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杨清清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就在日前,滴滴宣布,三年后要冲刺月活8亿、每天服务1亿订单的目标。


月活8亿,这可是个恢弘而庞大的野心。


要知道,截至2019年7月,滴滴的注册用户为5.5亿,月活方面,据易观国际数据,2019年12月滴滴当月活跃用户数为9253万。这也就意味着,按相同比例计算,滴滴要实现月活8亿的目标,注册用户数至少要达到47亿。


另外,截至2019年7月,滴滴年运送量为110亿次,平均每天3014万次。相较1亿订单的目标而言,也还差了一大截。


要想冲刺三年目标,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自然是增加注册用户数。而在国内市场业已处于绝对龙头地位的滴滴,也将目光放向了海外。这不,4月26日,滴滴出行国际事业部首席运营官仇广宇介绍称,尽管3月中旬滴滴海外业务因疫情暴发而跌至低点,但目前业务已经出现转机,滴滴已开始着手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新市场。


不过,海外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竞技场。曾经滴滴在国内背靠资本洗牌与监管的空间,抢得了网约车行业的头筹,那么进军海外,面对Uber这个早已扎根多年的对手,滴滴有什么优势和底气?

海外劲敌环伺


尽管滴滴再提国际化业务,但其实它已经拓展了好几年。


据滴滴方面向21tech介绍,目前滴滴已在包括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8个海外市场展开业务。自2015年开始,滴滴与Grab、Lyft、Ola、99等陆续达成战略合作,构建的移动出行网络触达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


那么,海外用户的反馈如何?


澳大利亚是滴滴较早开拓的海外市场之一,截至3月16日滴滴在悉尼正式上线,滴滴已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吉朗、纽卡斯尔、布里斯班、黄金海岸、阳光海岸、珀斯和悉尼这8个城市或地区提供服务。


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张女士告诉21tech,自己之前在布里斯班的时候乘坐过一次滴滴,“新用户有20刀的优惠券,最后只花了几块钱。”不过,张女士认为,网约车在澳洲的优势并不大,澳洲当地居民使用网约车的次数并不多,“一般家庭都有车,没车就等于没有腿。”


除了澳洲已经开拓多日之外,滴滴将欧洲作为了此次扩张海外业务的目标市场之一,而俘获当地华人用户显然是最容易的一个路径。


不过,据当地用户表示,目前欧洲市场仍是Uber的天下。此前居住在荷兰的冯先生告诉21tech记者,目前,荷兰没有本土的网约车公司,以Uber和一个国外网约车为主,并且荷兰的网约车车辆安排较少,主要分布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乌特勒支这样大城市。在一般城市,网约车的性价比不高。


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图:图虫


“如果有新用户折扣并保证一定车辆数目的话,肯定愿意尝试滴滴的网约车,但目前看来欧洲市场还是Uber为主,注册司机和用户数量更多。”冯先生表示,“滴滴在西班牙、法国、德国这种大国家或许可以打开市场,地理面积、人口数量和中国人的比例这三点很重要。”


至于近年来热门的东南亚和美国市场,滴滴仍处于观望状态。仇广宇此前表示,由于东南亚和美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滴滴暂时还没有进入东南亚和美国市场的明确计划。


事实上,美国网约车市场目前以Uber和Lyft为主,滴滴的存在空间可谓微末。此外,之前滴滴相关的负面新闻,也在影响当地用户在多样化选择过程中的决定。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陈女士告诉21tech,“由于滴滴此前在国内的污点,我对它的品牌印象挺不好的。”


不过,陈女士也坦言,选择产品主要还是看性价比,滴滴入局美国的话也愿意去尝试。”

而网约车巨头Grab和Gojek在东南亚网约车市场难以撼动的地位,也促使滴滴暂时放弃了自营耕作东南亚市场。


综合来看,在部分地区,依靠单一的网约车服务提振滴滴的业绩并不可靠。目前,滴滴已经在日本、巴西和墨西哥上线了外卖业务,并在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推出了按需配送和快递服务


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图:网络


不会烧钱竞争


要踏足海外,甚至与Uber想较高下,如此前部分用户心声所言:折扣和性价比是吸引点。


不过,根据滴滴方面的信息,滴滴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甚至亏损超百亿元。滴滴也在给21tech的回应中坚称,目前出行行业已经度过烧钱竞争的阶段,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滴滴主要是通过优化体验、效率、创新等方面,从而提高网约车行业的渗透率。


然而,滴滴作为海外市场的后进者,要想让用户有所认知,需要强化品牌建设;要想赢得用户,则一定程度上需要给用户“甜头”,这背后则需要一系列的人员团队建设。


但从目前来看,滴滴甚至在品牌建设上仍是相当初级。例如,滴滴在3月16日便在悉尼上线提供服务,对于该消息,目前居住在悉尼的倪女士告诉21tech,但并不了解滴滴进驻的详细信息,也没有用过滴滴。


