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多大?如何恢復增長?一文讀懂一季度央企運行

4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發佈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央企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8%,淨利潤同比下降58.8%。國資委表示,隨著國內經濟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央企業經濟運行已經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跡象,國資委和央企將實施硬核舉措遏制下滑勢頭,儘快實現穩定增長。

央企一季度運行情況如何?

淨利潤降58.8% 疫情+原油為主因

受疫情影響,央企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央企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超過8成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實現淨利潤1304億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業淨利潤同比下滑,26家企業經營淨虧損。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國內外需求驟然萎縮、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部分能源類央企執行國家政策向全社會讓利,在市場和政策的疊加影響下,石油石化、航空、汽車、電網等企業收入效益都出現深度下滑。

航空、汽車、旅遊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行業生產經營受到重創。一季度,航空企業客運市場需求大幅度下跌,出行旅客大幅度減少,客座率大幅度下降,旅客運輸量同比明顯下降,航空業總體上是虧損的。汽車企業受銷售終端和供應商復工難等影響,銷量同比下降超過30%,一季度同比減利100個億,特別是東風處在疫情中心,影響更大。旅遊企業受旅遊銷售和商旅活動幾乎停滯的影響,景區入園人數、酒店入住率都是大幅度下滑,減利非常明顯。

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導致中央石油石化企業大幅度減利。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月初的每桶68美元跌到了3月末的每桶23美元。儘管低油價對降低我國經濟運行成本是有利的,但是對中央石油石化企業生產經營和效益產生較大沖擊。一季度國內需求下降,成品油銷量下降也超過了20%,勘探、煉化等業務收入成本倒掛,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影響了中央企業的效益增速,影響了30個點。

另外,中央企業執行國家降電價、降氣價、降路費、降房租、降資費等有關政策,降低社會用戶各類成本超過450億元。抗疫防疫的成本也影響了企業效益的增長。一季度,中央企業百元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上升2.4元。

彭華崗表示,隨著國內經濟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央企業經濟運行已經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跡象。比如,一季度中央企業原油、原煤產量保持正增長,建築企業新籤合同額同比增長3.7%,其中境外同比增長18%。3月份火電企業發電量、水運企業貨物總週轉均已經恢復到上年同期水平。特別是4月份以來,成品油日均銷量、鋼材日均銷量均已經接近去年的正常水平,售電量比去年同期已經略有增長。

如何恢復增長?

央企復工復產率已達99% 多舉措遏制效益下滑

從整體上看,多數央企生產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效益恢復增長面臨巨大壓力,但各企業都在採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挽回損失,總體運行還是保持平穩狀態。

多數企業盈利狀況已明顯轉好。央企3月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已恢復至1月水平;11家企業一季度已經實現同比增利;43家企業3月盈利水平恢復至上年月均水平;37家企業效益降幅比1-2月收窄10個百分點以上。

央企復工復產快速推進,企業經營活動基本恢復。央企2月底復工復產率超過90%,目前已達到99.4%。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建築、汽車、旅遊等企業克服困難,在同行業率先復工。承擔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央企全力保重點保進度。

另外,重點行業投資平穩增長。受疫情期間部分停工停產影響,一季度央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47.6億元,同比下降4.5%,但3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1%,月度投資規模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從重點行業看,一季度石油石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4%,電力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月電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3%。

從企業財務結構來看,3月末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65.6%,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56家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37家企業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帶息負債比率40.3%,同比持平;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同比小幅提升,整體償債能力保持穩定。

彭華崗提出,國資委和央企將實施硬核舉措儘快實現穩定增長。具體的措施包括拓市場、深挖潛、補短板、深化改革、防風險等。要鞏固開拓國內市場,加快現有項目建設和訂單生產的進度,力爭合同交付不延期,既有客戶不流失,把握疫情緩解以後恢復性增長機遇,主動對接地方投資建設需求。積極做好國際化經營,抓好“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努力保障境外項目、企業經營活動正常開展,如期履約。要支持央企加大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力度,在投資參股、產品合作、科研協作、經驗分享等方面和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起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積極帶動中小企業實現共同發展。

國企改革重點工作有哪些?

三年行動方案已形成 推動混改企業充分發揮非國有股東作用

去年底,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明確提出制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彭華崗在本次發佈會上透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已經形成了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履行審批程序。

《方案》主要考慮三方面重要問題,一是要把黨的十九大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具體化,落實到三年行動當中去。二是把近年來“1+N”的改革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地,沒有落實到位的,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要在三年行動里加快落實落地。三是把近幾年在“十項改革試點”、“雙百行動”等改革試點示範工程中基層所創造的一些經驗,推廣到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過程中。

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第一年,國資委對今年改革的一些重點工作要求已經進行了部署,正在積極推進。

彭華崗介紹,今年改革的重點方向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動董事會應建盡建,進一步理清黨委(黨組)、董事會、經理層等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大力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動國有企業積極統籌運用各類中長期激勵政策;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別是要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化經營機制,充分發揮非國有股東的積極作用;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另外還包括進一步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大力推進“雙百行動”、“區域性綜合改革試驗”、“科改示範行動”等專項工程,進一步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等。

如何應對產業鏈衝擊?

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央地協同、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合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國普遍都在收緊防控措施,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平穩有序運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中央企業也出現了在手合同延誤、新訂單下降,一些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方面也存在一定風險。

如何面對疫情給產業鏈、供應鏈帶來的衝擊?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慶豐表示,一方面,還要繼續發揮好全球產業鏈的作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格局是各經濟體要素成本、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短期的補貼不能阻斷長期的市場趨勢,國資委將鼓勵中央企業繼續加強全球產業鏈的合作。另一方面,要發揮好國內產業鏈的優勢,中央企業具有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一定的發展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

夏慶豐表示,中央企業將圍繞打通產業鏈、打通供應鏈、協同上下游,穩住產業鏈的目標繼續努力。首先是深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鼓勵支持央企搭建一批供需對接平臺,或者行業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深化央企之間在物流貨運、煤電聯動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央企要深度參與地方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生產力佈局,以及重點產業群的建設,加強央地協同。中央企業還將加大和產業鏈、供應鏈上其他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力度,在投資參股、產品合作、科技研發等方面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業門類的齊全性。

另外,要加快產業鏈升級補短板,特別是要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儘快在一些產業基礎薄弱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還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化國際合作。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