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传世经典文学作品,拥有极高的世界影响力。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依托,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姻缘故事为主线,通过对金陵十二钗的性格、命运的刻划与描述,尽情展示了大观园里男男女女间的是是非非,给后人讲述了一个“滔天财富终有尽,黄梁美梦红楼终”的悲剧故事。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每个书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这些书名都明明白白写在小说第一回。

曹雪芹当初自命为《石头记》,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作者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每次品读,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巜红楼梦》的原因之一。

《红楼梦》的高妙在于,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广阔描绘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书中塑造了几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上至达官贵人,下到Y鬟小厮,伶人、道士、尼姑也居其中。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文化状况,乃至服饰穿戴、饮食药膳、建筑风格等等,不一而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和总结,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

《石头记》是小说的本名,最原始、最神奇、最朴实无华,貌似应该最能表达出作者的心意。书中言此文记于神石之上 。脂本系统的大多数本子都是以它为书名的。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这一书名就已流传开了,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广为流传,到乾隆朝时人们就大都以《红楼梦》一名称呼全书了。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石头记》开篇讲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炼制36501块五彩石用来补天,最终用了36500块,剩下一块石头弃置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年深月久,通了灵性,常常自悲自叹。它后来得到道士与和尚的点化,化身通灵宝玉,进入俗世凡尘,见证了富贵家族的兴衰沉浮。

曹雪芹以石头视角讲述了一个欲望横流的泥浊世界的故事。一句话就精确地道出了书的主题,很朴实、很原始。“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遗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卷第一回中,曹雪芹就自我评价:全书荒唐的言词里却浸透着我的辛酸泪,都以为作者是太过于迷恋儿女的痴情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读懂我心中的苦乐滋味呢?!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红楼梦》是“总其全书之名”。本来“红楼梦”只是第五回那十二支曲子的曲名,也指贾宝玉做的那个游太虚幻境的梦,所以直奔主题。小说讲的是红楼一梦,这个梦是好是坏充满了神奇,是一个谜,从而也吸引着千万个读者去一探究竟,去追梦。有哪一位读者不是追梦人,不是红楼梦中人呢?

“说到辛酸处,荒唐俞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整部小说以这首诗结尾。这是后续四十回的作者高锷续写的,与开篇诗相呼应。"由来同一梦",既切合了小说名称《红楼梦》又警醒后人,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我喜欢宝玉的率真、善良、单纯和可爱!“黛玉初到荣国府,拜过外祖母后,贾母先继引见与贾政,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等见面。宝玉从外进来,向贾母请安,贾母笑道,`还不见过你妹妹'。宝玉早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细看形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闲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像似旧时友。便对贾母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说:`可又是胡说,你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见着面善,心里就算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末为不可,今日相见,赠妹妹一个字。'说着,便拉起起林黛玉的手,在手心里写了一个`颦'。黛玉打量宝玉,暗想;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眉梢眼里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又问,`妹妹读过什么书,有没有玉?'听黛玉说没有玉,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第3回)”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忽见宝玉笑到,`宝姐姐让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到宝钗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想道,这膀子若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要摸一摸,偏偏长在宝姐姐身上,正恨自己没福,宝钗褪下珠子给他,宝玉也忘了接。宝钗见他呆呆的样子,反倒不好意思,起身扔下串珠回身就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正笑呢。宝玉道`你又不禁风吹,怎么又站在那口风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子里来着,只因听到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只呆头雁'。宝钗道`呆头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刚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就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第28回)”

这一段把贾宝玉的放荡不羁,林黛玉夹风带影的尖刻小性子,描写的淋漓尽至。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的核心。黛玉的《葬花辞》"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明媚艳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下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襄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回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花残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第27回)黛玉的《葬花辞》应该是书中最长的一首词了吧!她以花喻己“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常人看来,落花缤纷,该是无比美妙的场景。可在,多愁善感的黛玉眼中,桃花树下葬花魂,她葬的不是花,而是自己的一生。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落人亡两不知。”感叹自己无人怜爱,终究要像这落花消逝一样地凄凉死去。

红楼一梦遗万年  假作真时真亦幻

红楼一梦遗万年,玉殒钗断不得传。

富贵荣华一朝尽,家道中落人财散。

千红一窟万艳杯,怨女痴男共绻绵。

假作真时真亦幻,太虚游荡是癫贤。

说不尽的大观园,道不尽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由来让人感叹!鲜活的人物个性、诗情画意的艺术细节、只是一句话里就埋下的许多伏笔、书中隐藏着的耐人琢磨的深刻哲理……《红楼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红学”研究者们的剖析与评判。

王蒙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而这也正是《红楼梦》迥异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恐怕也正是它所以能吸引那么多读者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