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區歷史上的生物災害

西安市鄠邑區歷史上的生物災害

西安鄠邑區,從唐永淳元年(670)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共發生大的蝗蟲、蚜蟲、吸漿蟲災害八次。明崇禎十三年(1640)“蝗食禾殆盡,大飢,人相食”。民國十九年(1930)和民國二十年(1931)連續兩年發生蝗災,災情十分嚴重(具體見下表“災情”欄)。從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至民國二十一(1932)鄠縣有記載的大瘟疫發生八次。其中民國二十一年(1932)的霍亂疫情最為嚴重。建國後至2005年,縣域未發生大的生物災害。

唐永淳元年(670)

五月大旱加蝗災,飢,死者相枕於路

唐廣德二年(764)

蝗災加九月霪雨,鬥米千餘錢

宋天聖五年(1027)

蝗災

宋熙寧九年(1076)

夏蝗災

明洪武七年(1374)

蝗災

成化二十二年(1486)

六月旱,蟲鼠食莊稼,危及九十五縣,鬥米萬錢,死亡載道

萬曆四十四年(1616)

蝗、大飢

明崇禎十二年(1639)

蝗、大飢

明崇禎十三年(1640)

蝗食禾殆盡,大飢,人相食

清順治十四年(1657)

蝗災

清康熙十三年(1674)

三月蚰蚜食麥殆盡,秋又大旱,禾不登

清咸豐八年(1858)

蝗蝻遍野,至冬始息

清同治二年(1863)

飛蝗蔽日,食田苗立盡

民國十九年(1930)

秋,蝗從東方入縣境,遮天蔽日,落秋田內,蠶食有聲,七天左右玉米和穀子葉全被吃光,雖經人工捕殺,未能奏效。從秦鎮經牛東、縣城到祖庵,寬十餘里之地帶最嚴重

民國二十年(1931)

6月蝗蟲大發生,14日國民黨縣政府佈告全縣,鼓勵農民捕捉。每繳1斤,發獎金1角

民國三十五年(1946)

小麥灌漿時吸漿蟲為害,全縣受災面積達70~80%,每畝僅收40~50斤,少數地塊收成不夠種子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

飢,四月疫

明永樂九年(1411)

七月大疫

明天順五年(1461)

四月疫

明嘉靖元年(1522)

二月大疫

明萬曆十六年(1588)

五月大疫

明崇禎十六年(1643)

陝西大疫

清康熙三十年(1691)

秋冬大疫

民國二十一年(1932)

6月中下旬虎列拉(霍亂)由長安傳入秦鎮,繼而向西傳染,不到10天,遍及全縣。其症吐瀉甚急,數小時即死。全縣患病5600人,死亡3856人,僅秦鎮北街死亡40多人

1976年

鄠縣發生出血熱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