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看到过关于世界上最枯燥的十件事的统计,其中之一是把《红楼梦》这本书从头到尾。很让人不解,这怎么会是一件枯燥的事呢?这是天下最美妙的事,只看一遍怎么够,这本书是值得人把玩一辈子的。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诚然,我是受红楼梦“毒害”的。28岁时有机会去北京,虽然只有一天逗留的时间,但是还是直奔大观园——去看看我魂牵梦萦的宝哥哥林妹妹。只是物是人非,没有了宝哥哥和林妹妹的大观园,荷花依然盛开,潇湘馆的竹子依然翠绿。只是都走了,都走了……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去大观园的意外收获,是一副83版红楼梦剧照的扑克牌。小时候家里有一副,二十多年后又看到自是欣喜,百般滋味又上心头。

18岁时上高中,校门口有一个卖书的老人。从他那里,第一次看到了《红楼梦》。当时学习很紧张,兼之这本书很长,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以后还是不懂。不过那时是喜欢黛玉的,对宝钗有些排斥。欣赏探春,她总是对所处的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她能够保护她周围的人,即使只是她的丫环,也不能受人欺负。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很喜欢那一段,王熙凤带人深夜抄家,探春对对她不敬的王善保家的狠狠一掴,并称自己是“最大的贼”,若是要抄检丫环,先抄检她吧。这一段,充分展现探春性格里的果敢。

读红楼在继续,对红楼的认识也在继续。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当我从象牙塔出来,当我在现实生活中行走,一路坎坷一路欢笑,对宝钗和黛玉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前的排斥宝钗,到现在认为在生活中最好做一个宝钗;在夜深人静,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仍可以坚持自己的黛玉。宝钗代表的是现实,黛玉代表的是灵魂,是梦想,是追求。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提到红楼梦,不能不提的人物是它的作者曹雪芹。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出自伟大的人物。曹雪芹这一生何尝不是坎坷、辛苦。他如贾宝玉一般在少年时期有过奢华的生活,到中年时陷入人生的困顿。但是他没有在困顿中消沉,反而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红楼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有一门学问叫做“红学”。根据这本书改拍的电视剧、电影、戏曲也是久演不衰。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83版的电视剧。岁月的流逝,常常有惊人残酷的相似。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看《红楼梦回三十年》,让人唏嘘不已。太佩服红楼梦当年的选角导演们。他们选的不只是角色,他们选的都是角色的灵魂!当年饰演宝玉、黛玉、宝钗的演员三十年后的生活和他们塑造的角色的命运如此相似。

欧阳奋强自拍完《红楼梦》后,所接角色没有再能超越他曾饰演的宝玉;当导演后,所拍电视剧反响平平。而六岁儿子的意外离世,是生活对他的当头一击。他的人生如宝玉一般,巅峰之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经商经历也是艰难的,之后又遁入空门,不久又传出因癌仙逝。终如林妹妹一般,坚持自己的梦想,却在最好的年华香消玉殒。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宝钗的扮演者张莉,出国后经商,如宝钗般善于经营,在商界游刃有余。但情感却知音难觅。世上能有几个“贾宝玉”?“贾宝玉”又岂能配得上“薛宝钗”?


18岁、28岁、38岁三读红楼;二十年,谁又能懂红楼里的梦

如同千千万万的“红迷”们一般,这本书会陪伴我们一辈子。它早已超出一本书的意义。或许已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