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茶,最早起源於中國!

唐代.陸羽著作的《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中華民族是發現、栽培茶樹和加工利用茶葉最早的民族。這片來自東方的神奇樹葉,一度在西方國家中被譽為“上帝之草”!歷史上,強盛時期的中國,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憑藉著一片樹葉(茶)、一隻蟲(絲綢)、一把泥土(陶瓷)生產出三種高附加值的商品,走上了世界經濟的頂端,影響著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茶在中國,最早又是起源於巴蜀。四川是中國最早的茶葉種植、生產、消費的集散中心。今天,我們就要來給大家講一講,四川人傳統的土法手工製茶的紀錄:

三月,正值春茶上市的時節,也是一年中採茶、製茶、喝茶,最好的時節!

三月的清明假期,暫離城市的喧囂,回到老家渡過一個寧靜的小長假,是個不錯的選擇。清明節這天採“清明茶”,對於出生於城鎮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項充滿奇趣的戶外農事活動。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今天,我們決定上山一起去採“清明茶”!出發前,隔壁大奶奶為我們取出了她的老茶簍,借予我們一用。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仔細一看,這個竹製小茶簍還挺精緻的,也許是時間的侵潤,老茶簍表面已沾滿一層厚厚的茶葉“包漿”了!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清明節這天,上山採野茶!朋友們,想一想是不是很好奇?

何謂野茶?

今天要採的茶,是過去生產隊上遺留下來,無人看管,被荒棄很多年的老茶場,和大多數被承包的茶園不同,今天的茶是絕對沒有農藥、化肥的無公害茶,絕對的原生態!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山路崎嶇,並不十分好走!也許是山中清新的空氣讓大家並不覺累,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其實,這也稱得上是一次集體戶外徒步了,呵呵!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爸爸去哪兒?今天我們去採茶!”

都說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一般都是愛帶兒子參加這種戶外採摘活動的,很多東西是需要孩子們自己去體驗去發現的。今天,體驗的項目是——採茶!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這就是今天我們採野茶的茶場,能夠看到已經被桉樹林遮蓋了。

據瞭解,過去這一片是生隊上的老茶場,後來土地承包出去,就一直荒廢至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老茶樹都已經野化了。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算作真正意義上的採“野茶”。當然,這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喜歡它的原生態!

我們的張大嬢可是一個採茶能手,村裡人盡皆知,今天也把小孫孫帶上了,教孩子們如何正確的採茶。畫風很溫馨……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也許是有采茶能手張大嬢在的原故,近兩小時的時間裡,一行人還是採摘到了大概一斤多的新鮮嫩茶葉。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清明這天採摘,可謂是標準的清明茶,翠綠翠綠的嫩尖,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茶香味,這是仲春時節,來自於山澗裡那春天的味道!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據張大嬢講,採摘的茶葉必須達到這樣的一芽一芯,才可稱得上是上好的茶!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當然,我們採到的一些不合格的老葉子基本上都被眼尖的張大嬢挑了出來。

新鮮的茶葉必須及時的炒制,才能達到最好的炒制效果,刻不容緩!柴灶,大鍋伺候……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不管是採茶還炒茶,張大嬢絕對稱得上是村裡的一把好手,經驗豐富,從十多歲開始學炒茶開始,距今已有近50年的傳統手工炒茶經驗,這門老手藝可是從她的母親那裡傳承下來的。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炒茶的第一道步驟是——殺青。

