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图 | Pexels

文 | miki粥(mikizhou99)

全文3291字,阅读时长大约12分钟。


开学第一周,有个老母亲就跑来找我吐槽:

这过去60天,娃和隔壁同学上一样的网课,交一样的作业打一样的卡,

自己也是起早贪黑陪读、勤勤恳恳辅导,手持小教鞭随时准备左右鞭策,

怎么开学一模考,人家就轻松拿下全年级第一,而自家娃全年级数不着呢?

这不科学啊!

为了弄清原因搞明真相,她最近是日思夜想睡不着觉,白天刷论坛,晚上参加培训班,笔记好几本,但快搞到神经衰弱,给学霸当妈这件事还是没有起色。

她就是不明白,隔壁的娃看起来很普通啊,他凭什么能轻轻松松拿第一?


恕我直言,学霸的世界你真的不懂。

你以为的“普通”,那是深藏不露;你看到的“轻松”,不过是表面轻松;

你当在网课路上起早贪黑就算“拼尽全力”,这在那些学霸妈妈的眼里,可根本是没有摸到教育门框的小儿科啊。


01

无计划的妈,养不出学霸的娃

你按部就班上网课,她早已规划路线带头狂奔


我认识很多优秀的老母亲,她们的娃横贯东西城,拔萃大海淀,清一色的京城名校。

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教育交流那真是个顶个的都是宝藏妈妈。

从分级阅读五大体系的异同,到奥数刷题哪家最强,她们对KET、PET、CAE的标准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也能轻易点评出CTY、 TIP、CTD三大天才营的标化要求。她们甚至深谙全京城语数外补习班老师最强阵容,随口就能列举京城最牛校每年中考最低线…

网课伊始,我就找这些宝藏老母亲寻求经验。

大家很谨慎,纷纷表示正跟着学校坚持上网课,等问到课程细节和效果,就有老母亲露出了蜜汁微笑,小心翼翼地问:你…这是要听真话?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图片来源:教育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


她娃在东城区最著名的学校读书,2月17号就开了网课。

但陪读第一天她觉得这不行,碎片化学习加网课复习的这波操作,对娃来说实在效率低见效差,远远不够满足孩子的上进心。

于是,她连夜打造了一套网课同步居家学习计划:

上午同步学校录播网课,因为老师要监督交作业还打卡。

花一个小时搞定全天校内功课。然后就开始了额外“加餐”:

2小时的英语听力阅读,晚上陪娃做英文原版精读;

娃喜欢数学就刷刷奥数全当娱乐,自然也不能落下中文各种阅读。

此外,就是见缝插针,穿插着各类线上培训:

芭蕾、钢琴、捎带手练练书法…嗯,还有轮滑,主要为了锻炼身体。

“马马虎虎,基本就这些吧。”她说。

哦,对。数学除了奥数,校内课程也得往前推一推吧,所以网上报班,学一下三年级和四年级课。

她娃读二年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滑冰跳舞随便刷奖,英文演讲更是技压群芳。但她跟我讲完规划之后,谦虚地说:“这真不算啥,自己就是个普通的老母亲。那些比她厉害的妈妈多了去了。”

然后她就发了一个朋友60天居家学习规划: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每天5小时的英文学习计划,涵盖精读、听力、跟读、打卡…其它的时间还有数学、诗词赏析大语文。这不算完,科学、艺术、音乐的内容那肯定不能少。

我问为啥这么拼?她说这个老母亲冲早培啊,趁放假让娃认真把能力再提升下。

好吧,秒懂。

你是不是感觉此刻自己是幻听?这不是现实世界,这不是一般的娃。

真对不起,这就是现实世界。

甚至就在你为微课复习作业打卡手忙脚乱的时候,很多佛系老母亲也开始了带娃狂奔之路,用最有效的方式消耗着娃宝贵的时间。

还是一个东城老母亲。生娃之后为了教育,放弃了大鹅厂去了学而思工作。顺便说,现在父母之间特别流行“教育跳槽”。

2月吧,网课第一天,群里老母亲都在忙着接网络、搞课表、吐槽连滚带爬跟不上老师节奏的惨状时,她在群里轻轻飘过,只留了一句:自己放弃微课不打算交作业,要一边精选平台直播课,一边大量时间砸中英文阅读。

平时没事机会下的猛药一股脑全下了,把各类书都码好,放在娃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然后此老母亲就妥妥佛系卧倒了。

也真不愧是名校出身,60天后见证奇迹!在佛妈卧倒的情况下,娃的阅读从语文一年级上册水平,直接飞跃到了自己通读纯文字版的《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

英文RAZ阅读则从0起步,60天后蓝思一测240L。

胆大心细的规划,成全了孩子,也挽救了自己。

02

没有野心的妈,养不出学霸的娃

学校不行老师下岗,牛娃妈才有话语权

在家上学,给了这些有时间、有学识、有能力的牛妈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自己读书那些年积累的做学习规划、记笔记,以及高效学习的压箱底的技巧,终于有机会从角落里抖拿了出来,一股脑全用在了娃的身上。

不同的是,她们可比自己的学生时代可是思想更前卫,手段更彪悍了。一言不合就自己亲自上阵,做规划翻译资料不在话下,还找学校谈判争取个性化教育效率最大化。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图片来源:教育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


