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类以外还有哪些哺乳动物有“父亲”的概念?

平野宿YHW


父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才算父亲呢?

图示:羚羊不会为了生存与肉食动物生死搏斗,但会为了交配权拼命


在许多哺乳动物中,雄性动物仅仅是精子提供者,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最常看到的就是雄性为争夺交配权彼此斗得头破血流,但它们并不会留下来帮助雌性养娃,所以这些动物并没有父亲,生而不养算啥父亲呢?

在人类社会中父亲的作用大抵如下:

1、提供养育的资源并提供照顾服务

2、保护娃的安全,并提供陪伴和玩耍

3、教育并培训娃,让他们能自立


在动物世界中也大抵如此,根据这些任务的完成度,甚至可以给动物父亲一个排行榜呢,虽然未必科学。

图示:雄狮在猫科动物里真可算是“好父亲”了


以狮子为例,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群体动物,雄狮很懒并不捕猎,所以它并不提供养育娃所需的资源,但它能保护雌狮的劳动果实,不被鬣狗之类抢走,雄狮会巡视领地,防止其它雄狮侵入,保护幼崽的安全,还能陪孩子玩。如果在猫科动物中进行比较,那懒惰的雄狮,算得上是个相当不错的好父亲了,甚至比某些男人还要好。

图示:动物的大脑


哺乳动物中究竟有多少动物或多或少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为幼崽的成长提供了帮助,很难统计,毕竟这世上有五六千种哺乳动物,说实在的动物学家们还没有把它们行为逐一研究过,但有一个估算比例,大约3%的哺乳动物会承担部分或全部父亲的责任。

新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越聪明,就越需要雄性来辅助养娃。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真是没说错喔^_^


有个有趣的新研究说,越聪明的哺乳动物,大脑越大的哺乳动物,就越可能需要雄性参与到幼崽的哺育中来陪伴孩子成长,这个发现非常有趣。因为人类就符合这个经验,我们的大脑很大也很聪明,至少比动物聪明。进化生物学家们相信,人类男性的父亲角色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因为我们最近的亲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父亲角色并不明显,虽然雄性同样会保护领地安全,同样会和幼崽玩闹,它们并不会带娃,也不会提供资源,但这些观察似乎也存在例外。

图示:迪士尼纪录片《黑猩猩》,奥斯卡睡在养父弗雷迪的怀抱里


奥斯卡的母亲意外身亡,奥斯卡成为孤儿黑猩猩,它的年龄太小,,动物学家们认为如果没有养父母的帮助,奥斯卡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此前没有观察到过黑猩猩群体中的收养情况,让动物学家和纪录片拍摄人员惊奇的是,他们居然真的拍摄到了在黑猩猩群体中首次观察到的收养,而且还是黑猩猩首领的收养,动物学家分析说,由于黑猩猩首领至少会和群体中一半的雌黑猩猩交配,所以理论上,奥斯卡有一半的可能是它的幼崽,因此奥斯卡被首领雄性收养似乎也就说得通了。这件事说明,我们对观察得很多的黑猩猩行为依然缺乏足够了解,对它们到底承担了多少父亲职责,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不过很可能雄性黑猩猩其实承担了不少育儿的责任。

图示:巡逻中的雄性黑猩猩,它们在保护自己的领地,同时还伺机弄死邻近部落落单的雄性黑猩猩,为此它们还会发起突袭行动。


在《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比较了大约480个哺乳动物物种的大脑大小以及父母护理幼崽的程度和频率。研究人员得到结论说:“一个雌性除非能够依靠雄性的帮助,否则就无法哺育大脑袋聪明后代的成长,而可靠的帮助仅来自父亲,其它雄性成员都不靠谱,无论是幼崽的哥哥们还是舅舅们,都不如当爹的可靠。


例如,在狼和非洲野狗(大脑都不小),年长的兄弟姐妹给以幼崽的帮助往往较少,当食物匮乏时,它们会优先照顾自己,有时它们甚至偷走父母给幼崽带回来的猎物。猫鼬和草原田鼠等物种中,年长的兄弟姐妹到了青春期时往往会背叛自己所在的群体,它们无法帮助母亲哺育幼崽,只有父亲能干这活,而且,父亲的帮助质量通常要优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


如果雄性不能成为父亲,雌性在哺育幼崽时如果得不到雄性的有力支持,那物种进化就会走上另一条道路。例如灵长类动物中的红狐猴,母亲不会生出少数拥有聪明大脑的后代,而是会生出许多蠢货后代,反正动物世界不是拼数量就是拼质量,两者必占其一,才是生存之道。

