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親密關係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親密關係通常被我們定義為婚姻、戀愛的關係,事實上親密關係的核心本質不是如此的,我來給“親密關係”做如下定義:

親密關係是在特定框架(時間、空間、環境)內發生緊密互動並建立深度情感鏈接的雙向型關係,親是框架、密是交往狀態與頻度。

如何解讀以上這段話呢?我為什麼要這麼去定義呢?理由如下:

1、婚姻關係是受法律保護的男女關係,但並不等於有強力可以控制夫妻間的感情狀態。

2、戀愛是男女特定的交往類型,有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而戀愛中的內核狀態是無法確定的。

3、親密關係屬於情感上的、心理上的,親密程度不會也不必一定限制在某種形式上,只要男女之間發生了大量的情感互動並彼此關心、呵護,我們就可以說這是親密關係了。最簡單的例子,有網絡以來就有很多男女之間彼此吸引,這超越了空間、年齡的限制,甚至在互聯網出現的前幾年沒有普及語音及視頻時僅僅靠文字就讓心靈彼此接納,這就是親密關係的事實存在了,那麼這樣的親密關係一定與性關係並存嗎?未必。

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親密關係並不一定是持續良性的互動關係,良性、持久的親密關係需要彼此被看見、互相支持,當一方只看見自己的需求和邊界而忽略了對方時,這個親密關係就成了要命的關係了,其中一方不斷索取、吸食對方的生命力,而被吸食者除了徹底反抗以外別無活路。有一天吸食者像吸血鬼一樣吸光了被吸食者的生命力時,吸血鬼也不會為對方而悲傷,如果TA悲傷也是為無人可吸、需要增加成本選擇獵物而產生的悲傷而已。


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如何更好地建立親密關係?】

高品質的親密關係對關係方能提供生命力的滋養,這種滋養不僅是滋養靈魂而已,這是一家一大於二的,有很多朋友因為一時錯愛而抱憾終身,沒有理性限制的感性與激情是危險的,我們除了要有激情、相信荷爾蒙的作用,也需要有理性的支持來保障。

這裡,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笛卡爾,笛卡爾在近代哲學史有重要的地位,他開創的系統懷疑法至今仍然被實踐家、哲學家們所運用,他的系統懷疑法簡單來說就是對我們的任何不能徹底看清楚、明白的直接體驗都進行懷疑,直到無可懷疑為止。他假設有一個可能存在的魔鬼在不斷地用真實的幻象迷惑我們,我們受魔鬼的引誘和欺騙。笛卡爾以魔鬼的可能存在來推斷出“我”的存在,依據如下:

1、假如我不存在,魔鬼就不會來迷惑我。

2、假如我不存在,我就不能用心靈來思維、懷疑。

3、如果我不存在,我就不能用直接經驗和感覺材料來去懷疑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客體。


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所以,當親密關係準備建立時,我們需要去進行理性主義的批判與質疑,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

1、我喜歡TA嗎?

2、我被什麼所吸引?假如能提供這種感覺的不是TA而是其他人,我一定還選TA嗎?TA不可替代嗎?

3、我是想被TA滋養?還是想去滋養TA?還是要建立互相呵護、支持的關係呢?

4、如果我們相處時有矛盾,我會為TA而改變嗎?

5、TA有沒有像我的原生家庭中某個人?


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以上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更有效地開始良性、持久地親密關係,我們需要做以下的一些準備:

1、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顯然是十分必要的,從唯心去看——外部世界因我而存在。作為獨立的個體,有“我”的存在才有明確的內在情感模式、心理邊界,更明白在互動中如何確保自己能夠存在而不被吞噬。

2、認識對方

對方的哪些優點、特質吸引了我?這些是對我一個人的還是對普羅大眾的?二人相處時,TA會有不同的特質針對我而出現嗎?這些是我所需要的還是我擁有的?

3、互動關係

建立在熟悉的基礎上,親密關係開始前的互動關係模式是怎麼樣的?有沒有關於人格架構、心理狀態、思維模式的衝突和差異?如果有,是如何處理的?是互相支持的還是如何的?這顯然是十分重要的,這對未來有重要影響。

當以上的問題想清楚了,那就可以嘗試與對方開始新的旅程了。


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親密關係的維護】

幸福的家庭總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列夫 托爾斯泰

親密關係中的關係方需要彼此看見,看見對方的需求、期待,看到對方的情感,同時也必須看到自己的需求、期待、情感,雙方各自的心理邊界,有愛的發心也要有愛的能力,我們期待有彼此滋養的親密關係,然而現實是冷冰冰的,為了愛而走在一起又勞燕分飛的比比皆是,這就是不能建設、維護的因素了。

親密關係該如何解讀?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建立與維護呢?


親密關係的品質取決於什麼?類似於木桶理論中那那個短板,親密關係中某一方是存在問題的,或者存在嚴重問題的,這個人就嚴重拉低了親密關係的品質,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改變。

誰去改變?反而不是“病人”去改變,為什麼?因為這個“病人”並不痛苦,"病“是其安全、熟悉的人生狀態,就像《都挺好》劇中的家庭關係模型一樣,劇中蘇家的兒女們可以說都是病態的存在,而他們婚姻關係的存續就是靠兒媳和石天冬們,簡單說——誰痛苦,誰改變。

具體點說,如何維護呢?簡單建議:

1、接納對方的狀態,接納對方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無論行為是利己還是利他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正面動機——取悅自己。

2、調整焦點,焦點在哪裡成果就在哪裡,在親密關係互動中時發現溝通的焦點是破壞性、批判性、衝突性的,我們可以適當調整焦點、以靈活彈性的行為取得更好的局面,最後取得建設性的成果。

當我們不接納對方的行為時,我們可以直面自己的內心,有權利去說“不”,不帶指責、批判的攻擊性姿態去真實表示自己內心的期待和需求。

3、讓愛去溫暖,讓愛流動起來,愛是親密關係最好的潤滑劑。

【結束語】

以上洋洋灑灑兩千多字,並不足以說盡親密關係,旨在為大家提供參考,祝大家情感生活如意順心,請多提寶貴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