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每逢開學季、考試季,社交新聞媒體就會出現大量家長輔導功課崩潰、孩子被輔導功課也崩潰的新聞,嚴重一點還能看到家長氣得進醫院。不知道正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家長們、或是將來準備給孩子輔導功課的家長們,看到這樣的新聞是不是都會會心微微苦笑一下?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可是如果給孩子請家教輔導功課,又或者送去功課輔導班,大概率會看到一派祥和的畫面,孩子開開心心按時完成功課,第二天的課程也好好地預習了。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其中的本質根源在哪裡呢?為什麼輔導者角色變成家長就是雞飛狗跳,變成家教就是一派祥和呢?為什麼家長給孩子們輔導功課不能看作是愉快的親子時光呢?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其實雞飛狗跳的根源是角色的定位。


首先,家長和孩子在輔導功課這件事情上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家長的目標是按時按量按質完成功課,而孩子的目標是寫完功課去玩。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裡,家長的目標是功課,孩子的目標是去玩,這本質就是互為矛盾的。孩子因為年齡所限,他不可能知道完成功課的目的是什麼,做功課這個過程限制他玩了,他覺得功課是個阻礙。


其次,雙方心態的不一致,家長的心態是希望孩子能做好功課,而孩子的心態是快速做完功課。所以每當孩子期望快速做完沒做好甚至做錯的時候,家長就會指責、進而發生矛盾。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再者,孩子面對父母和麵對老師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孩子知道父母的指責後還是那個疼愛自己的父母。而且父母過多的指責也會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這樣後果是隻要父母說的,孩子第一本能不是聽到底說了什麼,而是先去反對。這些都會讓功課輔導更加"硝煙四起"。


那為什麼變成功課輔導家教情況就不一樣了呢?因為在孩子在和家教相處中,角色發生了變化,孩子不是那個可以在家長面前無所顧忌的孩子了,孩子的哭鬧撒嬌在老師面前通通不管用。而且在孩子的眼中,家教是他認為幫他快速完成和解決功課的老師,而不是考核他白天學了什麼,如果掌握不好就指責他的父母。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畢竟請家教解決功課輔導問題不是長久解決之策,特別是現在功課輔導不僅僅是小學,就連在幼兒園,也會佈置相關的課後作業一起完成。我們都說家長和孩子共同做手工、共同做料理是親子時光,那為什麼輔導功課不能變成親子時光呢?期望下面的一下建議可也分享給到家長們。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瑞思professor提醒,這樣做可以緩解家長們輔導功課的焦慮哦:

第一,調整心態。家長要把功課輔導當成幫助孩子,和孩子交流學校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功課答案正誤的判斷者,和今天到底學了什麼的審問者。孩子回答不上來也沒關係,孩子功課寫錯了也沒關係,關鍵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在幫助他去解決功課,而不是功課已經夠忙了,家長又來添亂說教。


第二,安排完整時間段。家長都知道孩子寫功課要專心,所以輔導功課也希望家長安排完整的時間段出來,不要看手機也不要整理家務,專心地和孩子進行交流。


第三,摒除比較。家長功課輔導時候專注孩子自身的學習進程,千萬不要說:別的孩子早早就能完成功課,或者說都不用怎麼學就輕鬆拿第一這樣的話。要多對孩子的進步進行鼓勵,要知道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而孩子每天的進步卻可以是無數個。

雞飛狗跳的家長輔導功課場景,能變成愉悅的親子時光?

所以家長們在功課輔導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放鬆心情,不是說你幫孩子輔導功課,就是暗暗和其他父母較勁說哪個父母輔導得更好,要記住,功課輔導是我們和孩子一起難得的親子時光,也許只是小學那麼幾年。讓孩子能懂得學習的樂趣,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