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南有博尔赫斯,北有卡尔维诺”。

此语夸赞的正是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前者喜欢以简洁的篇幅,通常以试图穷尽的想象力,然后再披上神秘色彩的外衣,往往在读者的不经意间,突然向读者摆开了副智商碾压的姿势,不断玩弄或挑逗读者的神经。

相比而言,后者的风格显得更平易近人,细读其作品,多少都能让人产生或深刻的或肤浅的感想,而不至于让人觉得浪费时间。

两者之所以齐名,原因是两者都具有汪洋恣肆般的神奇想象力,导致对虚构的创作都显得得心应手。况且后者长期致力于对小说创作艺术的无限探寻,同时还以极为优雅的艺术手法将由想象力滋生出的各种纷繁意向巧妙地隐藏进小说中,使得主旨内涵既温暖明亮,也丰富而深刻。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

就连被誉为中国“卡夫卡”的王小波都不得不承认,自己与卡尔维诺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红拂夜奔》等作品固然很优秀,但当你看完《树上的男爵》后,才发现王小波并非出于自谦之意,而是实实在在的叹服。

作为卡尔维诺的经典代表作,《树上的男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柯希莫为了反抗陈旧迂腐的贵族家规,十二岁那年他决定余生在树上生活。然而,正跟他所料的那样,余生都生活在了树上。看似挺简单的故事主线,但究竟暗藏着什么魅力,以至于让王小波都自叹不如呢?

-1- 叛逆和自由

对于主人公柯希莫甘愿生活在树上的问题,相信不少读者都不禁感慨道:怎么可能?

但读者必须清楚的是,柯希莫的父亲曾是个植物学家和园艺家,因为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所以他无需再发挥多少想象力便可轻松完美地解决了各种关于生存上的可行性问题,至于在树上的学习、娱乐、衣食住行和爱情等,都呈现出了原始自然般的态式,并无丝毫的违和感。

而通过浅显直白的解读后,相信许多读者不难发现,其实柯希莫的反常经历无不与叛逆有关,试想正处于十二岁的青春期,出现叛逆实属正常现象。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卡尔维诺

但就世俗中的叛逆而言,往往无明确方向,大部分青少年都只是为出一时之气或图一时之快,对束缚自己的各种世俗规则表达强烈不满而已,说白了就是为了纯粹的叛逆而叛逆。

而叛逆的目标往往是为了图自己所认为的理想型的“自由”,但目前不少人还难免对自由的理解存在误区:仍简单的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与他人无关”。殊不知只是为了满足感官的舒适体验和对权利欲望的奢求而做出的片面屈从,刻意逃避责任,终究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自由。

因为许多人平时都忽略了所谓的“自由”还需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而当自由和规则的界限被打破后,那么迎接人们的将只是无所顾忌和无边无际的混沌现实,而自由将不复存在。

柯希莫自生活在树上后,虽很少从树上下来,但他叛逆的程度可堪称惊世骇俗,特别是他叛逆程度的彻底性和叛逆方式的节制性已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殊不知柯希莫表面上看似叛逆强烈,而实际上却是个非常守规则的人。因为他生活在无人管束的树上,不需要再遵守各种约定成俗的礼教,所以束缚和限制自由的镣铐可有可无。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卡尔维诺

可他终究还是活在日常的琐碎里,还默默恪守着那些被认为限制他自由的约定俗称的规则,无论是狩猎或是喝水,他始终都尽力维系着自身的文明状态,以保持着对他人的尊重。

由此看来,长年累月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并非出于对约定成俗规则的强烈叛逆,只是行事作风有些不合常规而已。而与此恰恰相反的,他在以往约定成俗的规则的基础上还为自己制定了条更为严格的规则,并打算长期坚守。

而相当值得玩味的是,正是因为他长期坚守了自己所制定的规则,他才真正享受到了“有权利活出自我”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往往都莫过于此。

