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險,理財的長期主義者

年金險,理財的長期主義者

編者薦語:

這篇文章讓我回想起查理芒格回答過的問題(某次演講後的答聽眾問):

1:在低利率時期,能做到以高複利長期投資的機會在哪裡?

芒格:我的建議是降低你的預期。

2:大多數美國人都活成了莫扎特那樣,超前過度消費、沉陷債務。您是如何克服誘惑,堅持簡樸生活的?

芒格:我是天生的。(笑)

以下文章來源於大魚測評 ,作者大魚Tony

前言

一紙關於既定利率調整的政策,點燃了年金險的火爆銷售。另一邊,監管機構史上最大力度整頓P2P。針對近期的這些現象,再結合本週的51信用卡事件,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對年金險的理解。

01

週一,互聯網金融圈再次巨震,香港上市公司51信用卡被100多名警察衝進辦公大樓,現場警車雲集。消息發出後,其股價最高暴跌40%。51信用身犯何罪,未來何去何從我們暫且不說,但翻開它的業務模式,我們便能窺見,51信用卡的今日,就是“命中註定”。

51信用的創立之初,是幫助很多信用卡持有者解決多張信用卡不便管理的問題,這也算是深刻解決了用戶的痛點。然而,信用卡管理的盈利,幾乎沒有什麼空間,於是乘著P2P的熱潮開始轉型。到2018年,51信用卡,信貸撮合服務費(即P2P)的營收佔比從0增長到71%,擴張之路相當狂野。

年金險,理財的長期主義者

資料來源:51信用卡2018年度報告

51信用卡利用信用卡管家數據所支撐的用戶畫像,能精準的看到哪些人容易分期付款,哪些人容易逾期,而這些人正向P2P借貸的主力人群。

P2P之所以最近幾年能如此繁榮,也與當下所處的時代不無關係。

02

如今,無處不在的廣告都在刺激著人們去消費。電梯、地鐵充斥著各種貸款廣告。“沒有一個姑娘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這些莫名其妙的“金句”在互聯網走紅,彷彿消費才是生活的主流價值觀。

去年,花唄的一則廣告《年輕,就是花唄》裡面,三個年輕人,因為借貸,一個買了心愛的薩克斯、一個環球旅行、一個自己創業,亮麗光鮮,活成了自己的樣子。然而,以後如何還款還息,答案卻沒有人告訴。

年金險,理財的長期主義者

圖片來自:花唄廣告

年金險,理財的長期主義者

圖片來自:花唄廣告

鋪天蓋地的消費廣告,正滲透在每一個角落。而51信用卡、消費貸,讓這些“精緻”成為現實。

3月前出的兩份報告,其中的數據著實令人咂舌:

  • 2019年7月,央行發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其中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的貸款總額為797.43億,銀行卡應償還信貸餘額為6.98萬億。而在 2010年這個數字僅為76.89億,僅僅9年時間,信用卡負債總量就增長了10倍。


  •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年輕人的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

這些數據的背後,都反映出當前社會消費習慣的巨大改變

“平常不怎麼做清潔,但一定要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標配YSL口紅和LV通勤包,才能凸顯自己的精緻;潛水、私教、米其林才能粉飾朋友圈,讓自己像個“高端精英” 。然而精緻過後,續集往往都是一個個悲慘的還款故事。

網絡上對此類人群做了經典的總結,叫隱形貧困人口。

正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偽精緻的背後,是對未來財富的透支。

03

抵制過度消費的誘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些,都需要和人性和多巴胺做鬥爭。心理學裡關於

“延遲滿足”的例子,想必大多數人都聽過。

“心理學家把一些4歲左右的孩子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子,然後給他們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軟糖,只能吃一顆;如果20分鐘後再吃,將獎勵一顆軟糖,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

心理學家繼續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跟蹤研究的結果顯示:那些能等待並最後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於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慾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慾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後面的事情。換句話說,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延遲滿足者,是關於自律、關於捨近求遠,網上有一句話總結: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04

聊完這些,再來聊保險。9月銀保監會出臺了針對預定利率調整的政策,這完全符合了我們在7月文章中的預判(年金險,20載風雲沉浮錄),因為新政,導致市場在售利率不錯的一批年金險成為稀缺品,因此銷售相當火爆。

實際上,中國純粹的年金險市場並不大,對於大多老百姓甚至非常陌生。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40年的高速奔跑,有太多暴富掘金的機會, 地產、股市、互聯網,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不乏造富的動人故事,敢想、敢衝就能賺錢。然而從2018年開始,隨著經濟增速的常態化,各行各業開始擠泡沫,暴雷反而成為投資理財中的高頻詞,衝動投資的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保守穩健的年金險則逐漸在市場暫露頭角。

“高收益的不敢投,怕暴雷,股市又是熊市,經濟環境也不好,房子又限購,不知道買什麼好,就存點年金吧。”

“據說新的既定利率政策執行後,接近4%年複利產品都不會有了,看到都在買,就買點唄。”

“銀行收益太低了,以後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降低,感覺這些年金反而有優勢一些。”

以上就是大多年金購買者的心聲。

實際上,相比於大家更為看中的年金險鎖定利率和停售,我倒認為,年金險的另一重要功用在於培養良好健康理財習慣。避免廣告轟炸下的衝動消費,抑制能力圈外的盲目投資。和長期定投一樣,年金險,也能讓人從金錢的配置開始,學會延遲滿足,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正如巴菲特所說:今天人們能夠坐在樹蔭下乘涼,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人種了一棵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