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风起云涌,看西宁沧桑巨变

滚滚黄河水,巨浪滔天,声震四海,缓缓从城内流过。

1949年8月16日,西北的天空阳光明媚,几朵悠闲的白云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之上,金城兰州的大街小巷行人寥寥,城楼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枪口,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笼罩着兰州城。

这是暴风雨前夕的片刻安宁,除了尚不知事的小孩儿,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座城市将有一场空前恶战。那些被压制了千年的农民,此刻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他们猜不到结果,只是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救世主的出现。

城楼上,躲在暗处的哨兵警觉地观察着城外的风吹草动。

8月21日,随着城外东、南山上的一声枪响,兰州终于开始躁动起来,子弹已经上膛,就等着扳机被扣动。城里指挥部中心,一位穿着军服的男人,来回在大堂上踱步,他知道这座城保不住了,所以,他开始谋划退路。

傍晚时分,枪声停止,只有那烧焦的黑土和滚滚浓烟无声地证明着刚刚结束的一次战斗,他无法知晓死了多少人,也不去想,因为,他根本不在乎。

连续三天,安静的气氛让所有人惶恐不安,那把明晃晃的利剑就悬在头顶,随时都会落下。但是,等待的过程远比悬在头上的利剑更为恐怖。

终于,在8月25日,天还未亮,只有一点红色的微光从东山露出微芒的时候,枪声再次响起,子弹像雨滴一样从身边呼啸而过,无数的人被击中,一个个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兰州城外的沈家岭,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一天一夜。8月26日午时,兰州顺利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兰州,歼灭守敌3万余人。

敌军残余势力沿甘青公路西逃,解放军一路乘胜追击,斩杀无数。

那个几天前曾在兰州城指挥部惶恐不安的男人,于8月27日携带亲眷家属从西宁乘飞机逃往重庆,9月1日,其子辗转宁夏、甘肃返回青海,携带3万两黄金和121箱白银逃走。9月5日,解放军攻占西宁,部队进驻西宁,宣告西宁正式解放。

一直到1951年3月,随着称多县和囊谦县的胜利解放,青海全境解放。

七十年风云变换,七十年寒来暑往,七十年四季轮回,西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西陲小城变成如今的西海名城,它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血腥、有过黑暗,同时,也伴随着温暖和光明。如今,雄踞在青藏高原,繁华绚丽,热闹辉煌的西宁,是青海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是许多仁人志士艰苦奋斗换来的。

西宁,如今成为全国有名的避暑圣地,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也经受了岁月的磨砺。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回忆、带着敬畏、带着感恩翻开那一段厚重的历史,看一看这有过战争、有过动荡、有过安宁的西宁是如何成为今天的避暑圣地的。

1949年9月5日,败退的马家军树倒猢狲散,人民解放军乘势进驻西宁,听闻消息的西宁人民一大早就守候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自此,马步芳在西宁的封建统治结束,人民站了起来,当家作主。

七十年,西宁的发展变化是看的见的,曾经的破败小城,如今高楼林立、人民富足、交通便利,这一切,归功于人民,归功于所有为青海发展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归功于那些为了自由、为了独立和民主而献出了生命和血汗的人民解放军。

七十年前,西宁没有高楼、没有柏油马路、没有汽车、没有公园,七十年后的西宁,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交错、宽敞平整,车如流水,人民公园、南山公园、北川河湿地公园等供人民休闲娱乐的公园到处都是,山清水秀、舒适宁静、繁花簇拥。

今天的西宁,已然成为青海高原上政治、文化、经济、通信、交通的中心,承载着青海人的希望,屹立于高原之上,成为一颗璀璨明珠。

西宁独特的气候环境,吸引着无数外地人前来这里度假休闲,青海人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四海同胞前来游玩,让夏都西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年一度的青海湖国际环湖自行车赛、FIRST 电影节等著名盛会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西宁,记住了西宁。

七十年,不算太长也不算短,七十年风雨无阻、艰苦创业,青海人民同祖国一道成长变迁;七十年艰苦跋涉,勇敢破局,创造了今日之繁华盛世。

黄河依旧在咆哮,滚滚东逝,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见证着民族的繁荣,同时也见证着祖国的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