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作為常州市區保存最為完整、最負盛名的古街巷,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工作自啟動以來就備受關注。

昨天,記者從全面負責該街區修繕保護相關工作的晉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瞭解到,截至目前,青果巷主巷兩側20個組團已基本修繕完成,為回應市民關切,已全封閉施工4年的街區將於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參觀。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修舊如故,最大可能恢復原真形態

青果巷可以說是常州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建築博物館,街區內有全國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保單位4處、市級文保單位6處、歷史建築17處、遺存古井10多口,此外還有連片的江南民居。

青果巷現場工程負責人李青松介紹,為最大程度保持青果巷的原真性和信息的延續性,修繕工作按33個組團推進,始終貫徹專家提出的“小規模、漸進式、微循環”要求,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與最小干預的原則。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這其中的要點同時也是難點,就是對青果巷建築原型進行梳理。

據介紹,啟動修繕前,歷經變遷的青果巷內聚居著近1182戶居民。以松健堂為例,不足17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內住了51戶人家,為生活便利而出現的違搭違建超過2000平方米。“絕大部分房屋的原始結構都湮沒在違搭中,地平被多次抬高。”李青松說,修繕團隊從牆柱與古墩入手,進行“考古性”清理,再加上問老居民、查老資料與老照片,才慢慢把每一間屋子的原始形制找出來。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上千間房子,每一間的復原都追根尋源,歷經測繪、地面牆面勘察、拆違、再測繪、方案設計、專家評審、修繕等多道程序,極其慎重,如履薄冰。”常州歷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專家組組長邵志強介紹說,在安全的前提下,青果巷的修繕做到了“能不動就不動,壞一塊修一塊,爛一塊才換一塊”,並且修、換都用與原構件相統一的老材料、老工藝、老手法,但不刻意做舊,實現新舊可識別。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如果採用新工藝、新材料,修繕難度會降低很多,進度也可以加快,但卻會失去很多寶貴的歷史信息。”邵志強說。

修繕過程,也是再讀青果巷的過程

青果巷封閉期間,修繕工作就這樣精細地推進著,一座座建築得以漸漸展露原來的姿態,許多之前未被發現或記載的遺蹟也陸續顯現。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李青松記得,修繕第一個組團陽湖縣城隍廟時,就收穫不少驚喜——詳細記錄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城隍廟重新修繕全過程的《陽湖縣增修城隍廟工記》碑、紀念壯儒珍先生的石碑、原始的回字形鋪地、匠心獨具的陶罐管道等一一重見天日。後來,戲樓大廳的鋪地就是按照回字形予以修復的。

松健堂第三進的小紅樓,是實業家劉國鈞於1958 年所造,曾被用作大成廠女工宿舍,雖然與周圍古樸凝重的廳堂建築風格迥異,最終被作為歷史的見證予以保留。同樣保留的還有三錫堂的紅樓。李青松指著一小段風化嚴重的牆體告訴記者,該處本是三錫堂的第三進,保留紅樓後,第三進不再復原,但牆體被留存下來作為歷史信息的延續。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再比如,對巷內保存最完整、規格最高、氣勢最恢弘的古建築貞和堂,修繕時重點保留了其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不同風貌。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李青松說,修繕過程也是再讀青果巷、不斷髮現驚喜的過程,很希望今後到這裡參觀遊覽的人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驚喜,並從中品讀到青果巷的歷史傳承。

接下來將邊修繕邊分區域逐步開放

隨著修繕工作進入第7個年頭,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中屬於老建築、老民居的部分已基本完成。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記者瞭解到,此次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部分開放後,沿主巷石板路自東往西,市民遊客已經可以參觀到按原形制復建的琢初橋、城隍廟陽湖戲樓、史良故居、主巷兩側建築風貌、明清兩代路基遺蹟坑、按原形制復建的進士坊與會元坊(原牌坊殘端原地保留)、周有光故居、盟史館、唐荊川紀念館等。

在不改變街巷裡弄寬度和街區整體風貌的前提下,設計、修繕團隊還因地制宜,接入各類基礎管線,完善了水電、照明、通訊等基礎設施。同時,統一設計街區綠化,點綴小品、景觀照明與視覺識別系統,提升街區景觀環境。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終於來了!常州青果巷本月29日起部分開放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部分展館的布展,同時啟動織補組團的修繕,通過停車設施、業態植入等方面的規劃,使街區配套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李青松說,期間,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將一邊修繕一邊分階段、分區域逐步開放,方便市民遊客初步體驗修繕成果。

需要提醒的是,主巷禁止機動車及非機動車通行。

由於地下停車場仍在施工中,

建議參觀的市民遊客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