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30年前,浦東開放的號角吹響

自此開啟了它鳳凰涅槃、恣意騰飛的歷程

浦東已成為一顆耀眼的明珠綻放於中國東南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大學智慧

敢為先人的交大人也時刻奮楫在改革進程中

不斷輸出著交大智慧、交大力量

讓我們跟隨浦東開放的腳步

一起擷取交大人在浦東努力和付出的高能時刻!

01 創辦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辦成一所不出國也能留學的學校”

設想提出

1992年10月,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1993年改稱歐盟)駐華大使就中國與歐共體合作的中歐管理中心(CEMI)事宜拜訪了上海市政府顧問、上海市原市長、交大校友汪道涵先生,歐方擬將CEMI建設成一所獨立商學院的設想得到了汪道涵的認同與支持。汪道涵向上海市委、市府領導推薦了這個項目,並舉薦時任上海市人大副主任、上海交大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李家鎬負責籌備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32-1933年,汪道涵就讀於交通大學物理系,期間參加中共地下黨,曾任上海市長、海協會首任會長

在得到上海市政府和交大黨政領導支持後,李家鎬和交大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國華一起起草了給中歐管理中心關於合作辦學構想的回函。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李家鎬,194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是交大地下黨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

籌辦歷程

1993年,歐共體、外經貿部、國家教委、上海市政府,以及CEMI和上海交大都在為籌建學院緊張籌劃。

1994年2月28日,中國政府和歐盟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關於建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備忘錄》。與此同時,CEMI順利搬遷到交大閔行校區進行過渡。

1994年9月16日和10月25日,歐盟與中國政府雙方代表分別簽署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財務協議》。根據《協議》,學院的直接執行者,中方為上海交通大學,歐方是由歐盟同中方協商後指定的某歐洲專業機構。校舍將建在上海浦東開發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內。在學院校園建築期間,學院將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過渡。

1994年11月8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立典禮暨新校園奠基儀式在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舉行。上海交大和由歐盟提名和授權的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簽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辦學合同》。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4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立,並推出國內首個高層經理培訓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4年,上海交大校長翁史烈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立典禮上講話,並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首任董事長,離任後被授予名譽董事長稱號

創辦初期

1995年5月8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下簡稱中歐)首屆MBA和EMBA班開學。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5年,中歐在國內率先推出全日制MBA和EMBA課程

中歐初創時期,上海交大向學院提供了當時閔行校區最好的設施——學術活動中心部分設施和包玉剛圖書館五、六樓,從而解決了學院辦學之初一無場所、二無設施的困難。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1997年,學校為中歐在學術活動中心建造了一座兩層樓房,以最大程度上支持其發展。

1997年,位於浦東金橋的中歐校區破土動工。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7年,位於浦東金橋的中歐校區破土動工

1999年10月15日,中歐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學院師生從過渡性的交大閔行校園遷入新落成的浦東金橋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9年10月15日,中歐新校園落成典禮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名由1994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題寫

辦學成果

2006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發佈2006全球MBA百強綜合排名,中歐MBA課程,名列全球第21位,亞洲第1位。

2008年12月,中歐獲得國際商學院聯合會(簡稱AACSB)認證,成為全球5%通過該權威認證的商學院之一。

2014年,中歐上海校區擴建工程竣工。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2014年,中歐上海校區擴建工程竣工

目前,中歐是亞洲唯一一所MBA和EMBA同時進入英國《金融時報》全球排行榜5強的商學院,也是國內率先獲得國際權威機構EQUIS和AACSB雙認證的商學院。

中歐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國際化商學院,是中國教育領域對外開放的一面旗幟。如今它已發展成為一家亞洲領先、世界知名的商學院,在上海、北京、深圳、蘇黎世、阿克拉五地設有校區或教研基地。它也踐行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要求——“辦成一所不出國也能留學的學校”。

02 “發起創辦杉達大學這所民辦高校,

僅用45天”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只有公辦的高校,要申報一所全日制的民辦大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恰逢浦東開放的熱潮,促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振奮了知識界。1992年6月,上海交大校長助理兼校科技開發辦主任袁濟教授代表學校聯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校共同參與浦東開發,籌建“杉達高科技公司”,以加快浦東開發區的開放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袁濟,上海交大教授、原校長助理,上海杉達學院創始人之一,後任杉達學院校長