图示:雌性红狐猴,经过102天的妊娠后,可能会生育多达6只幼崽,最常见的是一次生育2到3只。


裸猿的故事


哺乳动物的雄性在繁殖时会为雌性斗的头破血流,除了繁衍也承担抚育幼崽的重担,主要是保证生存领地,一旦雄性个体长成之后会被赶出种群,后代也因此无父亲的概念。

在哺乳动物中,我们偶尔也可以见到一些以家庭、道德维系的种群,像牛、马、羊等食草动物,都会通过竞争出现一个“王”,它们或是雌性或是雄性,通常具备更大的体型、更强健的身躯、更充足的智慧,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会最先挺身而出,不停地带领着种群迁徙、觅食,有坑也是它第一个跳,所以基于“道德”等方面的需求,这些物种都比较信服那个为王的个体, 但是这并不是以父系或者母系组织起来的社会,虽然这些动物更多地以家族为单位组成种群,可是它们自己却没有这些概念,只是机械地执行基因中刻录的信息,那就是服从统领。

相对而言,一般的哺乳动物没有人类这么发达的大脑,也就没有人类这么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它们依然受本能的驱使,猫狗等哺乳动物在繁殖期内,雌性个体会通过生殖器官释放荷尔蒙,同时在激素的刺激下雌性个体的生理会发生相应反应,若没能完成受精的过程,它们在此期间会感觉不舒适,雌性的猫狗就可能更多地跑出家门,雄性个体可以通过嗅觉识别不同个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一旦识别到雌性个体释放的荷尔蒙就会被吸引过来,通过竞争决出交配的对象,在闻到相应气味的时候,雄性个体也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此时雌雄双方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就会一直维持着这样的状态,导致不舒适。可人类却似乎相反。

人类特殊之处在于复杂的大脑和强大的意识,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该干或者能干什么事情,尽管有时候会被诱惑,但是却总能以理性保持生理状态的相对稳定,就在于人类的理性可以克制生理的需求。而人类复杂的大脑可以识别自然界,并且利用自然的力量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久而久之建立了人类文明社会。进而发展出道德和法制社会,人们的生存都遵守墨守成规的规则或者认为建立的规则,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尽量地按照规则办事,而且人类也需要视环境而动,行为的发生并不是随着意识随意变动的。

这一点在野生动物中却很不样,野生动物中虽然比较初级,但是确实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等级,像老虎是独自带崽,在幼崽长得差不多、学会充足的狩猎技能之后,就被母亲赶走,而雄性的个体在交配之后就跑的无影无踪;狮子稍微好一些,由于非洲草原生物的多样性,生存竞争十分残酷,狮子也需要抱团才能存活,于是狮子形成了以少数机头雄狮和两三倍的雌性个体形成的种群,狮王有优先的饮食和交配权利,当雄性幼崽长大之后就会被雄性个体赶出种群,以保证原有种群足够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交配的权利。

这样地形使得哺乳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都比较远离父亲,所以它们对父亲的记忆主要是种群的影响,后代个体只知道谁是王、谁有更强健的体魄,心理上会比较服从上一代王,可一旦上一代王老了之后,无法保证种群的食物来源,无法保证和种群的安全,就会通过生存竞争选出相应的王,而因为没有父亲养殖的经验,即便是面对生理学上的父亲,它们也会毫不在意地攻击,打败了就跑出或者被赶出种群,战胜了则成为新一代的王。

动物这样的生存方式使得它们无法意识到父亲的存在,所以除了顶尖的猎食动物,鬣狗等种群还是靠雌性个体组织起来的种群,由于是被雌性个体养大, 且中途可能有其他的兄弟姐妹,长时间在一块生活具有较强的种群观念,进而以母系为主组织起种群。总的来说,动物们并不像人类能形成各类确定的概念,我们定义了父亲,而动物更多是靠本能生存,你能带来足够的安全保障和食物你就是爹,若是在竞争“王”的时候失败,它们也不会去帮助,它们根本没有父亲的概念。


来看世界呀


狮子,雄狮在成年后便要离群去成家立业,等到有了自己的地盘和母狮后就会繁育下一代,雄狮会驱逐所有对幼狮有威胁的动物,狮群的进食次序是,雄狮~幼狮~地位高的母狮~地位低的母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