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頭暈心慌】

我是為您科普的快問君,點擊關注,快問君將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哦!

患者男,56歲。

患者主因“頭暈、心慌5年”於2012年9月入院治療。患者高血壓病史5年,平素血壓水平160/85mmHg。2012年6月患者開始服用厄貝沙坦150mg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日,服用藥物後面紅,併產生頭暈、心悸、便秘、性功能障礙等不適。血壓:152/94 mmHg。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頭暈心慌】

中醫診斷:眩暈,肝陽上亢。

西醫診斷:高血壓病2級(高危)

治療原則:活血散風,平肝降逆。

針灸取穴:人迎、曲池、合谷、太沖、足三里。

手法操作:人迎(雙側),直刺1~1.5寸,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擺動,施用捻轉補法1分鐘;合谷、太沖(雙側),均直刺0.8~1寸,施用捻轉瀉法1分鐘;曲池、足三里(雙側),直刺1寸,施用捻轉補法1分鐘。留針30分鐘。

詳見石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教程:

治療結果:2012年9月24日患者第1次針刺治療,每天1次,5-6次/周共12周。治療6周時日間收縮壓負荷從85%降到12%,日間舒張壓負荷從95%降低到32%,夜間收縮壓負荷從100%降低到50%,夜間舒張壓負荷從100%降低到30%。

患者在針刺3周時血壓明顯下降,47周有所升高,但最終緩慢下降到130/80mmHg。第10周時,患者停止服用降壓藥。治療期間患者血壓波動考慮與氣溫變化有關。對該患者進行了6個月的隨訪,患者血壓平穩,一直維持在(130~140)/(80-88) mmHg,僅情緒波動、失眠等情況下偶有血壓升高出現,生活質量較前提高。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針刺法 | 案例分享【頭暈心慌】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有效控制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

結合西醫學理論,通過對中醫“氣海”以及“無虛不作眩、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等理論的深刻探索和思辨,確立了以“活血散風,平肝降逆”為主的治法,創立了以人迎穴為主穴的,有明確規範手法量學標準和量效關係的針刺方法。

#健康科普排位賽##針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