-2- 逃离和入世

柯希莫之所以生活在树上,除了叛逆因素外,还有就是对现世的厌倦,以至于想方设法逃离。有些人要么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要么为情所伤,而剪断青丝。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而导致柯希莫最终决定上树生活的直接原因,是出于对贵族家庭庸俗的繁文缛节的极度厌恶。而厌恶感越是强烈,他就愿不想在地上行走,只想早点逃离。

直至上树后,柯希莫才得以从平时厌恶的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逃脱,并顺利通过避世的方式来寻回了内心的平静。但柯希莫并非什么悲观厌世者,相反地,他不仅彻底而热情地投入到了树上的生活,而且还积极投身于为底层大众不断谋利益的行业中。

上树生活,看似永别了地面,但反而使生活显得更贴近真实。况且卡尔维诺并没有按自己的意志去刻意塑造作品中各色人物的思想,因而使柯希莫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想法,而不以卡尔维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作为探险者,柯希莫不但要离群索居,而且还需要世俗经验的借鉴;作为诗人,柯希莫不但心系远方,胸怀宽广,而且更要写出经典之作;而作为革命者,柯希莫不但有前瞻性和深邃的洞察力,而且还拥有极强的煽动性、亲和力以及领导力。

正因为他同时兼具了几个身份,才得以使自己的“逃离”和“入世”形成了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

-3- 坚守的规则

人生在世,难免都要活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之中,像坚持早起、坚持写作、坚持晨跑、坚持健身等都属于自己制定的规则。而规则的难度无非就是两点而已:

首先要考虑的是规则的优先级,即当其它规则与自己制定的规则产生冲突时,应以哪个规则为准。比如说你本来身无分文,但忽然某天遇到了急需经济援助的病人,此时你平时所坚守的那些“行善”的规则将因现实而妥协;再比如老板忽然要求最近每天必须加班到凌晨,但你之前还有个需要坚持三十天的读书写作活动,此时你之前制定的规则将因工作需要而不得不妥协。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其次要考虑的才是形式上的时间长短问题,比如你坚持30天和坚持300天,所取得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此对于世俗规则的妥协,往往就意味着甘于平庸和趋同的必然结果,

借助卡尔维诺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奇迹的世界,人们最简单的个性被抹杀了,而且人被压缩成为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今天问题已经不再是自我的部分丧失,是全部丧失,荡然无存。”

因此与多数人相反的是,柯希莫为自己所制定的“此生只生活在树上”的规则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它始终秉持着长期坚守和毫不妥协的原则。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年轻时的卡尔维诺

首先,柯希莫之所以决定生活在树上,与苦修或看破红尘无关。尽管生活在条件恶劣的树上,但他并未拒绝舒适的感官享受,而是尽可能地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适,由此可见,他并未对感官享受有所妥协。

其次,面对最心爱的女人时,不管是因为吵架闹翻,甚至闹到了永远分手的地步,柯希莫至始至终都没表示过追悔莫及,可见他并未对爱情妥协。

再次,不管是面对父亲的葬礼、还是弟弟举行大婚或母亲的突然病重,柯希莫仍拒绝下树,可见他并未对亲情妥协。

但比较令人震撼的还是,当有只凶猛的野兽想爬上树攻击柯希莫时,柯希莫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逃生,而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掉到地上去,可见他并未对生命妥协。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由此可见“此生只生活在树上”的原则对他而言,显然已超越了对本能的欲望、爱情的欲望、亲情的欲望乃至对生命的欲望。

-4- 内心的志趣

从《树上的男爵》的后记中,可得知后来西班牙人竟然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柯希莫所生活的那片丛林,但因为偶然的原因也跟着柯希莫生活在树上,待消除了疑虑后,柯希莫竟然反常般地破例下了树。

