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俱歷史文化:始於1405年,經歷明、清、晚清三個階段

紅木傢俱起源1405年

據說,紅木傢俱的發端可以追溯到明朝1405年開始的三寶太監鄭和的七下西洋。當年鄭和曾到過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印度和非洲東海岸,帶去的是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帶回來的主要就是紅木,因為紅木分量重,正好做壓艙之用。

紅木傢俱歷史文化:始於1405年,經歷明、清、晚清三個階段

鄭和下西洋帶回紅木

在宋、元及明初,中國的傢俱用的是榆木、松木、櫸木、楠木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和當今歐美傢俱的用材相似。自從鄭和帶回了諸如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刀木之類的紅木,一些能工巧匠用這些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製造出較前代更堅固、更美觀、更實用的傢俱,明清傢俱製造業由此空前繁榮。

據考證,鄭和下西洋還促進了明清紅木傢俱地域風格的形成。蘇州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紅木亦由蘇州上岸,從傳世傢俱實物以及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到,明式傢俱的產生和發展以蘇州為中心,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傢俱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但只有蘇州的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最負盛名。

明清紅木傢俱的歷史文化

從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們的珍愛。紅木起源於明朝1405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國用紅木壓船艙,木匠們把帶回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做成傢俱、工藝品供帝后們享用,到後期紅木大量輸入及王朝滅亡才流入發展到民間。“紅木”不是泛指所有紅色木材,也不是一種木材,而是當前國內紅木用材約定俗稱的統稱。按照國家標準的定義它的範圍是五屬八類。五屬: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鐵力木屬。紅木傢俱經歷了明式傢俱、清式傢俱、清代晚期傢俱三個歷史階段,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紅木傢俱歷史文化:始於1405年,經歷明、清、晚清三個階段

明式傢俱

明式傢俱以黃花梨木為主,其次為紫檀、櫸木和楠木,還有相當數量的雕漆、彩漆和大漆嵌螺鈿傢俱。產地主要有蘇州的木製傢俱,北京的雕漆、彩漆傢俱,山西的黑漆嵌螺鈿傢俱等,藝術水平很高。

清式傢俱以紫檀木為主,其次為黃花黎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漆飾傢俱也佔相當數量。此外還有一部分外國傢俱,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傢俱。清代傢俱在科學性方面稍遜於明式,但在裝飾性方面卻高於明式,從而形成獨特的清式風格。清代晚期傢俱,通常指道光朝以後所制的傢俱,多呆板臃腫,幾乎談不上特別的藝術性,是過分追求繁縟裝飾而走到極端的結果。

傢俱作為一種器物,不僅僅是單純的日用品和和陳設品,它除了滿足人們的起居生活外,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了解宮廷傢俱的來源、特點、風格,傢俱的種類,傢俱與建築的關係。從中可以看到,傢俱是多項藝術的綜合載體。傢俱的裝飾題材,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在傢俱的陳設與使用方面,幾幹年來,始終與嚴格的傳統禮制風俗和尊卑等級觀念緊密結合。傢俱的使用最初主要是祭祀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普及到日常生活,但只是侷限在有權勢的貴族階層。傢俱的造型、質地、裝飾題材,有著嚴格的等級、名份界限。

明清傢俱工藝三法則

明清古典紅木傢俱的名貴,貴在原木的珍稀,更貴在巧奪天工的工藝。

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國花梨木傢俱圖考》中總結紅木傢俱工藝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儘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紅木傢俱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收藏和投資的價值所在,紅木傢俱被稱為人文傢俱、藝術家具。

紅木傢俱歷史文化:始於1405年,經歷明、清、晚清三個階段

古典傢俱卯榫結構

很多所謂的紅木傢俱不是按照傳統的工藝,以嚴格的比例尺寸和卯榫結構來製作,而用膠水粘貼和金屬連接,過上五六年,木頭和金屬就會互相排斥分離。現在很多買家帶著吸鐵石去檢測紅木傢俱,因為用考究的工藝做出來的紅木傢俱不會有鐵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