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之前,被告知“入围了”,很开心。

几天前,消息传来,是真的获奖了。


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中国唯一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项,有“中国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有句话:一个洗衣液瓶子,居然也能得设计奖。哈哈,这句话藏在我心里,一旦说出来,就会觉得自己有点粗俗和势利。

洗衣液瓶子怎么了?洗衣液瓶子就不该好好设计吗?洗衣液瓶子不该好看又好用吗?怎么做洗衣液的,还能瞧不起洗衣液瓶子呢?

嗯,自相矛盾、百般纠结,是我的特长、最突出的特长。明明是颜值党,却总是不免轻视外在,觉得不过一个瓶子而已,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洗衣液的品质吗?

好吧,直说吧,自家的洗衣液瓶子获了设计大奖,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但是,几天前,设计这个瓶子的灵魂人物,说了一句话,让我感慨良多。


他说:“当时你来了,就说要设计一个瓶子,那我们就设计。但要对当时的生合了解多一些,我就不建议你开发这款产品。”

那不就是说:按常理出牌的话,这是一个不该有的设计奖?

今天,就请大家评评理,是常理有理,还是我有理?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曾经,这是人见人爱的小方瓶。我到现在仍然觉得,生合的老用户一定跟我一样,依然喜欢装着洗衣皂液的小方瓶。

当时,只是想找一个大小差不多、能用、有点不一样的瓶子,装我爸的皂液,放到淘宝店里。找啊找,看到它,搜索就停止了。

很长时间里,始终觉得小方瓶真是怎么看、怎么好看。

但是,它的毛病又是那么无法忽视:

一、容量小,只有一升。老用户常说:我家里堆了一堆小方瓶子,舍不得扔,怎么办?对家庭洗衣来说,1L真的是太小了。

二、倒液的时候会流到外面,但这不怨它。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洗衣液瓶子啊。

三、瓶子从韩国进口,进货周期长。我们的定量小,需要拼集装箱,等于是不靠谱。

四、太贵了,5块多一个瓶子。在洗衣皂液的定价中太不合理了。5块钱,给谁不好啊。

综上所述,一个想法就挥之不去了:我想要一个正儿八经、根红苗正的洗衣液瓶子——一个有量杯、有导液槽、容积合适、长得像“生合”的洗衣液瓶子。

普及一个常识,你所接触到的瓶子,不谈材质、从源头来区分的,就是两种:公模、私模。就是说,每个瓶子都脱胎于模具,而这些模具,要么是公用的,属于加工厂,来者付钱就可用;而私模,则是某个品牌商自己开发的,拥有知识产权,其他人再喜欢,也是不能用的。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生合来说,当然是要找公模的瓶子,因为快而便宜。可是,找啊找啊找啊找啊,找到的,都是你在超市里看到的。纠结、犹豫,反复多次,还是觉得:

要不,自己开模吧?

那就开始设计呗,一问,才知道,这可不是平面设计画个图那么简单,得找工业设计。

于是,就找工业设计。去了两个大公司,展厅里放着的都是高大上的智能机器人,最不济的,也是保温杯什么的,忍不住自我否定:人家愿意接我的活吗?等人家说愿意的时候,我又不愿意了。那么多设计师坐在好大好大的大开间的小桌子前,有点像工人,他们能设计得出长得像生合的洗衣液瓶子吗?

权衡一番,还是更信任个人,于是找了人在大公司,但愿意干私活的某设计师,我以为私活,意味着个性化和小众。对方要价4万,我给了2万定金,合同也签了,对方态度很好。满怀信心地等待,最终出来的瓶子,怎么看,怎么像一只帝企鹅。企鹅很好看,只是像企鹅的瓶子,我无法接受。

改,每改一次,失望就多一分,我又必须保持礼貌,避免失望太汹涌——因为对方的态度很好,我不能伤害人家。

最后,我绝望了。能不能找到一个设计师,设计出一个让我觉得“就是它”的瓶子?可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悲剧,难道不是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对的人吗?

那就“将就”吧,但“将就”也得找啊!

于是,找到了上海。先生的朋友,推荐了一个设计师,上海五石设计的创始人李铁彬。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李铁彬

感谢让我遇到了五石和李铁彬。

和铁彬只说了几句话,就能感觉到他是把设计当成理想的人,设计对他来说绝非一份工作而已。大多数搞设计的人,都是学艺术的。铁彬也如此,但他和那种从事设计的艺术家不同,他只认为、只想做设计师。可能正是这种定位,让我能更加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要:

和之前的小方瓶不割裂的、方一些的、有棱角一点的;

但是,还有保留一些纤细的感觉的;要1.5L;

要和多数洗衣液瓶子在外观和气质上有明显的区别。


我不要:

圆、胖、厚。


他听着,问我:郭老师,你还要半透的吗?