遗憾的是,出于坚守“内心的志趣”,他并不愿跟心爱女友相约同时下树,可见任何外部理由都没能让他打消生活在树上的初衷。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至于何为“内心的志趣”,按卡尔维诺的观点来解释,其实指的就是遵从本心:既不被他人的评价和期望所影响,又不被世俗的价值观所左右,只有拂去了心头的尘埃,抚平了欲望的涟漪,脱离了大众的狂热后,才可能换来内心的超脱、平和。

而柯希莫内心的志趣则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

他不但与叔叔合作,而且还把独创的灌溉之法统统教给了底层民众;

他在为别人站岗放哨的同时,还负责抵御狼群随时可能的袭击;

出于对本国的税率制和政治体制的强烈不满,不得已只能协助法国军队入侵本国;

法国人取得最终胜利后,他才终于认清了法国侵略军的贪婪面目,于是才果断决定回头帮助仍处于水深火热的民众们;

后来,他还破例加入了共济会,甚至还起草了关于树上王国的宪法,许多原本跟他毫不相干的底层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却成为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但他的能力毕竟有限,既无法帮助那些备受压榨的人们,也无法以有限的知识去改变侵略者们的贪婪本质和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仍旧在坚持着,以有限的个人能力去尽力保护那些正处于强权威慑下的底层民众,同时反映了卡尔维诺所要探寻的历史进程与个人良知两者间的矛盾关系。

“一种包容一切而不能用语言说清的东西,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坚持我行我素的人,才能给大家做出贡献。”

“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都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

从卡尔维诺和柯希莫自白中,可见因为他们自己都无法彻底解释清楚,所以才使得柯希莫内心的志趣没有明确性。因此相比而言,“生活在树上”才是更具体的、更明确的、更易践行的原则,而柯希莫内心的志趣正是基于此原则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他而言已足够了。

-5- 配角的衬托

柯希莫的叔叔作为骑士律师,他天生孤独而叛逆,导致其个性几乎与柯希莫差不多,使得两人在许多方面都堪称志同道合;但两者的不同之处恰恰在于,柯希莫的叔叔对现实的反抗通常只停留在个人层面上,而与他人无关。

特别是他平时引水灌溉或养蜂时,他因为害怕每次的努力会影响或殃及他人,使得平时的各种努力只能戛然而止,进而导致他的视野只局限于个人,而无法与他人沟通,见解比较狭隘,后来直接被海盗冤杀也是情有可原,可见其人际关系既脆弱又骨感。

有些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的另类背后,实则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

柯希莫所在的那片树林,有天突然来了个声名狼藉的强盗,不过因为受柯希莫的影响,那个强盗竟然爱上了读书,而且还增长了不少见识,不知不觉中使得往日的许多戾气减少了许多,但因为太沉迷于书里的美好虚幻而无法自拔,却忘了书外仍是残酷的现实,后来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沉迷付出了惨遭现实抛弃的代价。

相比而言,柯希莫虽酷爱读书,但他更注重学以致用的读书理念,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喜欢为别人进行必不可少的服务。”

而在柯希莫的原生家庭中,还有个致力于把全部人生都奉献给宗教事业的老神父。其坚定不移的职业精神看似跟柯希莫相差无几,但他在奉献的时候,往往因为过于满足或过于迷茫,而始终想不明白自己究竟相信的是什么,以至于无力探求自己内心的志趣,最终让外部信仰所无情吞没。

-6-结语

毫无疑问,柯希莫看似与世格格不入,看似远离了尘世喧嚣的另类背后,实则既是圆满的人生,更是个人生存意志的觉醒。亲近大自然,与花草树木鸟儿同呼吸共命运的同时,并非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充耳不闻,而恰恰相反的,他不但博览群书和尽力维系自己的文明状态,还积极与社会名流们互通书信,讨论对动荡时局的各种看法。

他看似秉持着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风格,但却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与世界沟通,而非与世隔绝;他虽反感百般地讨好或逢迎他人,但为了帮助他人,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即使个人生活存在困难,他也绝不动摇原则。因此,世人仍喜欢和尊敬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