只見幹練的張大嬢在柴灶大鍋旁,熟練地舞動著鍋鏟,三下五除二,一鍋茶葉即已完成首道的殺青工序。

被炒熱的嫩葉已不再青綠,略顯微褐,熱氣從芽葉間翻騰而出,廚房裡頓然被這股茶的芬香所侵潤……這是茶多酚的味道,是大自然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殺青後需要馬上趁熱揉捏,這是為了祛除掉多餘的水份,也讓茶葉在接下來的炒制中更好的成型。當然,這也是一項需要經驗與體力相結合的活兒,關係著茶葉在接下來的炒制過程中的成功與否,每一步看似簡單的工藝,卻需要畢生的炒制經驗去完成,絕非我們所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或許這也是傳統手工土法炒茶的魅力所在吧!並非高科技的機器所能代替的,這也正是手工與機器間的寓意之別。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火堂中那火紅的微光,一閃閃地映出;鏟與鍋壁擦出“吱吱”的聲響,一陣陣傳出;空氣中瀰漫著綠茶的芬香……因為有了茶的加入,使這幅家庭的畫卷更為和諧,更為溫暖!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能夠看到經過第一道的殺青,第二道的熱鍋,兩次的揉捏,茶葉已顯初型。

接下來是最為漫長的烘乾步驟了,近兩三個小時的烘乾過程,是一場時間與耐心的考驗,因為它需要一直不停的翻炒!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烘乾過程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火大容易焦,火小不能“絲”(四川話意思為“脆”)。這一步,鍋鏟也要改為筷子來翻炒。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為何改用筷子?茶在炒熟後會變脆,易斷,改用筷子也是為了保護其每一根茶葉絲的完整。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灶堂中的火已退去,留下星星點點的火星。你也許認為,一切都已經交給了時間,其實不然!最後的烘乾翻炒是一直不能停的。就像張大嬢所說的,炒茶這活也是一件很折磨人的活兒!需要慢工細活才能炒出一鍋好茶來。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等待的過程總是漫長的,我已迫不及待。事先準備好的茶罐都已裝備好了,等著一出鍋就能第一時間的落罐為安。呵呵!竊喜!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三小時的烘乾後,鍋已涼,茶已脆,最初茶葉從綠色漸漸變為褐色,快出鍋時,又從褐色漸變為灰色。據張大嬢講,到最後冷卻後,茶越是發灰髮白,炒出的茶就越好。

為何如此?我們不得而知,或許這就是老一輩茶農的經驗總結吧!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打開閃光燈照出的圖片,可以看得更為灰白些!說明今天的茶是炒好了的,大功告成,出鍋!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套上食品袋是為了更好的密封,目測這麼一鍋茶炒製出來,大概有三兩左右。經驗豐富的張大嬢告訴我們,一斤鮮茶葉可炒出二兩茶來。不過這麼多茶,對於我這個茶癮不大的人來說,可以喝上大半年了 ,能一直喝到秋茶上市的時節。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翌日清晨,早早地起來後,泡上一杯自己採摘、手工炒制的原生態茶,實為一件幸事。感謝大嬢為我們炒的好茶!

當親歷了手工炒茶的全過程後,才發現:茶,是如此的神奇。從最初的翠綠嫩葉,遇熱後轉變為黑褐色,冷卻後再由黑褐色轉為灰色,遇水沖泡,又重立重生,再次舒展開來,重新轉變為綠色,一口喝下,由最初的苦澀逐漸轉為甘甜。

也許,這就是來自於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為神奇的饋贈吧!正如張大嬢常常告誡我們年青一輩人所說的那樣:生活就是要先苦後甜才好!

即將失傳的工藝:四川傳統農家手工炒茶

最後,希望我們的傳統手工炒茶能這樣靜靜的一代代傳承下去!

後 記:假期,老家鳥語竹窗的田園小住裡,上山採茶、回家炒茶,泡茶喝茶的寧靜生活

讓人感悟: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杯茶,那麼人生就好比這茶葉,生活中總會有起有落,當沉於杯底的茶葉再次加水衝注後,茶葉又重新翻騰起來,顏色的變化與茶葉的沉浮在不停的轉變著,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雲淡風輕,時不時地需要用心靈去為生活加水,加水的那個人也只能是自己!

常回家看看吧!喝一杯好茶,看一片風景,讀一本好書,聽一曲音樂……忙碌的生活也需要偶爾的停頓,平淡而平凡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當然,也希望我們這項傳統的農家手工炒茶工藝,能一直傳承延續下去!

(完)

圖文/ 咪 哥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