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赵匡胤和雍正的批语,让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初步接触文言文了,那些句子看似简洁,省了不少篇幅,但是内容晦涩难懂,讲起来也十分拗口。

于是,自幼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看看赵匡胤和雍正的批语,让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实际上,古人说话也是不用文言文的。古人说话和记录是两回事,所用的语言文字也是不同的两套,文言文是用于记录的,尤其是修史。而在平时说话的时候,是也是偏白话文的。那么,为何要用文言文记录呢?

早在先秦时期,还没有纸,所以大都是用竹简记录事情,或刻或写。竹简所用的竹子并不是随手可取,而且需要烤、削、刻、编等手段处理,再加上古人敬畏自然,所以需要尽量用最少的竹简记录最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记录的历史是为了让后人看到、看懂。古代方言很多,那时候没有统一的普通话,如果按照每个人说出的话来记,作为后世的我们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所以,古人便想到用文言文来记录大小事情,这样一来,文字意思便有了统一,为后世研究方便了不少。

文言文言简意赅,三五个字就能记录一件事,而且自有一套系统,意思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所以用文言文来记录,再合适不过。

看看赵匡胤和雍正的批语,让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但是,说话和记录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作为皇帝的他们,是怎么说话的呢?据《齐东野语》记载,赵匡胤的寝宫梁柱坏了,需要换一根大木头。有关人员知道后,就说其他木头可能不行,必须要截断一根巨木用。赵匡胤一听,顿时大怒:"截你爷头,截你娘头"。这是他的原话,看来,皇帝也是有小脾气的。

雍正批阅奏折的批语,也都是用大白话。

看看赵匡胤和雍正的批语,让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雍正时期,曾打算从北方搞点小米卖到南方。田文镜认为不可行,毕竟南方人不吃小米。张廷玉说试试才知道,结果果然没卖掉。后来雍正认为田文镜不错,就大大表扬了一番。田文镜听了之后,写了个折子感谢雍正,雍正批语颇为有趣: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看看赵匡胤和雍正的批语,让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实际上,雍正批语有很多,大多都与之类似,比如"知道了"等等,至于他爸爸和儿子,那也是差不多,康熙还经常写错别字。

看了这些,是不是与你想象的古代语言不太一样呢?其实古人也是普通人,也是一群嫌麻烦的人,对于日常生活来说,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