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祖師竟是如來佛祖!不仔細品味渾然不知。

《西遊記》中,

菩提祖師竟是如來佛祖!不仔細品味渾然不知。

有一個人頗為神秘,這就是傳授悟空本事的菩提祖師。現在我們對菩提祖師的身份進行探討。這一探討並非出於獵奇的心理,而是因為孫悟空師父的身份與西遊整個故事有內在的聯繫,它有助於我們回答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孫悟空的本事為何前後看起來有巨大的反差;二是為什麼孫悟空能加入取經隊伍並最終成佛。有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西遊記》的整個故事才更加完整。

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引起了不少人的聯想。有人說他是如來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有人把《西遊記》與《封神演義》聯繫起來,認為菩提祖師是準提道人,甚至有人說菩提祖師就是如來自己的化身。

說菩提祖師是如來的十大弟子之一,自然不是沒有根據。佛祖座下,須菩提是一位重要的弟子,“須菩提”的意思就是解悟空性,他被稱做“解空第一”。空在佛教經典中十分重要,但“空”又太玄妙難懂,說它是“有”也不對,說它是“無”也不對。空,不是空了沒有的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它不是實有,卻又離不開“有”。在佛祖座下眾多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體證空的妙義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既然師父是解空第一,那麼,他的徒弟自然會對“空”有很深的體悟,於是徒弟叫“悟空”也就很自然了。所謂悟空也是解空,是對空的一種理解和體悟。

但這種說法有很大的困難。首先,須菩提作為如來佛的重要弟子,卻好像完全脫離了組織,跟佛祖沒有一點聯繫了。而如來佛十大弟子中的其他人,如金蟬子、阿儺、伽葉等卻老老實實地呆在師父身邊,如來對這個弟子的動向也沒有過問,這是很反常的事情。

其次,在《西遊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基本規律是,徒弟的神通往往跟師父差了一大截,基本上不是一個級數,就像木叉之於觀音菩薩那樣。金蟬子、阿儺、伽葉都位於如來十大弟子的行列,但他們的本事都頗為低微。而菩提祖師的神通幾乎可以用如天如海、深不可測來形容,即使與如來佛祖相比,似乎也不遑多讓,這也是一個多少令人稱奇之處。

此外,菩提祖師的學識與本領也非常奇特。他開講大道能夠“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他讓孫悟空選學的低級課程,就有道字門的三百六十旁門,包括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凶,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唸佛、朝真降聖,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動字門的採陰補陽、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駁雜;這些顯然不應該是如來佛教給他的。如果他真是“解空第一”,在從如來佛處出師以後,更不會學這些雜七雜八、他也用不著的東西。

祖師自稱“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這十二個字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其中“如”字輩比較奇特,不知道如來是不是“如”字輩的。

總而言之,認為菩提祖師是如來佛十大弟子之一的說法面臨不少困難,有些牽強。

另一種說法認為,菩提祖師乃是《封神演義》中與如來並立的西方準提道人,是西方教的二教主。這一說法的重要證據,在於從《西遊記》與《封神演義》這兩本書中尋找人物之間的聯繫。

在《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出場時,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他對文殊廣法天尊說道:原來道兄認不得我,吾有一律說出,便知端的: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菩提祖師是準提道人的證據似乎十分確鑿,只是有一個遺留的小問題,就是這兩本書到底是誰抄了誰。這個問題也並不是很複雜,因為同樣明顯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接引道人對應著《西遊記》中的如來佛,對這兩人,兩本書中也都以詩的形式進行了描寫。 還有一種影響較小的說法,認為菩提祖師就是如來本人,這種說法的依據並不是很多,主要基於幾點想法,比如認為一般人教不出孫悟空這樣的徒弟;一般人的徒弟也偷吃不到太上老君的五葫蘆金丹,如此之類,因此祖師就是佛祖本人。這一說法捕風捉影的成分較多,紮實的證據較少,推測過程中也有一些邏輯上的缺陷。而且,在大鬧天宮時節,還有一個細節,如來問悟空:“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其潛在的話語是說,如來並不清楚這猴頭的來歷。除非如來是當面說謊,否則他是不該有此一問的,而以如來佛之尊,似乎沒有說這種謊話、明知故問的必要。

也可能有人主張,菩提祖師就是菩提祖師,不是任何其他人。如果這樣,意味著在西牛賀洲,如來佛的眼皮底下有一位高人存在,對於這種情況,如來佛應該不會放任不管,他至少可以想法對這樣的高人加以拉攏,最好是收入門下加以錄用。

我們先不直接討論孫悟空的師父是誰,而是暫時放下這個話題,看看孫悟空與太上老君是什麼關係。太上老君給悟空的第一個好處是如意金箍棒。金箍棒是悟空的唯一法寶,隨身兵器,這金箍棒和太上老君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慢慢看來在第七十五回,孫悟空與獅駝嶺的老魔青毛獅子有一段對話。那老魔舉刀架住道:“潑猴無禮!什麼樣個哭喪棒,敢上門打人?”大聖喝道:“你若問我這條棍,天上地下,都有名聲。”老魔道:“怎見名聲?”他道:“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太上老君與孫悟空的關係不管怎麼樣,結果是“老孫有分取將來”。而且,這寶貝“長短隨吾心意變”,孫悟空拿著它,也不用什麼特殊的法門和口訣,就能讓金箍棒小大隨心。如果使用金箍棒是有口訣的,似乎孫悟空沒有經過學習就知道了使用它的口訣,這就更有緣了。

