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迴應社會關注 病毒溯源難題需各國科學家深入研究-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回應了近期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新冠病毒是否會逐漸消減?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說,新冠病毒是一種囊膜病毒,相對而言,對溫度比較敏感,氣溫升高不利於病毒存活。但是,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受氣溫影響小。

施一說,南半球的國家目前處於夏秋季,天氣比較炎熱,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續發生。因此,疫情是不是會隨著氣溫升高逐漸被遏制住,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施一坦言,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在短期內結束。

新冠肺炎是否會變成慢性病,施一認為,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後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新冠病毒是一個全新的病毒,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在持續不斷深入。施一指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科研攻關,一方面,持續加強對病毒的監測,深入揭示病毒本質和流行規律,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另一方面,積極研發疫苗和有效藥物,為從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

針對互聯網上有一種說法稱,美國有人懷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施一說,“美國方面對此沒有公開回應,我們無從做出判斷。”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發生同類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開展病毒源頭的研究,對新冠病毒的來源提出許多學術觀點及假設、猜想。中國科學家目前也在認真開展相關研究,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有針對性的做好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施一坦言,從病毒溯源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來看,這是一項科學難題,需要較長時間而且存在不確定性,需要將眾多生物學信息和流行病學證據匯聚成相互印證的證據鏈,才能真正完成任務。人類歷史上很多疾病比如艾滋病、SARS等,對其源頭的探索歷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雖然取得了進展,但研究結果僅是推測,尚未得出最終的答案,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繼續。

施一強調,“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國把精力和關注點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上,病毒溯源這一科學難題需要各國科學家深入研究。”

此外,施一認為,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和上市之前,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以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為主,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給予臨床治療措施。

五一假期,民眾能否小範圍旅遊,會不會導致聚集性疫情風險增大?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說,對於去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旅行比較安全,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民眾要保持警惕,意識到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馮錄召建議,“就近錯峰出遊,儘量避開熱門景點或者景點的高峰時段,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開展一些娛樂項目。”如果準備跨地區出遊,應該選擇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並且提前聯繫景區,瞭解當地的防控政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