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1890年3月,一件足以震驚整個歐洲的事情發生了——俾斯麥辭去了德意志帝國宰相職務!

關於俾斯麥辭職一事,據官方記載是因為德皇威廉二世和俾斯麥政見不合,而德國周邊國家的第一反應則認為是“歐洲史上的一次災難”!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這是為何呢?

原來,俾斯麥的執政理念是希望德國能在歐洲尋找到一個堅實而可靠的盟友,當時俾斯麥遊走於歐洲各個列強國之間,包括英國、沙俄、奧地利等。在他的努力下,德國和奧地利以及沙俄達成了“三皇同盟”,而後又和英國完成了“意向交換”,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條約,但是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影響日益增強。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但是隨著俾斯麥的離職,歐洲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開始懷疑這個剛剛完成統一的帝國是否還能保持積極的態度,這對於歐洲和平很關鍵。

取代俾斯麥的新任宰相是卡普里維,和俾斯麥左右逢源的水平相比,卡普里維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他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法像俾斯麥一樣“同時玩轉8個球而不掉落”,出於對自己執政能力的認知,他制定了一系列“簡單粗暴”的外交策略。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在當時,德國和沙俄關係正在不斷惡化,從“柏林大會”開始,德國就一直在謀求和英國的聯合,而英國自“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和俄國的關係也是劍拔弩張,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沙俄作為共同的敵對目標,就意味著德國和英國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共同的政治訴求,而這正是兩國可以結盟的基礎。

我們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於英德聯合,上帝是站在德國這邊的,但至於能不能成,就要看德國的操作了!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面對俄國不斷增加的敵意和法俄可能結盟的現實,德國人決定放棄俄國,全力爭取英國加入同盟!

為了向英國表達自己的心意 ,在《德俄再保險條約》到期後,德國以官方的名義正式宣告不再續保,這就相當於正面拒絕了俄國。所謂的《德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在為保障德國的安全,孤立法國,而與俄國秘密簽訂的,本來應該是在1890年轉換成永久條約的,但是無奈俾斯麥的離職,使得俄國和德國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這份條約也就不了了之了。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卡普里維執政能力的低下在這一刻暴露得一覽無餘!

首先,盲目地向英國示好這本身就是一種“舔狗”的行為,更何況人家英國並沒有正式和你確定結盟關係,但是德國卻先把自己的底牌打光了,直接將俄國推向了法國的懷抱,而法俄一旦結盟,德國就會腹背受敵,如此一來德國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其次,德國失去了俄國這個盟友,這就變相地給奧地利和意大利增加了同盟的籌碼,這就好比一個是多家聯合;另一個是獨家播出,很明顯後者的成本更高,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德國執意要和英國結盟,奧地利和意大利並不一定買賬。

所以說,在沒有確定英國的態度之前,德國所做的一切都顯得很幼稚!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儘管德國並沒有得到英國正面的回覆,但也不代表英國視若無睹。事實上,英國也一直在關注著德國乃至歐洲大陸上的動靜,1890年7月,《英德殖民協定》簽訂,德國和英國重新分配了在非洲的殖民地。

從分配的內容上來看,英國是本著利益至上的原則,將尼羅河流域這塊肥沃的土地劃歸到自己的名下,然而,德國卻“自作多情”地認為,這是英國同意和德國結盟的先兆,甚至整個歐洲都在盛傳這一消息。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至於英國有沒有認可這一說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兩國簽訂的殖民條款讓歐洲的局勢變得微妙了起來,俄國和法國對這一消息感到很不安,二者開始分別對德國和英國展開遊說,力圖瓦解英德之間的關係。

然而法國的一個舉動,卻讓英國更加傾向於德意奧三國。法國為了阻止英國加入“三國同盟”,向意大利施壓,讓它離開“三國同盟”,否則就會斷絕貸款。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但是意大利轉而就向英國求助,英國和法國本就是世仇,沒那麼容易和解,就答應了意大利的請求,在英國的支持下,“三國同盟”決定聯合抵制法國和俄國,同時,這也促成了法國和俄國正式確立結盟關係。

歐洲的格局變得清晰起來——德意奧“三國同盟”VS法俄同盟!

但是此後的一段時間內,英國卻並沒有和德國簽署過任何協議,德國人開始認為在和英國的談判中,自己手上的籌碼不夠重,還不足以讓英國留下深刻印象。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一場誤會卻讓德國人一下子摸透了英國的底牌!