第二,這根棒乃是太上老君用“九轉鑌鐵”,在他的八卦爐中親手煉製的。老君在這根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佈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這顯然說的是金箍棒的內部構造。從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根普通的棒子而已,實際上內部另有洞天,中間還有“星斗”鋪陳,而所謂的“花紋密佈鬼神驚”,這些花紋應該是老君設計的符籙、法訣之類,所以才會有“鬼神驚”的效果。對於這些,孫悟空一開始並沒有什麼認識,而到他說這話的時候,應該已經逐漸參透了金箍棒中的一些秘密。 正因為他拿的是這樣一件武器,所以才有“掌朝天使盡皆驚”的效果和局面。更有意思的是這句話,“金闕天皇見棍兇”,玉皇大帝看到的是“棍兇”,而不是人兇。玉帝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可謂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自然知道此棒的來歷。所以,他見到這種情況,覺得十分難辦。玉帝在對孫悟空的處置上,基本上是別人怎麼說他怎麼辦,只有去請如來這個主意是他自己拿的。看來,玉帝能坐穩這個位置,說他只是運氣好,其實十分無能,顯然是不夠準確的。

偷吃五葫蘆金丹,使悟空的修為大大提高。我們且看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

好大聖,搖搖擺擺,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一見了,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進去。那裡不見老君,四無人跡。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這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大聖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外相同之理,也要煉些金丹濟人,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第五回)

原來是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而老君也很有趣,竟把兜率宮的人全部帶走了,以至於孫悟空走錯了路,來到兜率宮,進去一看,“四無人跡”,完全是一座“空城”。這金丹“偷吃”得也太容易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簡直就是白撿的嘛。老君難道連一個童子都不能留下嗎?鎮元大仙去聽元始天尊講道,不也還要留下清風、明月看門嗎。而且這五葫蘆金丹,竟然都是煉就的。老君出門時,就算要帶走所有童子,那把這“仙家的至寶”讓幾個童子隨身帶上不行嗎?反正又累不著他本人。

孫悟空的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其實就是如來佛本人。這個說法比較大膽,儘管這個話題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我還是要談談我的看法。

第19回收了豬八戒後,路遇烏巢禪師,唐僧問他西天大雷音寺在那裡?果有多遠?問了三遍,禪師就是不答,只說遠哩,遠哩!最後笑雲: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禪師為什麼要說孫悟空知道西天路?孫悟空並沒去過啊,這就說明禪師知道孫悟空曾經在如來佛那個地方生活過。

第58回,孫悟空第二次來雷音寺,要如來與他辨明邪正,如來先已對大眾說了這是他生的二心,但如來正欲道破,忽又笑道: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這分明是撒了個謊,如果真的有六隻耳朵的猴子,那真假悟空就太好區別啦,只看耳朵不就得了。

如來說的這個六耳獼猴,是在場的所有人都沒聽說過的,因為這是如來杜撰的。按如來的說法:猴分四類,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那麼,無論六耳獼猴怎樣善聆音,知前後,他都是不應該具備孫悟空的“通變化”這一功能的,也不應該有八卦爐煉過的火眼金睛,更不應該有金箍棒,百分之百不可能有緊箍咒。如來之所以編造個妖怪的名字幫他圓謊,是為了讓他還去保唐僧。

那麼,如來為什麼不編個別的名字?而偏偏要說是“六耳”呢?因為說出“六耳”,就是說出了“本象”,孫悟空聽了大驚!!!

本,就是最初。最初的時候,悟空隨菩提祖師學藝,祖師是打暗語教的,悟空悟破玄機,半夜子時,跪在祖師床前求教,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望師父傳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

祖師由此開始秘授,悟空由此開始得道,皆起於這最初的“此間更無六耳”。這是他和祖師兩人間的秘密對話,絕不可能有第三個人知道!現在,如來笑著告訴他,悟空是真的,六耳是假的,這不分明是在接暗語、對暗號嘛!所以,從這個時候起,孫悟空可以肯定如來就是菩提祖師。

孫悟空一把火燒了彌勒佛的小雷音寺,這是第66回結束的事。緊接著,第67回的開頭,孫悟空憋不住心中多年的秘密,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七絕山一個老頭問道:“你是哪方人氏?姓甚名誰?有何手段?”孫悟空笑道:“我祖居東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靈臺方寸祖,學成武藝甚全周。”

“身拜靈臺方寸祖”,孫悟空居然違背了師訓,把師傅供出來了!這是孫悟空最怪異的一次行為,難道他不怕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嗎?他現在不怕了,因為他明白了為什麼不能說出師傅的真正原因,所以他從沒對任何一個神仙說起過,他現在對一個凡人說出來,是不會惹什麼麻煩的,凡人是不會知道一千年前的靈臺山在哪兒的。

孫悟空離開菩提祖師後,到如來佛第一次出場,因為這期間接近約有400年的時間,這幾乎是一代神仙的壽命,是會發生很多事的。所以,菩提祖師怎樣成為後來的如來佛,孫悟空就不會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