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卖货时代的底层逻辑

在开始文章前,大家想想问些问题答案。


怕上火:? 抖音:? 999:?


这些洗脑品牌广告词的背后,是很多人不理解自媒体流量的逻辑。


这个逻辑,就好像一个人给你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能把广告融入到你的潜意识。

流量卖货时代的底层逻辑

大家有没有想象过,就一个老板,平常都喜欢放酒在后备箱,因为忙的缘故,今天忘了。


最特别就是今天,一定要准备一瓶酒,送给红颜知己也好,送给长辈,送给重要人物,不管怎么说,就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瓶酒,去哪里弄?


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了,要是小年哥作为一个酒的品牌,要打广告:我就可以这样演,这个人走到附近店里面,买了一瓶酒,然后送给朋友。


朋友很惊喜,很高兴。


自己的品牌就卖出来了,只要场景符合一点,人物表情描述到位,观众就会在潜意识里面,产生一个种子。


这瓶酒,你的想法,就是救急,就是大家都适合的礼物,就是送给那么一个人最适合的酒。


有意思对吧,然后小年哥这个时候要是一个送酒服务,或者什么卖酒的软件。


给个软件特写,外卖员服饰特写,然后同样的送给人,但是突出自己开心,缓一口气。


你什么想法?当然就是这个软件,能解决我的燃眉之急,能什么时候都买到自己想要的酒,这个软件给我带来方便。


甚至说,小年哥再改一改,朋友说这瓶酒是假的,或者说后来这个价格发现高了,被骗了。


这样突出自己品牌特色就不一样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广告,没有让你直接面对广告一样,舒适感,还有潜意识就接受了。


所以现在软广第一逻辑,就是能让用户产生“有用性、价值性”。

流量卖货时代的底层逻辑

很可能用了我这个,得到了什么方便,得到了什么价值。就如上述来说,自己有个喜欢酒文化的圈子,经常谈论酒。


自己有些东西不懂,但碍于面子,不想丢脸,怎么办,我们这个软广的第一逻辑就告诉你了,在这个“紧急”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我们。


人就是如此,要不有不用,要不就是无数次,只要品牌产品是用心,真的去运营,小年哥相信,客户也是愿意一直使用着你。只是说,相对使用频率多与少的问题。


所以大家能理解,为什么美团点评能够改变我们用餐的习惯;为什么滴滴打车能够改变我们出行的习惯;为什么微信、支付宝能够改变我们使用现金的习惯。


从开始的紧急,到日常,这个是第一逻辑过渡。


然后就是传播,让用户不由自主的去帮你传播,跟病毒一样。


虽然看起来跟引流差不多,实则上就是因为你的广告,有故事,看了让人回味,有趣又不乏味。


前段时间火爆的《我是余欢水》,开头展示的,根本就没有惊奇,甚至说,主角都是被怼的那个。


但为什么还是这么多朋友喜欢,一定要看完。


这就是第二逻辑,贴近真实的你,又天马行空。


就跟一些朋友喜欢看爽文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那种,什么一夜暴富,一下就成CEO,一下就是多少身价的人。


因为他“香”呀,开头这个人跟我很像,落魄邋遢,社会底层,被人看不起,希望翻身。


这是多少人希望发生的事情,谁做到了,爽文。

流量卖货时代的底层逻辑

实际上可能么,有,但是少的可怜,被无限放大后,读者就愿意,就沉浸在里面,成为“那个人”,付费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我们在流量为王的今天,编写一个文案,要推广自己的品牌,软广最喜欢就是讲故事的形式。


而故事本身要贴近人,贴近消费的这个人,然后共同提出一个问题,很迫切,很经常看的到又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我有正确答案。


那种感觉就像,胖子,吃个某品牌减肥药,忽然像瓷娃娃一样掉落外壳,回归瘦的肉体。“香”么?新奇么?只要一个产品,你就忘不了它。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这个底层逻辑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软要软到多少人的心理,有多少人认可,认同这里的共同价值,就有多少传播,就有多少¥。


回归内容,源于生活,又满足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