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想把造卫星当副业,吉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日,一则吉利招聘“火箭总工程师”职位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上热传。内容显示:最高月薪5万,招聘涉及包括火箭总师在内的40多个职位。

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来源:微博@每日经济新闻

而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也于4月18日在新浪微博转发并证实了这则消息。不过,在随后的补充说明中,杨学良表示,吉利并不是打算自己“造火箭”,而是要让外购的火箭设备与自身生产的卫星设备进行相匹配。

总之,不管如何,种种迹象都表明:作为汽车界的国产“一哥”,吉利除了造车老本行还,还要进军“火箭”领域。

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事实上,时至今日,造火箭早已不再仅限于军工专利,说到底,它的本质就是一个运运输工具。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小伙伴都会想到马斯克,虽然没赚到钱,但还是满满的秀了一把情怀。

吉利跨界动作频频

吉利进军商业航天,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国内车市一片寒冷,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

如今,一起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汽车行业的大萧条,在此情况下,积极寻找跨界合作,成为了行业普遍的突围之道。

其实,早在2017年8月,吉利汽车已经成功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并以中文命名太力飞行汽车公司

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来源: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

2019年9月,吉利又先后参与了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的C轮首轮融资,并决定成为合资公司。

据了解,此次参与火箭总师招聘计划的单位,实为吉利科技集团下属公司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据查询显示,这家公司于2018年10月组建成立,其核心技术人员都是拥有多年国家开发项目的专家级别。

该公司的主要职责为,主要负责吉利全球未来出行星座系统的组建与运维,布局以自有卫星星座为核心的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服务人类未来出行生态。

最新消息显示,今年3月自主研发的两颗卫星已通过各项测试,并计划2020年发射,为吉利汽车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放眼全球,从车企跨界来看,虽然此前长城哈弗和长安欧尚,均有两次火箭冠名,但真正做到参与航天研发工作的只有特斯拉和吉利。

这也意味着,吉利成为了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同时“造车”和“造星”的车企巨头。

造火箭有多难?

对标马斯克?这可不是闹着玩,吉利也不会这么无聊。

在“时空道宇”发布的招聘要求中,一堆专业术语的罗列,看起来还真有点高大上。不过在一些航空专业人士看来,这些仅仅是皮毛,并不构成造出一枚完整火箭的充足且必要的全部条件。

首先,拿特斯拉做一个对比,马斯克2019年曾表示,过去10年特斯拉在研发支出上约为200亿美金。仅在2018年,特斯拉的研发支出就达到了14.6亿美元。

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是在2018年,吉利的研发投入只有19.26亿元人民币,二者的差距不可谓不大。由此可见,这种研发上的投入,在差别上还是显而易见的。

SpaceX所研发的猎鹰火箭,作为全世界现役最强火箭,搭载了27个梅林发动机,总推力超过500万磅。

一般来说,中大型火箭的全部零件数至少以十万计,这其中的复杂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10万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能不能保住它的安全性。

历史上任何一个航天强国,都会经历发射失败的案例,任何赶鸭子上架的做法都是极为致命的。

相比于马斯克创业时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ESA(欧洲宇航局)挖人才,彼时的吉利,在航空航天业务上,还没有任何技术积累。

吉利也有一个太空梦

马云曾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吉利。就像杨学良所说的那样,招火箭总师是为了星箭融合,不是为了自己做火箭。

那么,卫星业务可以为吉利带来什么?

吉利的卫星项目,主要偏重导航功能。因为在无人驾驶场景中,光有5G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绝对精准定位,且低延迟才能保证驾驶安全,因此对高精地图要求达到0.5厘米级和毫秒级协同更新。

又出手!月薪5万招火箭总师,发布40个职位,吉利要造火箭了?

来源:视觉中国

而这正需要有低轨卫星一体化服务的支撑。虽然现有的北斗和GPS可以满足用户90%以上的导航定位需求,但导航卫星也不是万能的,2万多公里的距离,信号到达地面就会被削弱。

此时,低轨卫星就可以派上用场,可与无人驾驶汽车相结合,成为自动驾驶系统工程中的必要一环。

押注卫星,就是赌注未来,或许这就是李书福的格局和远见。

幸运的是,吉利抓住了机会。如果将来能在自动驾驶层面实现技术突破,那么未来将由吉利所创造。

参考资料:每日经济新闻、车主指南、名车志Daily、中国证券报、红星新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