我个人觉得滴滴的存在感不高,目前Uber在国外已经是人尽皆知,Ola花了不少钱做广告投放,也会有一定存在感,滴滴我还真没看见过。”倪女士表示。


合规性则是另一个难点。网约车平台所涉及的隐私问题与法治环境有关,因此要服从当地的法制环境要求。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虽说网约车移动互联网全国通用、世界互联网一体化,但毕竟中国的网络环境和国外的网络环境不一样。”


但海外尤其是本次滴滴计划开拓的欧洲市场,一向对新经济公司毫不手软,巨头如谷歌、脸书等均吃过亏,这对于滴滴而言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前述冯先生也表示,相对国内看中网约车的“安全”而言,荷兰人更看重隐私问题,如Uber会不会收集个人出行信息(出发地、目的地)进行统计分析。


此外,顾大松认为,如何权衡网约车和出租车这样的传统业态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这是一个永远的难题,不管是Uber还是中国的滴滴,甚至在南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他看来,传统出租车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网约车。


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图:图虫


具体到资金投入、品牌建设、人员团队、合规性等海外市场拓展的措施方面,滴滴并未向21tech给出正面回应。


此外,对于特殊的2020而言,另一个难点依然在全球疫情上。由于目前受疫情影响,全球人员流动减少、海外旅游降温,加之受疫情影响导致的行业性萎缩,滴滴今年踏足海外的步伐恐不顺畅。


仇广宇也坦言,在今年3月中旬时,滴滴海外业务因疫情爆发跌至低点。尽管其称近来已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但其实目前海外疫情仍在继续中。截至4月29日17时,海外现有确诊接近197万人,累计确诊306万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宣布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新市场,不得不令人感叹“勇气可嘉”。


不过,相较于Uber、Lyft等海外网约车企业而言,滴滴的一个特殊性在于,中国本土大本营的业务正在回暖,这构成滴滴全球扩张的一个底气所在。


“网约车这个业态虽然很多人唱衰,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都在收缩。滴滴这时候发力国际业务,说明滴滴的运行整体是良性的,起码在中国的网约车业态的前景是可以的。”在接受21tech的采访时,顾大松如此分析。

滴滴的开拓路径


海外市场错综复杂,相对于之前提到的自有品牌建设、用户获取而言,最简单、也最快速的一个开拓路径,其实是收购。


滴滴也曾经动用过这样的方法。2017年1月,滴滴战略投资巴西最大的本土网约车公司99,至2018年1月,

直接将99收入麾下,变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目前99拥有超过60万名司机和1800万注册用户。2020年1月,99实现了累计10亿单行程这一里程碑。目前,99的主要市场规模超过35%。”滴滴方面向21tech介绍道。


对于其它企业,滴滴则暂时采取了投资及合作的姿态。资料显示,从2015年8月开始,滴滴陆续投资北美的Lyft、印度Ola、东南亚Grab和欧洲Bolt (Taxify)等公司。


三年月活冲8亿,滴滴凭什么在海外跟Uber正面刚?


滴滴方面称,除投资外,滴滴也与合作伙伴进行产品技术交流与合作。比如,滴滴曾经帮助Grab研发顺风车产品;滴滴的安全中心等多项安全技术也被同行采纳,共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Bolt等公司还借鉴了滴滴最近的防疫措施,开始在车内安装防护膜。


对于未来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路,滴滴方面称,每个市场的成熟程度,竞争特点不一样,“我们会通过调研因地制宜,包括自有品牌经营、收购当地的优秀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当地创业公司等。”


此外,从滴滴方面而言,更强调的依然是服务创新和安全。


例如,在拉美,滴滴国际化团队推出了针对司机的滴滴借记卡和针对乘客的电子钱包。滴滴方面介绍,拉美地区银行服务昂贵,移动支付也不发达,有40%-60%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完全依赖现金,而司机携带大量现金车费也成为安全风险。


于是滴滴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针对无银行账户的司机,滴滴在巴西和墨西哥推出“滴滴卡”和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工程师还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技术升级服务,这是其他同行没能做到的。”


滴滴也强调建设更完善的安全体系。


例如在拉美,当司机接单和乘客叫车时,滴滴的动态地理围栏技术,可以提醒他们所处位置的安全状况,并综合多重维度的因素进行安全派单。在巴西,滴滴的风险分析算法和动态地理围栏技术使得99平台2019年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60%。在日本,专门研发了AI智能语音助手。


不过,对于挑剔的用户而言,滴滴的这些投入能否在三年后赢得他们的心,或许仍将有待时间。


(实习生黄嘉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