1992年6月26日的籌備會議上,袁濟提出:“以上海交大、北大、清華三校部分教授的名義,創辦一所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社會主義全日制民辦大學—杉達大學。”這一提議得到學校黨政領導和上海市教衛黨委的一致贊同。

此時,正逢上海探索打破單一公辦教育體制,試點民辦學校的改革春風。1992年8月11日,市高教局正式發文,同意籌辦“杉達大學”。

“杉達”作為清華、北大、交大這三所發起大學,即“三大”的諧音,喻示學校猶如高等教育叢林中的一棵杉樹,成才快,自防腐,剛直挺拔,茂盛發達。杉達大學第一任校長由上海交大楊槱院士擔任。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楊槱,上海交大知名教授、院士,任杉達大學第一任校長

學校於當年便在全國範圍內按國家高考成績直接面向社會招生,整個過程僅僅用了45天,創下了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辦學審批速度之最。這也成為在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裁撤所有私立大學40年後,創辦的第一所具有學歷教育資格的全日制民辦大學。

1994年2月,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正式建校,並選址於浦東金橋。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1994年6月18日,舉行杉達大學金橋總部揭牌儀式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杉達大學設置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為“杉達學院”,是上海市第一所民辦本科院校

03 建設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

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

張衡路科苑路口,是張江高科學園區內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地塊,這也是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學院所在。

為主動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配合張江整體規劃,2018年4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正式啟動張江科學園建設,園區佔地50餘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張江科學園建設啟動會

2019年12月6日,在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揭牌。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張江科學園揭牌儀式

張江科學園建成後,將實現超快科學中心、同步輻射診療和醫學影像科學中心、材料基因組聯合創新科學中心、國際合成生物學與健康研究創新平臺、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平臺,即“三個科學中心、兩個創新平臺”的總體建設,千餘名科研人才資源在這裡集聚,打造為學校原創性研究的交叉平臺、頂尖科學家的集聚高地、標誌性成果的產出載體。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張江科學園效果圖

目前張江科學園正在緊張有序的建造過程中。未來將為浦東、上海乃至全國的發展貢獻交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張江科學園建設現場

04 建設李政道研究所,輸出交大智慧

2015年,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建言,在中國建立對標玻爾研究所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這一倡議將在上海浦東逐步實現。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在國家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政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建設的李政道研究所在2016年11月掛牌成立。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李政道研究所掛牌成立

2018年8月29日,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建設在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1畝,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預計於今年完成基本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李政道研究所啟動儀式

未來,李政道研究所將著力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全球嚮往的頂尖科學精英集聚地、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年才俊歷練地,大幅提升我國基礎研究總體水平和國際地位,為世界科技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05 成立中英國際低碳學院,

探索打造“全球低碳示範地標”

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個專門以低碳為方向的國際合作學院落戶浦東臨港地區。這便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創辦的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簽約暨揭牌儀式

該學院依託我校環境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安泰經管學院、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等校內相關院系,旨在彙集中英乃至世界低碳領域世界級專家力量;依託臨港特定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生態資源、鮮明的產業特色和靈活的政策機制,探索出一條低碳智慧發展之路,樹立全球低碳發展“新標杆”。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目前,學院大力培養低碳領域的複合型、國際化頂尖創新人才,組織前瞻性、系統性的低碳產業高端培訓,開展前沿性、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推動低碳技術的成果孵化,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低碳領域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為推進上海乃至全球低碳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中英國際低碳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浦東新區,同頻共振,同框時刻

今日浦東陸家嘴(周佳佳攝)

上海交大♥浦東新區

同頻共振,攜手發展

還有很多高光難忘時刻

未逐一盡現

新時代、新徵程

上海交大將瞄準新的改革發展機遇

主動發揮自身的人才、科研等資源優勢

堅持與城市同步發展

勇當城市建設中的參與者、先行者和奉獻者

為中國改革發展事業貢獻更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