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百病生!中医专家推荐一款“祛湿神器”

经常感觉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早上喜欢懒床,头脸油腻;多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这些都是体内湿邪在作祟。

湿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内湿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

如果嗜酒成癖,或喜食生冷、暴饮暴食,或平日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

外湿

外湿常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房子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

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所以,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湿气的三大典型症状

清明过后,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湿邪更易渗透人体。

尤其体质不佳的人群更容易因为潮湿而肝气旺盛、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就会酿生内湿。如何知道体内是否有湿气?看症状。

01 舌苔厚腻或者舌体边缘有锯齿

如果有厚腻的舌苔,那么可能就是湿气重。即便没有舌苔,观察下自己的舌体,如果舌体胖大,边缘有锯齿,同样预示着湿气重。

湿气不除百病生!中医专家推荐一款“祛湿神器”

02 大便不成型或隔三差五便秘

正常大便是金黄色、圆柱体,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粘连在马桶壁上,很难冲干净或经常便秘,说明体内有严重的湿气。

03 疲倦无力、无精打采,特别困乏嗜睡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头昏沉,易困倦,记忆力减退,而且痰多。

补虚先祛湿

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这些症状都预示着体内有湿气。

中医认为“湿气不除百病生”。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皮肤顽疾,不规律的增肥长胖,脂肪肝,长痘痘、色斑等病症,甚至是女性不孕不育、恶性肿瘤,这些都与湿邪有关。而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因此养生补虚,首先要除湿。

体内湿气怎么除?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首责之于脾。脾是蕴化水谷、蕴化湿气的主要脏器,肩负着“化湿”的重要职责。

脾虚者容易湿气重,而湿气重常常有伤脾胃的表现。所以,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蕴化功能不足。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中医专家推荐的“祛湿神器”——土茯苓赤小豆煲鲫鱼汤。

土茯苓赤小豆煲鲫鱼汤

【功效】健脾、祛湿、解毒

【组成】土茯苓30g(鲜品200g)、赤小豆50g、鲫鱼1条、生姜适量(3-4人份量)

【烹调方法】

1、赤小豆洗净后用温水浸泡2小时,土茯苓洗净待用;

2、鲫鱼斩杀后去腮、去内脏、刮鳞、刮去腹腔内黑膜后洗净,放至锅里加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

3、将全部材料(除鱼)放入汤煲内加水,武火煲10-15分钟后改文火,煲1小时左右放入鲫鱼同煲0.5小时;

4、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注意】孕妇不宜、肝肾阴虚者慎服。

内容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编辑:董俊彤

审核:朱璐鋆

“首都中医”ID:

bjtcm010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