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盤小美

毛寺村從窮鄉僻壤逆襲成旅遊勝地;孔塬村抓住美麗鄉村建設機遇,種植玫瑰、黃花菜,發展“花海經濟”;文安村堅持科技興農,設施大棚種出“致富瓜”……如今,在慶陽市西峰區廣大鄉村,扶貧產業“遍地開花”,昔日的貧困村演繹出一個個“蝶變”故事。

變化,源於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西峰區始終把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堅持一村一品整體推進與產業到戶相結合,依託當地資源優勢謀出路,打出了一套振興產業的“組合拳”。

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種植大櫻桃 增收有希望

栽苗、覆土、澆水……春暖花開時節,在蒲河川區的櫻桃基地,50多名村民正忙著種植大櫻桃。

“在櫻桃園幹活,每天能收入70到100元,將來果樹掛果後,遊客來採摘,我們也能順便銷售農產品。”看著剛栽種好的果樹,毛宏郎眼中充滿了期待。毛宏郎是毛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他常年外出務工,如今藉著產業扶貧項目,他把4畝多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到櫻桃基地務工,還把產業到戶資金入股村裡的旅遊公司,年底享受分紅,實現多路進財。

今年,顯勝鄉招引香港儲田控股有限公司,在毛寺村、蒲河村流轉土地600畝,種植大櫻桃3萬餘株,建設設施大棚,生產反季節櫻桃。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適合種植櫻桃,加上當地政府提供很好的招商政策和服務,所以我們在這裡打造一個櫻桃基地,種植大、中、小櫻桃樹各1萬株。”儲田公司駐慶陽代表胡學思介紹,櫻桃基地的建設,不僅可以為當地群眾增加土地租金、勞務工資,還將推行訂單農業,帶動周邊農戶抱團發展櫻桃產業。

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關鍵在產業。西峰區按照“龍頭帶動、規模經營、連片開發”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果、畜、菜、遊主導產業,依託招引建設的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和“331+”產業扶貧,創新多種新型經營模式,建立健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等發展模式,將貧困群眾聚在產業鏈上。

同時,西峰區用足用活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三年為貧困戶配股11367.16萬元,入股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保底分紅加收益分紅的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村有致富產業 戶有增收項目

進入4月份,彭原鎮五郎鋪村的馬維學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他每天清晨四五點就出發,開著拖拉機穿梭在田間地頭,為村民旋耕土地。

今年54歲的馬維學曾是一名貧困戶。2013年,他因患腎癌接受手術治療,花去六七萬元,做手術後幹不了重活,當時兒子還在上學,家裡靠種幾畝地維持生計。2015年,被確定為精準扶貧戶後,扶貧幹部幫他爭取產業扶貧資金、免息貸款等多項扶貧資金,鼓勵他發展小產業。馬維學利用這些資金,栽種了4畝蘋果樹苗,購買了一輛農機,當起了農機手。

這幾年,馬維學給周邊群眾耕地,每年能收入2萬到3萬元。去年,他家4畝果園開始掛果,產了4000斤,收入8000多元,他還利用農閒時間到村裡的合作社務工,在家門口掙工錢。靠著多項收入,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西峰區:產業扶貧鼓起農民腰包

在探索發展“五小”產業過程中,西峰區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的精準扶貧理念,組織各級幫扶幹部逐村逐戶摸清家底,幫助貧困戶量身制訂扶貧產業發展計劃,引導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

截至目前,西峰區共建成蘋果專業村3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場)55個,成立養殖業合作社349家,規模養殖戶達到3200多戶,建成各類旅遊景區(點)40餘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正逐步形成,貧困村實現了村有致富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越來越多貧困戶依靠產業脫貧摘帽,正朝著同步小康的目標穩步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