我娃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读书。

她班上有个同学,每周到校四天,每次只上半天课。娃很羡慕,就问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上学。

我说娃啊,人家下午不上课,并不是去玩啊。而是去北京西城一个叫鲍家街的地方。你知道那是啥地方吗?那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所在啊。

人家三岁跟音乐学院教授开始学琴,二年级就通过钢琴九级;不仅功课门门优秀,书法围棋不在话下,还通晓中英法三国语言。上次学校有法国外宾到访,校长都是请他去做翻译,给老外讲书法讲讲中国文化。

所以人家北大博士老母亲,一上学拿着给娃做的几十页纸的学习规划,跟学校去谈课时自由安排!校长一口答应她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毕竟学校还指望他给自个儿脸上贴金呢。

上学对你来说是学习知识,对牛娃来说根本就是耽误时间啊。你拿上学考试当受罪,人家拿学校只当社交娱乐。

这就是差距啊。

还有一个读书很厉害的老母亲朋友,清华毕业后留下做组织行为学分析。本人特擅长设计框架和统筹管理。

娃出生之前,她规划了教育路线、落实学习资源,然后按部就班地实现了自己在娃教育上的宏伟蓝图:

5岁的时候,每天5-6小时的分级阅读,外加大量奥数高思导引保持脑力;去年读三年级,过了CAE(过线180分相当于雅思6.5,然而实际上雅思6.5的人去考CAE基本就只有考得七窍流血的份儿,就是这么牛),今年这个长假,数学已经抵达初中水平;最近有点空闲了,开始读《人类简史》…

我说,这牛得有点超纲…


03

教育认知有差距,养不出学霸的娃

60天学霸学渣分道扬镳,娃的未来在哪里?


读者里有一个二宝妈妈,是语文老师。

姐姐12岁,弟弟3岁。

这个老母亲之前工作带娃的各种原因吧,给女儿的时间比较少少,这个长假可算是开心了,陪娃干了好些事。

带姐姐读了四大名著,上了新概念,上数学思维课,母女的交流也多了很多。姐姐每周交作业上去都得到表扬,自信心比之前大多了。

此外,这个彪悍的老母亲,还带3岁的弟弟进入双语启蒙工程,做好了三年规划,月计划,周计划,每天按一日流程走就行。

顺便还把自己16年开的公号也捡起来了,每天见缝插针听一些网课,还有给学生备课。

“每晚最后一项娱乐活动是,我朗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里的两个故事(五年级阅读),再讨论感叹一下。”

她说,

我们在家做了各种美食,蛋糕。

我们都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嗯,我喜欢她的故事。不焦虑的努力也可以云开见月,动人心弦。


这段长达2个月的教育自由竞跑,让太多人心生感慨。

一个公立校的老师带好多班,每天都看到自己100多个学生在下个路口分道扬镳。反复劝说教育家长让她精疲力尽,也不能开蒙启智。

她无奈:“学习好的家庭都自己选了老师,选了课程在走,只有中和下的学生还在按学校的节奏慢慢走。这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家长之间,也许并不只是信息获取的差距。

居家隔离打开买买买节奏,当你刷蓝光眼镜、电动削笔刀、桌面橡皮吸尘器,牛娃老母亲已精挑细选,砸下几万块给娃配齐语数外全套,还必须是S班五星之选。

当你还在找金星53小状元的购买链接的时候,牛娃妈妈已放眼全球寻找各类开放的教育资源。不但搜刮还必亲测!这一拨老母亲为娃重拾自己20年前考过的四级英文,开始走上了专业教材的翻译之路。

当你还为逼娃刷20以内的加减法感觉心律不齐的时候,牛娃们已经在妈妈的计划下每天刷奥数高思导引来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更夸张的是,家长群里有位老母亲,拿数独说这是给娃学习累了的奖励…

好吧,很高级的奖励。


04

故事的尾声,一切才刚刚开始


过去60天就仿佛教育长跑的一个缩影。

未来孩子在求学路上每次的分道扬镳,都取决于家长的选择差。


我无意激化焦虑和不安,也不是想多谈个性化教育。

只是坦率撕开教育的现实,让更多人可以直面问题,看见有更多的选择。

这些选择,将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巨大影响。

对教育来说,从未有轻松。

家长可以没有钱买学区房,也没时间带娃去拜最牛的钢琴名师;

可以没有足够社会资源,让娃挤进录取率不足5%的一流学校;

甚至可以没有能力,帮娃解答出课业上每一道具体的难题;

但不能丧失规划和认知,不能对如何去寻找资源束手无策,不能对寻找什么样的资源表示自己一无所知。

一群名校娃妈的奋斗简史:60天之后,学霸学渣见分晓。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门槛也有骄傲。

不要因为围观的不满,就轻易否定学校,自信膨胀!

那些脑子一热攒个私塾自己教娃的故事,早在20年前就验证失败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学校教育对大多数家庭仍是最有效率和质量的教育。

当然,以上所有,并不是要所有人都不量力的去“追求“,但肯定也不能对教育无所求,每个家长都看清自己手中的筹码,给孩子一个更适合的选择。


难,对啊。

樊登说:世界上最难解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要保持乐观心态,

因为,至少它不是无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