我:一定要半透的。我觉得橙色的液体透出来,很好看。

他:您知道吗?市面产品大多不透明,是有原因的。

我:我知道。

我当然知道,如果不透明的话,液体出现分层、凝固、沉淀、絮状物,用户是不会看到。而透明,意味着所有瑕疵都一览无余。

半透是有代价的,但这恰恰是我想要的。别人总是问,你说你的产品安全,你用什么达到安全?有什么绝活?我会逐条列举,但我知道:没有绝对的安全。人们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对原料的了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标准是变化的。

我做新闻,信奉一句话:真相,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你不可以傲慢地以为自己手握真相,你只能通过提供新闻,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拥有知情权,以此让人们接近真相。

我告诉铁彬:如果说我爸爸是用工程师的态度来保障安全,那我要像做新闻一样做生合,我不仅希望瓶子是透明的,也希望 “透明”成为生合的态度,成为安全机制,把产品放在阳光下,让用户有知情权,跟政治运作一个道理。

所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不但瓶子要保持透明,而且大大的瓶身,只有一面有标签,就是把裸奔的状态给用户。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两周后,铁彬和他的小伙伴到北京来做提报。他带着大大的箱子,从里面拿出的来,是好几个瓶子——不是真瓶子,是用泡沫砖切削出来的瓶型。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我的心一下就定了: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做出我想要的瓶子啊。

接下来,出图、3D打印、试用、确认图纸、寻找制作模具的公司、开模具、打样,一切顺利到完美。

但是,就在离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出问题了,而且问题很大。

当我把洗衣皂液灌入从上海寄来的瓶子中,再试着把液体倒入到量杯中时,我发现,液体是“忽”地一下跑出来,力道和液体量都太大,根本倒不进量杯中。举个例子,好比捧着大坛子往小酒杯里倒酒。

我不敢相信啊,一试再试,不得不残忍地告诉自己:这肯定不行,不能用啊。之后,我拍了视频,残忍地发给了铁彬。

问题很快找到了。我和他都犯了一个超低级错误——没有严格检验倒液槽。

在试用3D打样的瓶子时,我的方法:习惯性倒入1升液体(因为之前的生合洗衣皂液一瓶就是一升),这样,新瓶子其实是有500毫升的空间没有装满。所以我没有发现,一旦瓶子装满了,在头几次使用中,液体会无法控制地流量过大,以至于流得稀里哗啦。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而铁彬呢,他比我严谨,他是倒入1.5升液体进行试用的,但为了给生合节省,他倒入的是从超市里买来的某知名大众洗衣液,用起来没问题。

但是,问题就出在生合的皂液上。它没有加增稠剂,很稀,流动性强;但它的流动性又和水不一样,它有着更多油的性质(因为它是从油皂化来的)。

它的这个特点,让它在装满1.5L瓶子,往外倒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倒液槽要重新设计,倒液槽的模具要重新制作。之前已经做好的模具只能作废。整个洗衣液需要三个模具,瓶身、瓶盖、倒液槽,其中倒液槽模具的加工费用最贵。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重新制作的倒液槽)

为了一个洗衣液瓶子,从开始找设计师,到最终完成模具,总计花费了三十多万。

这就是为什么铁彬要说“如果对当时的生合了解多一些,我就不建议你开发这款产品。”

因为,当时的生合太小,三十万足以让生合破产。

我也在回想:当时是怎样的脑回路,让我做出宁可店铺关张,也要做一个好看瓶子的决心?其实,对我而言,那不是决心,我只是觉得:如果东西看着不顺眼,我就无法把它送给别人。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我不知道评委们是如何决定把奖颁给这个瓶子的,但如果让我总结这个瓶子的好处,我会这样说:

生合洗衣液的瓶子和大多数洗衣液长得不一样,但它具备了一个洗衣液瓶子该有的功能。

它没有洗衣液瓶子惯有的“把手”,但合理的设计保证了抓握1.5升液体的舒适度。

长方形的瓶身,能够节省空间,虽然只是一点点。还有,它好看,像一本书,简朴而优雅。

生活中,即使只是一瓶洗衣液,也能做得稍稍不一样,稍稍好看一些,增加生活的美感和趣味。


得了设计大奖,为何又说“这是一个不该得的奖”?

图片来源:买家秀

今天,重新检索这段几年前的经历,感慨万千。生合出新品的节奏很慢,这是用户和同事诟病的地方,这全赖我。但也请大家理解,一个天秤座在抠成分、抠外观、抠体验这个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煎熬。

我知道,在追求自我和效率之间,必须做出最佳选择,是我要上的很重要一课,希望我能毕业,这次获奖是个起点。


文章:郭佳

视觉:叶导

监制:木天

编辑:一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