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十八”的由來

宋朝仁宗年間,陳洲一帶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災荒。土地顆粒無收,老百姓餓的皮包骨頭。地上的野菜、樹葉、樹皮吃完了,就出現了人吃人、狗吃狗的悲慘景象。陳洲知府害了怕,修書奏摺,上報朝廷。

仁宗接到奏摺,也害怕了,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當議到誰來擔當這一重大任務時,滿朝文武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願意接這個吃苦受罪的差使。

這時,包拯沉不住氣了,站起來:“萬歲,萬萬歲!微臣願到陳洲放糧,救濟百姓。”

仁宗聞聽滿心歡喜:“包愛卿,我下一道聖旨,到國庫提取銀子48萬兩,小米一百萬擔,速到陳州救百姓,即刻動身。”

包拯謝過龍恩,到國庫提出來銀糧,武校場點了三千大軍,直奔陳州而去。

包拯一幫人馬,飢餐渴飲,馬不停蹄,三天到達陳州。

包拯等人,不顧路途勞累,馬上放糧。

陳州的百姓一聽“包青天”來放糧了,都爭先恐後地到放糧點去領糧。放糧的地方,人山人海,都拼命往前擠,人被擠倒,就從人身上踩過去。

包拯一看不行,救不了人,反而把人害了。於是,他想了個主意,離陳州方圓18裡地以內的有糧,18裡地以外的暫不放糧。這樣能減輕人們的擁擠。他叫兵丁按18里路立牌子,牌子以裡有糧,以外無糧。

陳州的百姓,餓的不得了,都想領點救命糧。於是就把牌子向外拔,你把牌子插到我村後,我再把牌子拔掉插到那個村的後面。這樣一個村接一個村的拔牌子,拔到離陳州二百多里地的地方。

領糧的時候,放糧的問離陳州有多遠,為了領到糧,就說18里路,離陳州200多里路的,也說18裡。

這樣,離陳州18里路的傳說就傳開了。以後又演變“大十八”和“小十八”之說。18里路以內的叫小十八,18里路以外的叫大十八。

朋友們,你若不信,到陳州訪問一下,當你離陳州二百多里路的時候,你問當地人,離陳州還有多遠,他們都說離陳州18里路。

“大十八”的由來


“大十八”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