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的輪迴——歷代王朝的更替

中國的歷代封建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好像一個輪迴不止的宿命,無論多麼輝煌的帝國最後都難逃魔咒。

宿命的輪迴——歷代王朝的更替

自秦統一中國 秦始皇以法家為意識形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系 中國古代的法家不以傳統習慣、貴族特權、道德觀念所左右,法律代表皇帝的意志,不打折扣的強制執行。但是這一制度缺乏對皇帝權力的制約,沒有建立起一套獨立而的司法體系。他們理想中的以皇帝為中心的法治社會,皇帝往往是獨立司法最大的破壞者。

宿命的輪迴——歷代王朝的更替

漢朝基本繼承了一大部分秦朝的制度和框架,為了避免秦朝的過於極端又採用了儒家的人本主義思想。儒家吸收其他學派的理論推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他們把氣候與政治混為一談,用政治學去解釋宇宙而不是去研究探索,這種思想貫穿整個封建時代,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卻沒有發展出系統的科學體系。

秦始皇和漢武帝這兩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奠定了專制皇權的基石,但是哪怕是法家色彩最深的秦朝也沒有擺脫人治。

他們設計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方式離理想中相去甚遠。這種自上而下的皇權體系必然會導致權力凝聚在上層。而儒家把王權合理化、神聖化。把整個國家的命運壓在個人的道德上,如果皇帝本人不能擺脫人性的弱點,帝國就會下行。

秦始皇可以駕馭一個龐大的帝國,但是他的位置沒有人可以接替。他死後3年 秦亡

漢武帝把中央集權的制度推向了巔峰。漢武帝死後外戚專權、王莽篡位,西漢從此滅亡。

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指責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不論是秦皇或者漢武,他們長遠的眼光和氣魄至今仍讓我們感到驚豔。而如何建立一個高效而公平的社會制度迄今人類也沒有達成共識。

我們再從經濟角度去看。我國的封建社會一直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會使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而我國古代又排斥商業,缺乏商業流通 使得手握大量財富的少數人又只能去買地。農民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農業社會落後的生產力抗風險能力極低,到了這個時候離王朝的崩潰只差一個導火索 比如:天災或者外族入侵。

宿命的輪迴——歷代王朝的更替

還有一種觀點是生產力低下養不活更多的人口 農業的生產力產生的社會財富是有限的,有限的土地產生的價值不足以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活不下去的越來越多就會導致戰爭。王朝更替的時候連年的天災、戰亂、瘟疫會導致人口大幅度下降。新的王朝建立以後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土地供需關係平衡,社會恢復穩定。社會穩定又導致人口增多……

落後的封建制度制約著生產力的增長,落後的生產力又制約著社會財富的提高,我們兩千多年的歷史就像在原地打轉,而歷代王朝的更替好像一場場輪迴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