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文/草草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相信很多人认为,有些人确实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有天赋,所以他们在这些领域能够比别人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更容易精通,也更容易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然而一位几十年来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美国学者,笃定的认为:“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我也这样认为,觉得从小到大,身边真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是有天赋的。比如,一个男同事,三十四岁,一个朋友兼邻居要搬家到遥远的南方,将自己的钢琴转卖于他。你猜怎么着?他几个月之后,竟然可以弹奏好多支曲子,并且登台演出了!

还有一个女同事,她学习舞蹈,看一两遍视频就可以全部跳出来,其他的大姐们,好多是手把手都教不会的。如果不是天赋才华,他们怎么就可以比别人捷足先登?

读了《刻意练习》一书,很大程度是颠覆了我的认知,也许知道没有什么天才,也许真的如鲁迅曾经说的,“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工作,在《刻意学习》作者那里,其实就是宽泛意义的练习。

当然,本书绝对不这么简单,或者说,作者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他的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所以,所有有志于提高自己技能与能力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作为语文老师一枚,对于《刻意练习》的阅读收获,我抓取了这本书中三个关键词:心理表征、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一、心理表征

“几乎在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就是那些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

这句话是这本书非常核心的一个内容。有关建立良好的心理表征,其实就是《认知天性》中提到的“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表征的定义。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问题、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作者后面的解释,可以使我们对这个概念理解得非常容易,他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作者认为刻意练习包括创建心理表征,作者指出,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这部分内容对语文教学的启发有两点,第一是阅读。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单从读的角度,可以说基本没有障碍,因为一般不会遇到太多的生难字词。但是对于文章真正的理解,特别是能否理解和消化文章所包含的信息,却是一个未知数。

而理解和消化文章所包含的信息是解答文本阅读题,尤其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试卷的第一大部分,包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需要的能力。

作者举例说,不同的人阅读报纸上一篇稍稍有些专业的文章,比如说关于一场足球或棒球比赛的新闻故事,决定一个人对这篇文章理解程度的关键性因素是这个人对这项体育运动有多少了解。

如果你对这项运动有所了解,说明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它、组织信息,将它与你已消化的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综合起来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就变成了不间断的故事中的一部分,因此就能够把相关内容更加迅速且更加容易的转移到你的常识记忆当中,使你能理解并且记住文章中的大量信息。

所以,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取决于他的一般语言能力,而是决定于这个人对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有多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个主题研究的越多,对该主题的心理表征也变得越细致,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

这其实就是阅读能力的滚雪球效应一个人储备了越多的背景知识,他的阅读能力就越高。比如,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中儒家经典或文学典籍的了解越多,就越能读懂论述类文本当中关于中国古代礼仪道德伦理文化、诗词曲赋的文章,更进一步讲,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也就越强。

这一点的启发,就是要鼓励学生阅读,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不仅包括文学的,也包括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比如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即使现在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老师也应当在平时的作业及考试当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知识的文章。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第二点是关于学生的语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问题。

最近网课期间我们给学生安排了两次语法分析课,学生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我们知道,学生语法分析的能力比较差甚至非常差,比如最近的考试当中的长短句变换题,学生得分率为49.94%,全年级均分不到1.5分(总共3分的分值)。

而我们老师语法语法分析的能力超级强。原因就在于我们老师多年的语言训练使我们具有良好的有关语法的心理表征。《刻意练习》中说:大量的练习、时间的推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某些方面的良好的心理表征。所以对于学生语法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是几节课就能够完成的。

所以上次语法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并且准备开学之后上这样一节课:每个同学准备10个语句并进行句法分析,答案作在另一张纸上。语句尽量从自己的作文或自己读的东西中找,可以是有语病的句子。

通过这样一个句法分析课,检查巩固语法课的学习效果。这节课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我提供我准备的句子让他们分析,然后讲解;同学自己准备的句子,采用小组的讨论完成形式,交换做题,分析答案,共同讨论。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二、有目的的练习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有目的的练习以下有四个特点:一是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二是专注,三是包含反馈,提供反馈,四是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一部分内容对我们安排、设计、布置语文现实作业,有很好的启发。

第一,限时作业一定要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比如学习文言文,限时作业的题目要围绕着文言字词句和翻译;学习诗歌鉴赏,限时作业的内容就要紧紧扣住读懂诗歌、诗歌的表达技巧、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

第二,限时作业要及时批改,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要让学生走出舒适区,即试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保证一定的容量。

第四,关于专注,学生在校期间就是要保证学生的限时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安静的自习课上完成,当然非常重要或更重要的是要提醒督促检查学生做作业的状态要高度专注。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三、刻意练习

要关注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区别。

刻意练习的作者说:“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几乎总是知识,即使当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做某件事,(比如解答某种特定类型的数学题或者写一篇优秀的文章,)传统的方法也一直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去运用那些知识。”

我曾经就这样认为,觉得教给了学生知识,学生自然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理解是极其错误的。作为老师,知识再丰富,自己的能力再高,都不等于所教的学生知识会丰富,能力会高。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刻意练习”就是“只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与表现。”

关于刻意练习如何操作,作者特别提出两点,第一是找到或辨识出行业大拿,即一个行业最杰出的人物;二是即时反馈。这里的启发有两点。

第一点是针对教师自己的,就是要善于从周围的同事中找出表现优异的人,并且有意识地观察与学习。比如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讲,老教师可能比年轻老师要略微好一些,但从对待学生、要求学生、作业辅导等促学方面,老教师要好好向年轻老师学习。

第二点即时反馈方面是针对学生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教学组织的方便条件,比如班容量较小,限时作业和辅导时间安排充裕等,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细致的反馈。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四、刻意练习要的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第一,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基因特征的限制,作者说“在任何一个人们选择着重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之中,人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潜力”。这一点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什么天生才华”,本书第八章具体以帕格尼尼、莫扎特等人为例细致分析了这个问题,非常有说服力。

第二,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和表现的秘诀。也就是说不是你用足够长的时间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会更擅长的。

第三,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作者说,“除非你运用一些专门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让你有更大的进步”。基于这个内容,老师应该推荐学生在高中阶段或者起码大学一年级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

《刻意练习》这本书不仅结构设计更好,条理清晰,针对性特别强,它首先是对人们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探讨,然后从理论到实践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且书中有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所以读可读性更强,内容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也许可以使学生及早建立一些有益于一生发展的正确观念,即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训练出来的,要想提升某些技能必须走出舒适区等等,以及得到一些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何选择导师等等非常有用的知识和指导。

《刻意练习》:没有所谓的天才,语文老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思考

写在最后:

阅读此书之后,经过认真了解,终于发现,那两位在音乐与舞蹈方面有着特别天赋的同事,他们的“天赋”也是大量练习的结果:他们从小喜欢音乐与舞蹈,因为喜欢与热爱。

他们曾经投入过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日积月累,地久天长,他们拥有比一般人更加良好的心理表征,然后滚雪球,终于,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他们有一个远远大于别人的、比别人更漂亮的雪球,令人羡慕的大雪球。

END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草草,30年教龄知名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老幽随谈,欢迎您留言评论,也可私信交流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