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第50 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主題是“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圖:網絡)

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當地時間2020 年1 月21 日上午,第50 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會期4 天。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自全球117 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 名代表參與了該論壇。德國總理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貝格和英國查爾斯王子參加了本次會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最後一刻也決定參會。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如荷蘭皇家殼牌、英國石油、雪佛龍和沙特阿美等公司高管也紛紛現身。

今年大會的一項重要預期是通過聚集社會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如那些重新考慮投資方向的銀行、投資公司和對沖基金的高管以及那些擔心他們投資的政客與決策者,共同推動變革的發生。

隨著世界範圍內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顯現,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科學界以及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等,都在討論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儘管有許多人都在倡導改變,但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必須極大地加快推進速度才能避免全球性災難。格蕾塔·桑伯格,這位十七歲的瑞典環保少女也在論壇上發言,強烈呼籲政界和商界領導人立即採取必要行動,停止投入對化石燃料的勘探和開採。

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各國領袖一致認為需迅速做出反應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世界經濟論壇計劃至2030年在全球植樹一萬億棵。“萬億棵植樹計劃”(1t.org)旨在加快大自然的修復,以應對氣候問題與生物多樣性危機,改善自然與氣候環境。

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萬億棵植樹計劃”(1t.org)旨在加快大自然的修復,以應對氣候問題與生物多樣性危機,改善自然與氣候環境。(圖:網絡)

世界經濟論壇稱“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即用全球的森林、草原,以及溼地來消化排放的二氧化碳),至2030年可降低的碳排放能達到巴黎協定減排目標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減排需依靠能源行業、重工業界以及金融界的努力。

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工商理事會由全球140家大型企業組成,該理事會決議由其支持開發出一整套通用的核心指標與披露制度,用以衡量私營產業在對標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核心目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爾(Repsol)於2019年12月宣佈,將採取系列行動措施以爭取在2050年實現碳排放歸零的目標。上述措施包括加大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如可實施,還將大力植樹造林。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其正在與一些公司共同開展塑料循環利用業務,將PET材質製成的塑料用於軟飲瓶及包裝業中。在各種減排承諾中,最新承諾來自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稱將通過其在挪威的油田、氣田以及工廠中實行電力驅動和其他措施,使之在2050年達到碳排放近零的標準。石油化工界的另一大型集團,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則致力於解決廢棄塑料問題,將廢棄的塑料處理後轉化成集團工廠的原材料。

除利用新技術處理廢棄物,全世界都在提倡垃圾分類回收。BASF公司代表提到:“要解決垃圾處理不當這一全球性的難題,企業、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以及民間機構的通力合作十分必要。”

同時,在金融界方面,金融公司將逐步不再投資那些石油公司和其他碳排放不環保企業(也有人會說速度會很慢)。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說:“當前資本主義的主導模式是‘股東資本主義’,這就意味著企業不僅要謀求利潤最大化,同時在生產經營以及資源使用中要與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合作,來解決當代的種種核心矛盾。他們必須積極行動,為建設一個更有凝聚力和更加可持續的世界而貢獻力量。”

世界經濟論壇發起和簽約一批項目,構建細分行業的框架或聯盟,為新協定的推出提供支撐。在達沃斯參會的各國部長稱有99家經濟體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促進投資進行了協商,以期形成新的國際協定。新協定旨在提升經濟體之間資本流動的便捷性,同時提高經濟發展的影響。英國威爾士親王與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起“全球可持續市場倡議”,並得到可持續性市場委員會背書,旨在促使現有市場到可持續性市場的過渡,並快速降低全行業的碳排放。世界經濟論壇發起“技能革命”項目,旨在到2030年讓10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學習更好的技能,獲得更好的工作,該項目初期由政府支持。

在服務平臺領域的六大領先企業,包括叫車公司Cabify、外賣送餐平臺Deliveroo、打車平臺Grab、美國職業諮詢機構MBO Partners、物流服務平臺Postmates以及打車平臺Uber,都成為了世界經濟論壇上《良好平臺工作準則章程》的首批簽約合作方。

在此次世界經濟論壇上啟動了“前沿2030項目”(Frontie 2030)。該項目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導,創建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平臺,以期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該項目合作伙伴包括博茨瓦納、韓國和挪威政府及私有企業,如微軟、谷歌、思科、英國Arm公司、星球實驗室、X公司、亞馬遜網絡服務部門(AWS)和Chipsafer公司。

世界經濟論壇與40家中央銀行、多家國際組織、金融機構以及研究人員進行合作,共同創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框架,用以幫助中央銀行評估、設計“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並提高部署的可能性。

來自網絡安全公司、服務供應商以及全球化公司等私營部門的負責人以及國際刑警組織和歐洲刑事警察組織等國際執法機構一致同意要與世界經濟論壇攜手合作,在2020年打造一個全球性的公私聯盟以打擊網絡犯罪。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該聯盟於2017年在達沃斯創立,簡稱CEPI)宣佈與製藥公司Moderna 以及惠康基金(Wellcome Trust) 合作,開展疫苗研發計劃,目的在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此外,2020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見證了許多積極成果,為實現更有凝聚力、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而做出了努力。大會議程聚焦六個與世界的可持續性發展相關的主題:生態、經濟、社會、行業、技術以及地緣政治,並在400餘個分會中討論了這些主題。

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梅里·馬達沙希:2020 達沃斯論壇與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梅里·馬達沙希(Mehri Madarshahi),UNESCO 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諮詢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曾任聯合國秘書處高級經濟官員與外事專員。

文章原載於UNESCO 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網站,經作者授權發佈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