1893年7月底,倫敦收到了一份情報,情報上稱,法國人可能會進攻英國屬地暹羅,這讓英國人感到驚慌失措,他們認為法國人這一招很有可能會給英國帶來巨大的損失,戰爭似乎迫在眉睫了!英國人不得不向當時正在英國出訪的德皇求助。

就在威廉二世在思考如何回覆的時候,經過多方確認,法國人進攻是假消息!這讓英國鬆了一口氣,對德皇的求助也就不了了之。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但是威廉二世卻突然想到,英國並不是沒有軟肋,這次的消息雖然是假的,但卻是一次很好的試探,在遠離不列顛島的範圍外,英國的利益也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擾,而這一點,正是德國所能利用的籌碼!

此後,德國和英國的談判重點開始發生變化,從單純的“軍事防禦同盟”轉向了“所有利益同盟”。果然,英國人開始認真對待和德國結盟這件事情了,特別是法國和俄國的聯合艦隊問題,對於依靠海軍稱霸世界的英國來說,歐洲出現一支如此強勁的海軍著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現在輪到英國主動了!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但是,老兄!時代不同了!你的底牌已經被德國看穿了!

在德國人確定了“英國在殖民地的利益需要德國保證”之後,德國人開始盤算新的計劃了!眼下英國人的主動示好,讓德國人開始重視起了自己殖民地的利益,尤其是在非洲。

在英國實行“開普敦——開羅”封鎖政策時,德國人為了強調自己的地位,出人意料地公然反對英國的計劃,這讓英國感到很惱火,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感也瞬間土崩瓦解,倫敦向柏林發出警告,如果他們不撤回反對態度,那麼英國就會放棄對“三國同盟”的支持。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德國察覺到英國生氣了,也就不再皮了,同意了英國的策略,但是英國人的態度又發生了變化,他們認為如今的德國人和當年的普魯士人一樣,毫無信用可言,看不起他們是正確的決定,在此後的決策中,英國又開始保持冷漠態度。

一定要讓這群普魯士人長長教訓!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1896年1月3日,德皇威廉二世做了一個很冒失的決定——他給德瓦士蘭的總統克魯勃發去了一份電報。

在電報中,他祝賀克魯勃帶領布爾蘭人擊敗了入侵者。本來這沒有什麼,就是放到現在,各國元首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也是必要的禮節,對吧!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問題就出在這個“入侵者”正是英國!這下英國人火了,前面你跟我嘰嘰歪歪的事情我還沒跟你算賬呢,我入侵德瓦士蘭失敗了關你什麼事?前腳還跟我扯什麼同盟呢?現在又來這一出?!

英國人的自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將這股怒火一下子宣洩在了德國的頭上,幾乎所有的英國媒體都開始製造關於“反對柏林”的輿論,這讓威廉二世感到了壓力。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儘管德國一再向英國聲明這是一場誤會,但是英國人顯然不買賬了!

更加要命的是,之前英國曾經答應意大利的援助請求,所以意大利也在不斷地給德國施加壓力,讓它趕緊給英國賠禮道歉,以防止“三國同盟”的瓦解。

兄弟!不是我不道歉啊!是人家不肯接受啊!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德國這下是有苦說不出,本來在他們看來只是想讓英國見識一下自己的實力,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十幾年的英德同盟努力就這樣付之一炬了,“克魯勃電報之後”,英國在所有的政治立場問題上對德國都持反對態度,至於英德同盟,那時更加不考慮了!

但其實就我看來,除了這次電報事件外,英國堅決拒絕德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法俄同盟。

法國和俄國是英國的世仇,雖說組建和德國的同盟是對抗這股勢力的最好辦法,但是德國飄忽不定的態度,讓英國時時刻刻都在懷疑一旦結成同盟,德國是否還會在私下和法國或者俄國達成單方面協定,畢竟在他們看來,普魯士人做出這種背信棄義的舉動一點也不意外。

20年英德結盟的努力,成於俾斯麥,毀於威廉二世,德國到底想怎樣

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自己就被完全孤立了,歐洲大陸就真的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了,別看現在英國一直想和歐洲大陸保持距離,在19世紀,歐洲大陸可是英國最最重要的市場。

所以,英國拒絕了德國不光是面子問題,這背後還存在著相當重要的立場以及利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