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被塞方兩度挽留?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這樣說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作為中國最早向國外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之一,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自3月21日抵達後,已在當地工作一個月。近日,應塞爾維亞政府請求,中國專家組第二次推遲返程時間。中國援塞專家組成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侯彩蘭當地時間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塞爾維亞的抗疫工作正處在關鍵時期,“塞方基於對中方專家組的信任,希望我們繼續留下,我們也想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幫助當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據悉,中國專家組初步計劃將工作時間再延長兩週。

由中國國家衛健委組建、廣東省衛健委選派專家的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共6人。按照原計劃,他們抵塞後會在當地展開兩週的工作,但此後應塞方要求延長至四周。近日,塞方再次與專家組溝通,希望能夠第二次延期。“之前我們和塞方就在溝通再次延期的問題,基於兩國間的相互信任,我們十分重視塞方提出的需求”,侯彩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習近平主席近日在與武契奇總統的通話中,也表示將繼續為塞方抗疫提供幫助和支持,“因此我們克服了一些困難,決定繼續留下來把工作做完、做好”。

據侯彩蘭介紹,抵達塞爾維亞後,中國專家組就提出增加核酸檢測量、搭建“方艙醫院”、設置醫學隔離點等防控建議,並得到塞方支持和採納。侯彩蘭表示,中國專家組剛剛抵達時,塞爾維亞全國僅有一家國家實驗室可以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日檢測量僅為幾十例。到本月18日,塞爾維亞全國的日檢測量已經接近3500例。此外,塞爾維亞也在貝爾格萊德、尼什、諾維薩德、克魯舍瓦茨和新巴扎爾等5個城市設立“方艙醫院”接收輕症患者。

在對塞爾維亞的疫情整體防控提出建議後,中國專家組馬不停蹄地前往塞爾維亞各個城市,指導防疫和患者救治工作。侯彩蘭說,中國專家組在當地各醫療機構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對感染防控提出建議,尤其是做好預分診和“三區兩通道(感染區、緩衝區、清潔區,病人通道、醫護人員通道)”的設置,這對於減少醫護人員暴露、防止交叉感染十分重要。“這是中國在抗擊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由於當地此前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的傳染病,很多醫院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應該如何設置,”侯彩蘭說,“在我們不厭其煩的講解下,塞爾維亞各地醫院正在感控方面變得更加規範。”

在近期中國向多國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中,心理或精神衛生領域專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心理科醫生,侯彩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的心理學界和精神病學界做了大量工作,雖然這些工作並不像一線醫生治病救人那樣“肉眼可見”,但對維持社會穩定和群體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在與塞政府和醫療機構人員的交流中,侯彩蘭提出,希望塞方關注當地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並對重點人群進行心理疏導,這些建議都得到塞爾維亞總理和衛生部官員的認可。上週,中國專家組對貝爾格萊德的“方艙醫院”進行回訪時,侯彩蘭看到這裡已配備8名專職心理治療師。

不僅當地政府和衛生部門對中國專家組在交流與考察中提出的建議十分重視,塞民眾也對“中國朋友”格外熱情、親切。“雖然在這邊只待了一個月時間,但我們已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侯彩蘭說,塞方對於中國專家組的接待周到,無論是住宿、吃飯還是出行,“都讓我們感覺就像在國內工作一樣”。專家組所到之處,也經常會有當地民眾在陽臺上大聲問好或鼓掌,“這些都是對我們的認可和尊重,也令我們感受到中塞兩國的友誼特殊之處”。

在當地政府、醫療機構和中國專家組的共同努力下,塞爾維亞目前每日新增新冠肺炎患者的數量相比最高峰已有所降低。截至20日,塞爾維亞全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630例,累計死亡125例。“塞爾維亞的疫情還處在緩慢增長期,或者說是平臺期,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侯彩蘭說,在首都貝爾格萊德,疫情已經得到一定控制,但尼什等城市出現一些點狀暴發,確診病例還在增加,中國專家組之後會再到這些城市,幫助當地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侯彩蘭表示,塞爾維亞政府各部門執行力較強、溝通也比較高效,醫療物資緊缺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整體來看,如果塞爾維亞有效落實各項防控政策,當地疫情狀況還是相對樂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