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曾經只會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正在逐漸走進現實,在人類世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昨天網上流傳了一張外骨骼機甲送外賣的圖片,餓了麼的外賣小哥穿著外骨骼機甲,身上背了3層外賣包,彷彿《死亡擱淺》中的主角走進了現實世界。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餓了麼官方微博今天也發了消息,稱正在探索未來配送方式。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目前這套外骨骼送外賣設備僅僅在測試階段,距離正式投入使用還有一段時間。

有了這套設備的加持,可以讓外賣騎手揹著100斤的東西就如同揹著一臺筆記本電腦,耗費更少體力卻可以攜帶比之前多三倍的貨物。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餓了麼大批量給騎手配備外骨骼機器人,說明其製造商成功降低了成本,能夠批量生產。

此外在圖中並沒有出現電線,而電線在過去是外骨骼機器人的標配,可以說該外骨骼在續航上也有了不小的進步。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不只是外賣。

近年來,外骨骼已經在眾多社會場景中得到應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業裝配。

如傲鯊智能的上肢外骨骼已在奇瑞汽車、宇通客車北京奔馳、吉利汽車工廠中試用。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除了工業裝配,物流領域也在大力引進外骨骼技術。

如順豐在DHL供應鏈倉庫中應用了外骨骼,幫助人力完成上下料,實現自動貨架+外骨骼機器人的人機協作。

京東物流為員工配備外骨骼機器人,以減輕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

此外,在醫療行業,外骨骼目前也被應用到康復訓練中,通過使用外骨骼和柺杖幫助殘疾患者或者癱瘓患者重新獲得站立行走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每小時只能以約24公里的速度前進,世界紀錄保持者Usain Bolt的最快速度為每秒12.3米。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速度很是沒有優勢,但人類想要藉助自身行動更快的夢想從未因此而停歇。

在歷史裡,人們已經找到了不止一種提高行進速度的方法,但是到現在為止僅使用人力即可簡單推動使用的只有自行車。

不過,無數電影導演和科幻迷們告訴我們,其實可能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一直是科幻電影中人類自身能駕馭力量的極限,也能讓更多站不起來了的患者重新行走在遼闊的大道上。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什麼是外骨骼技術?

外骨骼技術歸根結底是一種人機協作的動力控制技術。

通過現代化的機器人來增強人的絕對力量以及耐力。

是人機結合的一個分支。

從歷史追尋源頭的話,其實早在 1830 年就已經有一些著名的插畫師提供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想象,使用蒸汽動力為人提供額外的力量。

外骨骼機器人最早來源於軍事領域。

1965 年,美國軍方和通用公司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力外骨骼機器人,大部分使用的是液壓技術,所以整個外骨骼機器人非常笨重。

1978 年開始,在 MIT 之類的大學都開始有外骨骼試製產品。

外骨骼的歷史發展非常悠久,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外骨骼早期發展比較緩慢,並且不能真正意義上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只是實驗室中的“玩具”。


外骨骼機器人有兩種類型。

機械類助力的外骨骼,主要通過彈簧助力,其中人體對彈簧的蓄能和彈簧釋放的能量來完成助力,這屬於純機械類的外骨骼機器人。

機械類外骨骼目前主要應用於汽車生產線。

後面還出現了一些氣動外骨骼。

比如國內的鐵甲鋼拳,他們現在也開發了一些電動類外骨骼。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電動伺服驅動形式的外骨骼公司目前是主流,除了傲鯊智能之外,日本的 ATOUN 還有德國 Bionic 等都屬於電動型外骨骼,主要在工業、物流、汽車製造有較多應用。

電液伺服應用比較少,電液伺服本質上是液壓伺服。

一般這種外骨骼的特徵是助力非常大,而且重量輸出比和重量比都非常高。

外骨骼機器人未來發展方向是朝著更多的關節去覆蓋,其目的就是提高外骨骼在人體身上的覆蓋率,達到更準確的運動意圖偵測還有更有效的運動助力。


現在,資本已經嗅到了未來新的風口,正湧入外骨骼機器人這一領域。

2018年4月才成立的傲鯊智能,去年初獲得了天使輪融資,明勢資本領投、險峰長青跟投的數百萬元聯合投資,用於公司的外骨骼機器人的產品研發、團隊建設和品牌建設。

2017年1月正式成立的鐵甲鋼拳,成立僅半年就獲得創客幫500萬元天使輪融資,去年底又完成了1000萬元Pre-A輪融資,領投方為物種起源,遠望資本及迅雷創始人程浩跟投。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達620萬元,2018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達4498萬元。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外賣“鋼鐵俠”現身上海,人機結合不可阻擋


外骨骼機器人發展至今,從研發到應用,已經走過了第一個百年。

儘管如此,目前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尤其在國內,無論是在醫療領域,還是在工業領域,真正要實現大規模商用還要再等幾年。

人類的負重能力不如機器,機器的智能遠不如人類,人+機器的結合將會是人類面對未來挑戰的最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