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嫡长子继承制是从殷商就开始的,是一个制度,问的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制度。实际上不止是皇帝家,就是普通家庭也是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嗣自谋出路。只有正妻无子的时候才能立庶子。这个答案虽然正确,但是完全偏离了想问的。因为贤这个词说不清道不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贤是不是人人都觉得自己能当皇帝,而长靠出生就能看得出来!你在偷换概念,你说的这些,大部分都是根本没有嫡长子或者嫡长子已经死了(杀了),在嫡长子健存的情况下有几个不是嫡长子继位你再算算。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嫡长子的全部优势,就是他有一个强势的老妈、或娘家人。这是实力相争的结果,并不是简单因为人们尊重什么礼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惠帝能继位,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嫡长子,而是因为他妈强势;再经典一些,光武的帝的太子,母亲不够强势,他母亲的皇后地位都保不住,他的太子之位靠什么保证呢?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把中国朝代缕一遍,未免有些太多。单说大唐吧。李渊的嫡子建在,李世民也可以上位。当然了,你可以说,李建成被世民杀了。问题是,这种逻辑也能成立,那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啥意义呢?因为,不想让嫡长子上位,就杀了他。李世民的嫡子健在,李治继位了。当然了,你可以说,太子被世民废了。问题是,这种逻辑也能成立,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啥意义呢?因为不想让嫡长子上位,直接废了他。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至于武则天横出世后,那种乱状,不用多说了吧。李旦的嫡长子在,李隆基(唐玄宗)继位了,当然了,你可以让,这是嫡长子主动要让。问题是,这种逻辑也能成立,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啥意义呢?因为不让嫡长子上位,制造他不敢上位的格局就可以了。李隆基的嫡长子呢?被皇帝杀了。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唐穆宗是嫡长子继位。之后文宗上位,就是宦官武力火并的结果,至于后来的敬宗、武宗都是兄终弟及,虽然他们的哥哥都有儿子,但是支持的力量不够,也是没有价值的。后来的宣宗,更是皇叔上位。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在宋代之前,嫡长子继位的概率很低。你说得对,但是你还是偷换概念,嫡长子继承就是礼法,你可以不让嫡长子继承,但是你得首先杀了他或者废了他,在嫡长子健在时立贤不立长就是违背礼法的,不可接受的。汉少帝的外婆——吕后?外婆还是奶奶?皇族的血缘关系,比较混乱。我这样说,有一种调侃的意思。少帝从惠帝那排,是吕后的孙子;从张皇那排,则是吕后的重外孙。惠帝的张皇后是鲁元公主的女儿。这种内容,原来没有太深究的价值。在文中只是调侃一下,没有别的意思。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唐玄宗太子李英不是冲进皇宫被杀的,是被武惠妃陷害后被废,和两个弟弟在驿站被处死的。冲进皇宫被杀了的是唐中宗的儿子。有些问题是有预设前提的,强答也要讲基本法吧因为贤明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靠人一张嘴说的,嫡长子却是明确的,就不用争的头破血流这个规矩主要还是为了客观公正,嫡长子这个完全没有搞事情的余地,立贤的话里面可就大有文章了,容易出乱子。

嫡长子继承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章告诉你真相

贤明没有固定的标准,嫡长子有,孩子从谁得肚子里出来一般来说是稳定的。继承法最要紧的就是稳定直观不容易做手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继承下去。天子把属于自己的权柄交给别人就是不守礼,臣子不敬天子就是不守分,后面礼乐崩坏便是可以料想得到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