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哇……”孩子們玩起來難免會撞到桌椅玩具而痛得哇哇大哭,這時候趕過來的家長會是什麼反應呢?其中有一種不知您是否熟悉——

“不哭不哭,都怪這個椅子不好,奶奶(姥姥)幫你打它!都怪它,絆倒我們寶寶了!打它!”試問,有多少人家裡有這種“同款家長”呢?

我想恐怕不少,尤其是很多老人看孩子的家庭,這樣動不動就“打罵”桌椅板凳的話語必然常見!可是細想起來,這樣推卸責任讓桌椅“背黑鍋”的教育方式,難道不是很可笑的嗎?

桌椅有什麼錯呢,孩子摔倒或者撞到原本是孩子的失誤,家長不提醒孩子以後走路小心,卻把責任全部推給了不會動的死物件,實在有些荒唐。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當學校考試沒考好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說“我也想考好啊,可誰讓老師這次出這麼難的題,我也沒辦法啊”;當孩子沉迷網絡被抓後,可能會說“是鄰居家那誰帶我來上網的,我也不是很想來啊,可是他老叫我來”……

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家長的追究和責罵只是想讓孩子重視起來並下次改正,可孩子們卻總是百般找藉口找理由,將原本自己應該付起的責任推脫給他人,這種推諉其實就是在逃避問題。

家長如果不及時干預,讓逃避和推諉成為習慣,對孩子的日後發展都會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關於如何教育孩子“勇於承擔責任”這件事:


一.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承擔責任呢

1. 家長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打罵

對孩子來說,犯錯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正常,我們看重的應該是孩子犯錯後的悔改情況,而不應該一直糾結於錯誤本身。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根本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罵,有時候甚至還會在室外當著很多人的面,讓孩子倍感難堪。

還有的“中國式家長”,遇到兩個孩子打架爭執的情況時,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總是不問緣由就先責怪起自己孩子,這都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快。

負面情緒長期堆積,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漸漸也就學會了推卸責任和找藉口,不肯輕易承擔責任。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2. 家長過度溺愛讓孩子只會依賴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421式”的成員結構,即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和一個孩子,孩子作為家中的掌上明珠自然是受到“小國王小公主”的待遇。

這就導致很多家庭會產生對孩子的過度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大包大攬不讓孩子累到傷到一絲一毫。

這就導致孩子從小在溫室中長大,可能連責任是什麼都不知道,也根本沒有機會去嘗試承擔責任。

犯了錯遇到了困難,就直接找家人撐腰和解決,根本不會主動去承擔什麼。


3. 家長三觀不正沒有做好榜樣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可如果家長本身就知錯不改不敢承擔責任,孩子自然也就學不會主動承擔。

比如家長不小心弄壞了孩子的玩具,寧願選擇直接給孩子重買一個,也不肯低頭道歉承認錯誤,甚至會怪東怪西,找藉口搪塞。

這樣長此以往,孩子也就覺得犯錯沒什麼大不了,不去承認錯誤也可以。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由此不難看出,孩子不敢承擔責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最親近的父母和家人。

可惜的是,現在仍有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樣不好的教育方式會被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看一下:


二.不願承擔責任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1.唯我獨尊的“小霸王”

專家研究表明,孩子3歲之後就普遍會“看眼色”了。如果孩子發現即使做錯了事,父母也捨不得打罵,時間長了,孩子也就沒有什麼可畏懼的。覺得自己怎麼做都可以,反正不會被責罵。

心裡也就漸漸形成一個準則“我怎麼做都是對的,都是別人的錯!”也就變成了唯我獨尊的小霸王。


2. 人際交往嚴重受挫

如果孩子犯了錯,總是習慣性地推卸責任不願意承擔後果,慢慢就會成為沒有責任心的“壞朋友壞夥伴”,尤其是在需要團隊合作的事情上,孩子就更容易被孤立和排擠,無法有正常的健康的人際交往。

這對孩子日後的工作生活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三.家長應對要有智慧,以下幾點必須要注意

孩子總會犯錯,關鍵在於家長的應對方式,錯誤的應對百害無利,正確的應對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1. 允許犯錯,變指責為指導

就像之前所說的,孩子犯錯是非常正常的,家長的處理方式尤其重要。孩子做錯事之後,是能夠意識到的,家長需要做的不是一直揪著錯誤不放反覆責罵,甚至體罰。

而更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犯錯的原因和後果,學會承擔任何後果,以此來讓孩子產生警覺,避免下次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只會責罵的父母其實是在發洩不良情緒而已,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好的影響。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2. 家長要做好模範作用

是人都會犯錯,承認錯誤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家長首先要有這樣的正確認識,因為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要因為是小事就不在意,小事多了就會變成了大事。家長犯了錯誤後一定要立刻承認錯誤,不要先找藉口更不要含含糊糊不明確認錯,以免對孩子產生誤導。


撞到桌子卻怪桌子不好?不敢承擔責任的孩子,該如何“拯救”

3. 多點耐心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孩子犯錯後可能並不會立刻改正,同樣的錯誤很可能會再犯,家長不要因此發飆認為孩子是故意的。

多一點耐心讓孩子再一次認識到錯誤並承擔後果,多一點信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相信他能夠改好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而不至於陷入犯錯的不良循環中。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要學習的總有很多。別怕也別逃避,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教育出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