰派和洋務派紛爭不斷,在林則徐女婿沈葆楨成功擊退來犯的日本後,朝廷決定重金打造由李鴻章掌管的北洋水師和沈葆楨掌管的南洋水師兩隻水軍。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大清對不住老李呀?滿人欺世

李鴻章掌管的北洋水師實力最為雄厚,擁有9艘分別從西方重金購買過來的鐵甲艦。其中的鎮遠好和定遠號甚至是排水量超過七千噸的超級大型炮艦,在世界上屬於最為先進的水平戰艦。雖然李鴻章在花錢的時候吃了一些虧,但是買到就是賺到,尤其是這種先進型的武器當時是沒有多少國家願意賣給清朝的。在這兩艘戰艦正式服役後,西方的一些國家安穩了很多天,而且很大程度上威懾了蠢蠢欲動的額日本。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一手的好牌卻不會把把都有

另外還有兩千噸持水量不等的七艘裝甲類巡洋艦,靖遠號、致遠號等在當時都是西方列強海軍正式服役的常規戰艦。還有清政府自身打造的平遠號等大小不一的戰艦幾十艘。總體的噸位達到了四萬多噸,在世界上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一。甚至清政府朝廷都說,自從有了北洋水師朝廷就沒見過銀子。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亞洲排名第一的男團呀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朝廷內部矛盾太過複雜,派系紛爭嚴重,朝廷集中政權和思想不統一,封建勢力殘餘過大,自1888年開始朝廷撥給的費用就開始大幅度的減少,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甚至從未購置新的戰艦,已服役的戰艦該維修的沒有維修,該更換火炮的沒有更新新式火炮,部分戰艦已經落伍。而日本再這六年期間大力的發展海軍和軍力部控,從戰艦噸位和航速上都已經超過了清朝。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日本趕路的腳程挺快的

1894年日本先是佔據朝鮮據點,然後對清政府發動甲午戰爭。經過第一階段的平壤之戰和黃海之戰,第二階段的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第三階段的威海衛之戰。清朝短短6個月時間全面潰敗,大小戰艦75艘全部被擊沉,死亡士兵40000餘人,據統計日本戰艦隻有被擊沉1艘,陣亡人數1300餘人。自此北洋水師退出了李斯舞臺,而洋務運動也伴著腰斬不在存在,清政府開始了時間的倒數。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軍官指揮也不行啊,不然真可以打打的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軍不嚴律不行。

北洋水師建立初期清政府非常重視,畢竟花了這麼多銀子打造出來的新軍種,不僅僅大量的購買先進的戰艦,還聘請了國外知名的海軍顧問琅威理,保持高強度的訓練,保障了水師的戰鬥力。但隨著琅威理的管理體系和中層管理層管帶們的利益衝突,在1890年以“爭旗事件”趕走了琅威理之後,軍隊就開始了腐敗,雖然有個別營還保持良好的凝聚力,但整體上已經腐爛不堪。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太心疼了

二、朝廷內部矛盾紛爭嚴重,處處絆腳。

當時朝廷中的主戰派裡的清流派和洋務派矛盾非常大,無論是對於朝廷未來的方向還是對於日本的態度和各種時態上,已經不僅僅是為國事,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情緒發洩的程度。所以主戰派天天抓洋務派的小辮子,讓洋務派放不開手腳。而且朝廷的費用也是被大幅度降低,很難持續發展。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內鬥消耗太大了

三、管理體系混亂,不能統一指揮。

北洋水師看上去是朝廷的,實際上屬於李鴻章的,李鴻章晚年的表現和他的老師曾國藩相差的不要太遠。朝廷沒有海軍部門沒有直接管理權,只能從各地任命各個地區抽調過來的督撫,但是中層管理層的管帶一直都是李鴻章的嫡系,指揮不動。影響作戰時個戰艦的配合和執行。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老李頭帶不動啊

四、軍費濫拔濫用。

南、北洋水師每年的經費是400萬兩,可是由於興修頤和園,光緒大婚典禮,以及黃河修堤、賑災等鉅額開支,海軍軍費經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師提供購買槍炮的資金。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都啥時候了,還修這玩意有啥用?

五、選帥失當。

毫無疑問,丁汝昌並不是北洋水師提督的合適人選,他原是騎兵將領,將一個陸軍將領硬調到一支新式海軍的統帥位置上,他對海軍的認識並不高。黃海之戰,他的戰術部控不到位導致了北洋水師未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六、硬件實力不濟。

當然最重要還是戰艦的硬件實力和日本還是較大差距的。

(1)參戰船隻數量: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 1.2:1

(2)火炮總數: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 1.549:1

(3)戰艦炮: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 97:5

(4)總噸位: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 1.301:1

(5)平均航速: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水師 1.129:1

甲午海戰,大清損失40000餘名官兵,日本戰損有多少呢?

馬關條約,銘記歷史

歷史已經過去,我們需要銘記,發展圖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祝願我偉大的祖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歡迎留言和關注,記得點贊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