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本文僅從《康熙王朝》解析,不涉及正史。

清朝除了九個總督以外,還有一個四省海關總督,這是大清最肥的一個官職。四省海關總督駐守金陵,不僅有軍權,還有徵收賦稅的權力。康熙的親信魏東亭做了8年的海關總督,為何只攢下三千兩銀子呢?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魏東亭為何做了大清的最肥總督。

這首先要基於康熙對魏東亭的信任。在這部劇中,魏東亭是康熙的發小,但是在歷史上是沒有魏東亭這個人的,他的人物原型普遍認為是曹寅。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魏東亭為康熙立下的第一個大功勞就是除掉鰲拜。當時康熙沒有親政,還不能發揮皇帝的權力,因此康熙受了鰲拜很多氣。康熙制定除掉鰲拜的計劃,魏東亭全程參與,並且負責執行康熙的旨意。從這就能看出來,魏東亭是深得康熙的信任。

魏東亭有康熙的信任,就要為康熙完成另一件大事。康熙想要籌集軍餉,他給魏東亭下的命令是三年之內要有三千萬兩白銀。三千萬兩白銀可不是小數目,如果換算成人民幣,1兩白銀等於1000元人民幣,三千萬兩白銀就是300億元人民幣,等於每年要存下1億元人民幣。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因此,魏東亭就做了大清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海關總督是清朝設立專門負責海關稅收的總督,而四省海關總督的權力很大,可以收到沿海四省的賦稅,可以說大清九個總督加起來不一定有這個總督厲害。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魏東亭做了8年四省海關總督,真的只攢下三千兩銀子嗎?

三年的時間已到,康熙問魏東亭要軍餉,可是魏東亭卻說還差幾百萬兩,自己做了8年的四省海關總督,只存在3000兩白銀。魏東亭著急的要賣掉自己的祖宅,他告訴康熙,自己的老宅值八十萬兩白銀,自己的田產值三十萬兩白銀,要把三千萬兩軍餉湊出來。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魏東亭真的只有3000兩嗎?3000兩白銀也就是摺合人民幣300萬人民幣,魏東亭每年攢下100萬人民幣。

魏東亭在總督任上是8年,家裡應該也有一百多口人,每年養家餬口要用掉一部分,但是每年只存下1000兩銀子,確實有點少。在小編看來,這恰恰是魏東亭高明的地方,理由如下:

魏東亭當時是四省海關總督,可是說是位極人臣,有是最富有的總督。在朝廷之內,明珠和索額圖互相攻擊,誰也不讓誰,他們都想拉攏魏東亭投靠自己的陣營。但是魏東亭深知康熙的性格,他不能偏向任何一邊,又不能得罪任何一邊。

康熙王朝:魏東亭是最肥的四省海關總督,為何8年只攢三千兩銀子


這個時候魏東亭就給康熙使出一招苦肉計,就說自己做了8年的總督,非常辛苦,也沒有得到什麼財產。康熙也看出魏東亭的苦衷,就把他發放到外地任知縣,遠離了明珠和索額圖爭奪的權力中心。

等到明珠和索額圖被治罪,魏東亭被封為毅親王,重新進入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