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和乾隆皇帝争风雅,结局可想而知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碰不得”,惹不起的人惹不得

,可在乾隆年间就有这样一位“糊涂虫”,与乾隆皇帝争风雅,把乾隆帝用过的称号戴在自己的头上,结果自己的小命不保。

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和乾隆皇帝争风雅,结局可想而知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西巡五台山,返回京城时途径保定,这个消息传到了原大理寺卿尹嘉铨的耳里,尹嘉铨早已退休解职了,但由于自身的虚荣心作祟,他也想参加迎驾盛典,可是接驾的名单中并没有他。

尹嘉铨想尽办法想要参加,思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道学家尹会一),于是便草拟了两份奏折:一是请谥号;二是从祀。他自以为是一箭双雕,要是得到皇帝恩准,不但自己捞得一个孝子名声,还能风光一把。写好这两份奏折之后,他让自己的儿子将折子向上呈送,自己在家里美美地做着他的春秋大梦。

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和乾隆皇帝争风雅,结局可想而知

结果可想而知,乾隆皇帝批折子时一眼就看出了尹嘉铨的私心,十分恼怒,于是回批道:“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这份回批已经严重地警告了尹嘉铨,训之应“安分家居”,为自己老父请求谥号“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再妄想就是“罪不可逭矣”。我想,一般人接到了这样的警告,恐怕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夹着尾巴躲起来了吧!

可这位尹先生死性不改,偏偏不信这个邪,过了一段时间,他以“古稀老人”自称,又给乾隆上了一道折子,请求“皇上恩准他父亲从祀文庙”。这次可是“芝麻没要到,又开始索要西瓜了!”,乾隆帝见折子,勃然大怒:“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和乾隆皇帝争风雅,结局可想而知

我们都知道,天子乾隆早就昭示天下,称自己为“古稀老人”,天子占了的名号,岂是普通百姓可以随意使用的?普天之下无论人名、地名哪有不避讳的?可这位尹先生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敢自称“古稀老人”,争夺天子的风雅,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乾隆皇帝怒极下诏,笼络所属官员为尹嘉铨罗织罪名,最后,尹嘉铨被扣上了“大不敬”、“假道学”、“伪君子”等等罪名,其中最不可饶恕的罪名就是“古稀罪”,这个“事后举人”就这样被送上了断头台。

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和乾隆皇帝争风雅,结局可想而知

在社会和谐的今天,当你侵犯了别人的专利,就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更何况在那个“皇帝独尊”的封建时代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正因为尹嘉铨虚荣心太强,自私自利之心冲昏了头脑,百般折腾也终究斗不过“老虎”,最后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可悲啊!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